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二人都是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
拿破仑称帝:1815-1804=11年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1945-1934=11年
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
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
人生转折:都在6月22日这一天进攻俄国,都战败于俄国之手。
俄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让两个军事天才都惨败呢?
我们从这两个人的迷之巧合说起:
学习目标
1
2
3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史料实证)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情怀)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读P6,根据时间节点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
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3世纪末
16世纪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凯撒”,意即皇帝。)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2.背景: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国
西欧
西欧国家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农奴制盛行
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概括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和俄国的社会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拖延就是死亡”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3.人物简介:
彼得一世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推翻了主政的姐姐索菲亚公主的统治,实现亲政。9月,与清政府缔结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同年10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697年,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回国后,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国参政院尊奉为皇帝,获得“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沙皇俄国”的名称也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4.目的:
出发: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
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
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结束: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沙皇统治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
彼得学习造船雕像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5.内容: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社会习俗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教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贵族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圣彼得堡)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民众素质
促进文明开化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你能迅速判断以下四条内容与彼得一世改革哪项措施有关吗?
1、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2、“金钱是战争的命运,通过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得以支撑起战争”
3、“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4、俄国人把剪胡子视为违背上帝的罪孽,但彼得大帝则深信胡须是落后的标志。彼得的“剪须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军事措施
经济措施
政治措施
社会习俗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6.影响: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彼得一世大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称霸波罗的海,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俄国宣布成为帝国。俄国议会同时为彼得加冕,并授予他“彼得大帝”的称号。
影响: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6.影响:
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影响:②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如何、何原因造成?
交不起租的农奴
地主毒打农奴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
农奴与奴隶有区别吗?
什么是农奴制?
小知识
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
农奴,是指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2.原因: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反映出俄国工业水平之低。俄国出口的是农业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①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金
农奴受压榨,
购买力低下
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
工场主雇佣农奴,要缴纳代役租
自由
劳动力
市场
封建农奴制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2.原因:
②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加剧社会矛盾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783年俄国正式将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
克里米亚相当于黑海的定海神针, 俄国控制了克里米亚,就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黑海。从而可以进入地中海,再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开放水域。
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与土耳其(英法支持)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主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最终俄军以损失52.2万余人,耗资8亿卢布求和结束。
国家 射程 运输 医药 军官
俄国 1 马车、步行 缺乏 贪污、侵吞
英、法、土 3 火车、轮船 充足
封建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3.目的:
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时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尼古拉一世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登基纪念日,在这一天,他颁布废除
农奴制的法令,在历史上也被称作1861年2月19日法令。
目的:摆脱政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18—1881年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4.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内容
提供自由劳动力
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提供资金
性质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①解放农奴
②高价赎买份地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按改革法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地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5.影响:
相关史事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这次改革对俄国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使俄国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历史重要转折点。
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劳动力、市场、资金等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影响: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 根本 原因
人物 性质
内容
意义与影响
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地主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是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6.影响:
史料研读
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 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
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奴的无耻掠夺。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影响了此后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彼得一世
改革
废除农奴制
俄国的
改革
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俄国的兴起与统一
强化专制统治
背景: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统治
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特点:向西方学习、强制改革
效果:俄国成为军事强国
评价: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背景:农奴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社会内外交困
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通过赎买取得份地
评价:推动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农奴残余仍在
随堂训练
1.有学者提出,俄国之所以废除农奴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农奴制度无法与市场社会并存。该学者旨在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源于对外战争失败 B.意在突破经济发展障碍
C.存在封建制度残余 D.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2.克里木战争的惨败使得亚历山大二世无比怀念先祖亚历山大一世击退拿破仑、光复欧洲王室的丰功伟绩,亚历山大一世正是改革了军队,才使俄军能够抗衡并击败强大的法军,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与强国的关系,由此萌生了改革念头。可见,推动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原因是( )
A.振兴俄国的民族使命感 B.摆脱民族危机的需要
C.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要 D.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B
A
随堂训练
3.《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大国地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反映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1861年改革
4.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导致俄国内外交困
C.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缓解俄国社会矛盾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