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3章 声的世界》2015年单元测试卷(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西城中学)
一、填空题
1.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钟声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4.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5.小明进行探究实验:把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在发声的闹钟放于钟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声源分别是 、 、 .
7.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8.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 ;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二、我来选
9.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10.一些会口技的演员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他们所模仿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12.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
C.歌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为噪声
D.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
1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三、我探究(共16分)
19.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两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0.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哪次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更高?
(2)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得出什么结论? .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使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并把钟罩内的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抽出一些使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就会发出不同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你认为,(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
(2) .
四、我来算(22题6分,23题8分,共14分)
22.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23.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音的倍数(声音在15℃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秒?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3章 声的世界》2015年单元测试卷(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西城中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振动 产生的,钟声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音色 .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2)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故答案为:传播;音色.
【点评】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4.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5.小明进行探究实验:把一正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声的闹钟放于钟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中 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当钟罩内有空气时,在外面可以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闹钟的声音,但利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时,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如果抽空钟罩内的空气,声音消失,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故答案为:空气中,真空.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声源分别是 空气 、 雨滴 、 声带 .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要物体振动就会发出声音.
【解答】解: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空气,雨滴,声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7.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液体(水) 能够传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答】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8.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振动 ;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 升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音调由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解答】解:(1)扬声器发声是纸盆在振动;
(2)快放时振动的振幅不变,声音的大小不变,所以响度不变;
(3)快放时振动的快慢变快了,即频率变高,所以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振动;不变;升高.
【点评】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区分.
二、我来选
9.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
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①了解声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③声速与光速的不同.
10.一些会口技的演员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他们所模仿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考点】音色.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解答】解: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响度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口技演员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听众凭声音就知道是模仿什么动物或乐器,因为每种动物或乐器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口技演员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专题】应用题.
【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
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
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
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声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是一道基础题;
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要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找出用到的物理知识.
12.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考点】音调.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选A.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1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们通常从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环节来减弱噪声的影响.注意区分每个选项所涉及的环节.
【解答】解: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故符合题意;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
1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
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
【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贴近生活实际,是中考的热点.
1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转换法.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
C.歌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为噪声
D.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
【考点】响度;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噪声及来源.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利用传递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例如声呐、B超、超声波探测鱼群等;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噪声指物体做无规则运动发出的声音,也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解答】解:A、“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辨别病情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按键的力量不同,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歌曲的声音只要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休息同样也会成为噪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在C选项上出错,这是对噪声的概念把握不准造成的.
1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
三、我探究(共16分)
19.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两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考点】声速.
【专题】简答题;声现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声速的记忆以及对声速变化后声音传播特点的推测与理解.
【解答】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面对面交谈时,声音和嘴巴口形有时间差;
(3)发令枪冒烟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起跑;
(4)汽车的喇叭将不起作用.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然后进一步推测当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后,事物情景的变化.
20.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哪次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更高? 第一次
(2)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实验中塑料薄皮在塑料梳子上滑动的快慢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就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结合实验具体分析即可.
【解答】解:(1)由于第一次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的快些,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些,而第二次就相对的低一些;
(2)由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1)第一次;(2)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使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并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使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就会发出不同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你认为,(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 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乙和丁.
(2) 甲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丙说明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
甲: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故答案为:(1)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乙和丁.
(2)甲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丙说明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
四、我来算(22题6分,23题8分,共14分)
22.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3.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音的倍数(声音在15℃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秒?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声速的大小和超音速飞机飞行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马赫数,可求飞机的飞行速度,还知道广州到北京两地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飞机的飞行速度:
v=340m/s×2.5=850m/s,
广州到北京的距离s=1.7×106m,
∵v=,
∴t===2000s.
答:它的飞行速度是850m/s,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2000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飞机上的一些基本参数、速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