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基础技能,并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但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怎样筛选视野中获取的信息,把看到的知识说得更明白?特别是本节课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生物体还是第一次,应该怎样处理观察材料才能保证活动的成功?怎样珍爱生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不仅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三种血管的知识,还能归纳感悟出观察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形成多种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介绍了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一实验区分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难点在于三种血管的区分。在本节教学中,采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这个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学生的实验欲望很强,该实验比较好操作而且现象也很明显。学生做的效果很好。最后三种血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兴趣较高,回答积极,描述的准确率较高。
总体来讲,本节侧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安排】
教师准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这一实验的材料用具、课件、导学案、3种血管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导入:人体内有一条“迷宫”。它日夜不停的运输着各种物质。你知道这条“迷宫”是什么吗?出发吧!让我们一起去“迷宫”探险。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迷宫”是血管。
出示目标
在课件上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小
组
合
作
展
开
探
究
活动一:初探新知,动手动脑。
初探“迷宫”,动手观察。
这条“迷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对“迷宫”进行初探。
动手前先动脑,提出你的疑惑。
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提出疑惑,交流解决疑惑。
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然后班内解决几个典型的问题。
推测:
1、为什么选择色素少的尾鳍?
2.为什么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3.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观看视频,弄清每步的操作步骤。
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视频。
动手实验,分享你的收获。
提示实验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鼓励性评价。
谈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我来画 。
阅读新教材第68页,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学生提出疑惑,生交流解决疑惑。
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然后班内解决几个典型的问题。
推测:
生: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是为了能看到血液的流动,便于观察。
生:用棉絮包裹是为了使小鱼正常呼吸。
生: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明确每步的操作步骤。
动手操作实验,并交流发现。
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动画,结合自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享辨认三种血管的方法。并动手作图,画出三种血管的示意图并注明血流的方向。
小
组
合
作
展
开
探
究
活动二:自主学习,盘点收获。
二探“迷宫”,揭开面纱。
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正确?这些血管还有什么特点?下面各小组参考课本
进行合作学习,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合作学习,填写表格,并到黑板展示: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分布
血流方向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功能
用心感知,仔细观察。
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与医生“切脉”联系。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动画展示静脉瓣的作用。
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视频。
毛细血管这里发生了怎样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能适于这个功能?
边学边练:
把脉把的是什么血管?
生病时打点滴打的是什么血管?
用心感知,仔细观察。
用手感受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观察手上的青筋知道是静脉。
观看静脉瓣的动画,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预测:
生:血液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行了交换。
生:毛细血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生:毛细血管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
生: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
生:动脉。
生:静脉。
盘点收获
小活动:
每位同学向小组成员展示并介绍自己手中的血管图。比比哪个小组展示的更全面,更准确。
我拿的是-------血管示意图,我判断的依据是------,除此以外,它还有---------等特点。
课堂作业设计
【做一做】
屏幕显示作业:
图中A为 血管,你做此判断的依据是血流方向 ;
B为 血管;你做此判断的依据是血流方向 ;
C为 血管, 在显微镜下看到它的突出特点是红细胞 。
图中A为 静脉 血管,你做此判断的依据是血流方向 分支到主干 ;
B为 动脉 血管;你做此判断的依据是血流方向 主干到分支 ;
C为 毛细 血管, 在显微镜下看到它的突出特点是红细胞 单行通过 。
达标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学生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1.D 2.B 3.C 4.D
5.(1)A动脉 (2)B 静脉(3)C毛细血管 一 物质交换
【板书设计】
物质运输的管道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教材分析】
“物质运输的管道”这一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本节教学通过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一实验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观课记录】
任职学校
实验中学
任教学科
生物
任教年段
初二
姓名
宋金瑜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对于教材的把握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制定目标明确恰当,重点通过实验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最后班内展示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既有知识的横向联系,又有与旧知的联系与拓展,还有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不仅有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还有想象、思维能力与德育的渗透。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基本上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动手实验收获到的,教师起到了点拨作用。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及有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如抓住“观察实验”去体会。又结合角色扮演去理解。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指导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先质疑再自我解答。
补充视点:
还应有对学生的预设,提前设想好学生的答案
教学改进建议
在制定目标时再细致一些,具体一些。
【评测练习】
活动一:初探新知,动手动脑。
实验名称: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材料用具:活的小鱼(尾鳍色素要少)、显微镜、培养皿、 滴管、棉絮(纱布)、载玻片。
方法步骤: 阅读教材P68的实验内容,2分钟完成下列问题:
1:包裹:用________________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放置: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__________平贴在培养皿上。为了防止鱼在培养皿中跳动,待鱼安静后,将___________ 盖在尾鳍上。
3:观察:(1)用_________显微镜观察,先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2)再慢慢移动培养皿,观察管径最小血管两短的分支情况,区分三种血管。
4:画图:尝试绘出你观察到的血管分支图,并注明血流方向。
活动二:自主学习,盘点收获。
请认真阅读教材P69-70内容,并结合图Ⅳ-37、Ⅳ-38和Ⅳ-39,3分钟完成填表。
血管
定义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内径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_______输送到身体各处
不填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送回_____
不填
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
非常薄(仅由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
无
很窄(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 )
最_____
课堂小结:归航拾贝,核心归纳。
这节课我学到了:
达标检测:要点追踪,各个击破。(相信你都学会了,请独立完成。)
1、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 )。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2、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从他前臂的一条“青筋”中抽取血液。该“青筋”属于(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3、下列有关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心脏发出的血管 B.分布在深处的血管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的血管 D.能搏动的血管
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5、图为人体三种血管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A B C
(1)受伤后能喷射出鲜红色血液的结构是[ ]_________。
(2)内有瓣膜结构的是[ ]___________。
(3)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__________,它的管壁只由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它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收获:
⑴由探究血管这条“迷宫”导入,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血管的奥妙神奇。帮助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的进行教学。
⑵观察小鱼尾鳍实验能从学生思维出发,让学生先质疑后小组讨论解决最后班内展示,观察前观看录像操作视频,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进行观察,这样使学生善于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生成的问题去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层层分析实验现象,关联构架三种血管的流速、流向以及动静脉的功能。
⑶课堂小活动“展示血管图”处理的比较好,学生通过学习进行进一步的展示,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较好。
2.不足:
⑴时间把握上可以再恰当一些;
⑵观察小鱼尾鳍实验分配时间应再短一些,对学生实验操作时的辅导面不够广。
【课标分析】
生物课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注意了三个领域的平衡和协调。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一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为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想通过实验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内容的编写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也是物质运输的管道。了解血管的种类以及不同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有利于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也可以为学习“血液循环的路径”做好知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