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九、二十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2.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我(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动物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D.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2024年2月28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废水,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海洋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保护海洋环境义不容辞,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产氧量最大的生态系统
B.在“藻类→虾→海鱼”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海鱼
C.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循环利用
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条小溪 B.一块农田 C.一片草坪 D.骆马湖中的鱼
5.下列各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西山森林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B.翠湖的全部红嘴鸥
C.滇池中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D.校园中的人和其他动物
6.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圈
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7.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8.下列选项中能表示种群的是( )
A. B.
C. D.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能体现其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B.在草原上草木生长茂盛时,兔子的数量会增加,但有一定限度
C.草场上过度放牧就会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很难恢复
D.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10.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网和食物链流动
D.能量沿着该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11.在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水草→虾→黑鱼”的食物链,如果水草受到农药DDT的污染,下图中能够表示该食物集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含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1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1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B.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C.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D.“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
14.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5.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范围中进行的是( )
A.斑头雁飞越珠穆朗玛峰
B.航天员在太空中授课
C.农民在龙脊梯田上种植水稻
D.科学家在浅海考察珊瑚礁
16.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空气
17.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能量来源。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食动物是消费者
B.杂食动物是消费者
C.肉食动物是消费者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1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C.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
D.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19.我国积极统筹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有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
20.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丙是生产者,丁、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D.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我们无法再建立一个生物圈,所以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22.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3.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有关这类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包括生物农药防治、天敌防治等
B.可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C.其专一性强,利于杀灭所有害虫
D.具有低成本、无公害等特点
24.以下防止病虫害的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喷洒农药防治蚜虫 B.利用性外激素防治玉米螟
C.利用苏云菌杆菌防治菜青虫 D.挂人工鸟巢招引食虫鸟控制松毛虫
25.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很多微塑料的大小只有微米级别。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海洋、湖泊和河流互不相通,独立存在
B.微塑料可能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常州市为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开展禽畜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下图是常州市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除图中所示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 。
(2)图中有 条食物链,人属于 或 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
(4)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能力较弱,因为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 。
(5)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的秸秆需要处理,请从生态角度提出一种合理的处理措施: 。
28.(13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 等。
(2)图中的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4)该食物网中,蛇与鼠的关系是 关系,兔与鼠的关系是 关系。
(5)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6)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成分。 , 。
(7)如果天气干旱,草的数量大大减少,该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 。
27.(7分)生态系统的分类:
(1)根据所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
(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 的作用突出。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生态系统通常属于 生态系统。
29.(10分)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 → →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 ,后则因植被的 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能力,外来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 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30.(10分)贺兰山素有宁夏“父亲山”之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它以“父亲山”的胸怀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守护着塞上儿女,也守护着“塞上江南”的富足美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云杉、油松、侧柏是贺兰山常见树种。这类植物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 植物。作为绿色植物,只要细胞中含有 ,就能制造有机物。 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2)贺兰山动物资源丰富,有黑鹳、金雕、岩羊、马鹿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这类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 动物。金雕主要捕食野兔山羊等动物。据此,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野兔和山羊之间是 关系。岩羊、马鹿是最高等的动物,请写出一条该动物的主要特征: 。
(3)蛇眼蝶是贺兰山地区昆虫之一。它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 变态发育。蛇眼蝶、虾、蚊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该类动物与它们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 。(写出一条即可)
(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远眺贺兰山时强调:“让贺兰山成为生态平衡的‘守护山’。”请你针对保护好贺兰山生态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治理措施: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九、二十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确实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分布和生存至关重要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我(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动物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D.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三大重要功能是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其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是循环的,故B错误。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动物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故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错误。
3.2024年2月28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废水,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海洋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保护海洋环境义不容辞,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产氧量最大的生态系统
B.在“藻类→虾→海鱼”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海鱼
C.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A.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产氧量最大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多;在食物链“藻类→虾→海鱼”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海鱼,因此海洋生态系统被核废水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海鱼,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循环利用,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单向流动,D符合题意。
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条小溪 B.一块农田 C.一片草坪 D.骆马湖中的鱼
【答案】D
【解析】A.一条小溪既包括了小溪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错误。
B.一块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错误。
C.一片草坪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错误。
D.骆马湖中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
5.下列各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西山森林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B.翠湖的全部红嘴鸥
C.滇池中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D.校园中的人和其他动物
【答案】C
【解析】A.西山森林公园中的全部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翠湖的全部红嘴鸥,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滇池中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校园中的人和其他动物,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6.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圈
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D正确。
7.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A.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些条件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的范围涵盖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这些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故D符合题意。
8.下列选项中能表示种群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太阳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表示同一种鱼类的所有个体,属于种群,B符合题意。
C.图中是多种动物,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显示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和环境,表示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能体现其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B.在草原上草木生长茂盛时,兔子的数量会增加,但有一定限度
C.草场上过度放牧就会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很难恢复
D.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A.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这个选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因为当牧草被适度放牧后,其生长速度会加快以补充被消耗的部分,从而保持草场的相对稳定,A不符合题意。
B.在草原上草木生长茂盛时,兔子的数量会增加,但有一定限度。这个选项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当草木茂盛时,为兔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兔子数量会增加。但随着兔子数量的增加,它们对草木的消耗也会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草木的生长速度无法再满足兔子的需求,兔子的数量增长就会受到限制,B不符合题意。
C. 草场上过度放牧就会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很难恢复。这个选项并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反而说明了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并且这种破坏可能是难以恢复的,C符合题意。
D.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个选项直接描述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结果,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D不符合题意。
10.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网和食物链流动
D.能量沿着该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答案】B
【解析】A.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关系:丙>甲>乙>丁,所以营养级高低关系:丙<甲<乙<丁。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正确。
B.食物链只含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丙是生产者,甲、乙、丁都是消费者,没有分解者,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C正确。
D.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是单向流动的,D正确。
11.在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水草→虾→黑鱼”的食物链,如果水草受到农药DDT的污染,下图中能够表示该食物集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含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在“水草→虾→黑鱼”的食物链中。水草DDT的含量最低,虾比水草高,黑鱼最多。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答案】D
【解析】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的顺序数不容易出错。从左到右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C错误。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1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B.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C.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D.“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
【答案】C
【解析】A.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A正确。
B.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B正确。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农业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受到威胁时,不容易得到恢复,C错误。
D.“桑基鱼塘”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鱼塘中的塘泥富含有机质,塘泥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产生水和无机盐可用于桑树的光合作用,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D正确。
14.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A.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这些是无生命的自然因素。茶树作为有生命的植物,显然不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茶树正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属于生产者,B符合题意。
C.消费者是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茶树不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不摄取其他生物为食,C不符合题意。
D.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茶树不是分解者,因为它们不进行分解作用,D不符合题意。
15.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范围中进行的是( )
A.斑头雁飞越珠穆朗玛峰
B.航天员在太空中授课
C.农民在龙脊梯田上种植水稻
D.科学家在浅海考察珊瑚礁
【答案】B
【解析】A.斑头雁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A不符合题意。
B.航天员在太空中授课,地点已经超出了地球的范围,也超出了生物圈的范围,B符合题意。
C.龙脊梯田的空间结构是由森林、村寨及梯田组成,是典型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在浅海考察珊瑚礁,浅海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D不符合题意。
16.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空气
【答案】C
【解析】A.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唯一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应选择乙、丙两瓶进行对照实验,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可见,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甲瓶生物种类少,丙瓶缺乏光照,没有能量输入,因此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乙瓶,B错误。
C.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通常,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在甲生态瓶,虾和螺蛳是消费者,细沙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水和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所以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
17.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能量来源。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食动物是消费者
B.杂食动物是消费者
C.肉食动物是消费者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答案】D
【解析】A.植食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A正确。
B.杂食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B正确。
C.肉食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C正确。
D.大多数动物为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D错误。
1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C.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
D.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答案】C
【解析】A.生态瓶中含有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其中河水、池泥、光为非生物部分;水藻为生产者,植食性小鱼为消费者,河水、池泥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正确。
C.生态瓶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但是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太少,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增加生物的数量和种类,C错误。
D.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所以,若若河水被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小鱼,D正确。
19.我国积极统筹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有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
【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细菌、真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B错误。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正确。
D.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D正确。
20.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丙是生产者,丁、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D.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A正确。
B.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图中丙是生产者,丁、甲、乙都是消费者,B错误。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
2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我们无法再建立一个生物圈,所以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答案】B
【解析】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生物圈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B错误。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总共是大约20千米的范围,C正确。
D.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D正确。
22.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A.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D不符合题意。
23.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有关这类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包括生物农药防治、天敌防治等
B.可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C.其专一性强,利于杀灭所有害虫
D.具有低成本、无公害等特点
【答案】C
【解析】ABD.生物防治大致分为生物农药防治、天敌防治等,这种方法有成本低、无公害、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ABD正确。
C.生物防治的效果一般较化学防治慢,针对性不强,不具备专一性,对急需防治的突发危害不易快速控制,C错误。
24.以下防止病虫害的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喷洒农药防治蚜虫 B.利用性外激素防治玉米螟
C.利用苏云菌杆菌防治菜青虫 D.挂人工鸟巢招引食虫鸟控制松毛虫
【答案】A
【解析】A.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不仅杀灭了害虫,也把其天敌杀死了,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中某些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会大量繁殖,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农药,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畜的健康,A符合题意。
BCD.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如利用苏云菌杆菌防治菜青虫,挂人工鸟巢招引食虫鸟控制松毛虫,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等。BCD不符合题意。
25.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很多微塑料的大小只有微米级别。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海洋、湖泊和河流互不相通,独立存在
B.微塑料可能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A
【解析】AC.构成生物圈的各系统从地域关系、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三个方面来看,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可见,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海洋、湖泊和河流也是相通的,并非完全独立存在,A错误、C正确。
B.微塑料可能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B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常州市为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开展禽畜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下图是常州市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除图中所示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 。
(2)图中有 条食物链,人属于 或 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
(4)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能力较弱,因为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 。
(5)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的秸秆需要处理,请从生态角度提出一种合理的处理措施: 。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3;第三;第二
(3)绿色植物;逐级递减
(4)自动调节;简单
(5)利用农业秸秆制成沼气池
【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食用菌属于真菌,是分解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除图中所示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猪→人、农作物→人。人属于第三或第二营养级。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复杂,本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本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5)生态农业主要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秸秆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农业秸秆制成沼气池,同时沼气池的残渣、废液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以用来肥沃土壤。
28.(13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 等。
(2)图中的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4)该食物网中,蛇与鼠的关系是 关系,兔与鼠的关系是 关系。
(5)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6)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成分。 , 。
(7)如果天气干旱,草的数量大大减少,该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 。
【答案】阳光;空气;5 ;绿色植物;动物;草;鹰;捕食;竞争;草→鼠→蛇→鹰;草;兔;会
【解析】(1)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等。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每条食物链都由绿色植物和动物两部分组成。
(3)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该食物网中,蛇与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兔与鼠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5)由(2)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6)生物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两种生物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如草属于生产者,兔属于消费者。
(7)如果天气干旱,草的数量大大减少,该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7.(7分)生态系统的分类:
(1)根据所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
(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 的作用突出。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生态系统通常属于 生态系统。
【答案】(1)陆地;水域
(2)自然;人工;人工;人;自然
【解析】(1)根据所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位于陆地的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位于水中的生态系统)。
(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对其影响小)和人工生态系统(人类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例如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就是人工的作用突出,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生态系统主要以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为主,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很小,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29.(10分)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 → →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 ,后则因植被的 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能力,外来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 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植物;鹿;植物;狼;比例;增加;减少(或“退化”);自我调节;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增多,必然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到其它生物.
解答: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凯巴森林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黑尾鹿→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数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其中草是生产者,数量最多,狼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数量最少,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黑尾鹿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黑尾鹿数量增多会破坏植被,使生产者(草)减少,导致黑尾鹿由于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黑尾鹿因死亡而减少,但是植物不一定会增多.因此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加,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保护动物多样性.
30.(10分)贺兰山素有宁夏“父亲山”之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它以“父亲山”的胸怀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守护着塞上儿女,也守护着“塞上江南”的富足美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云杉、油松、侧柏是贺兰山常见树种。这类植物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 植物。作为绿色植物,只要细胞中含有 ,就能制造有机物。 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2)贺兰山动物资源丰富,有黑鹳、金雕、岩羊、马鹿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这类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 动物。金雕主要捕食野兔山羊等动物。据此,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野兔和山羊之间是 关系。岩羊、马鹿是最高等的动物,请写出一条该动物的主要特征: 。
(3)蛇眼蝶是贺兰山地区昆虫之一。它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 变态发育。蛇眼蝶、虾、蚊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该类动物与它们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 。(写出一条即可)
(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远眺贺兰山时强调:“让贺兰山成为生态平衡的‘守护山’。”请你针对保护好贺兰山生态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治理措施: 。
【答案】裸子;叶绿体;生产者;脊椎;草(或植物)→野兔→金雕;竞争;胎生、哺乳;完全;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大力植树造林
【解析】(1)云杉、油松、侧柏等这类植物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作为绿色植物,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黑鹳、金雕、岩羊、马鹿等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金雕主要捕食野兔山羊等动物。据此,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草(或植物)→野兔→金雕或草(或植物)→山羊→金雕;野兔和山羊都以植物为食,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岩羊、马鹿是最高等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等。
(3)蛇眼蝶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蛇眼蝶、虾、蚊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它们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4)保护好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可以:大力植树造林,不攀折花草,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