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1.1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2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1.1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2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8 22:08:06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情分析:
一方面,传染病,这个名次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但对其的理解并不深刻,而且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课本出现的传染病发生的明显的减少,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疫苗是学生在小时候注射的,自己没有什么印象,对如肺结核、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认识有限,所以对于课本表格的填写,在开始填的非常不理想。
另一方面,现在媒体发达,信息传播的快,所以学生对禽流感、埃博拉等疾病的了解多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知识贴近实际,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相对较好的学习,难度一般。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效果分析:
总体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学习目标都顺利实现,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1.近视眼和结膜炎的导入贴近实际,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课本表格的填写做好了铺垫。
2.形象直观的病原体图片有利于学生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针对资料分析1改编的情景剧,学生投入,热情高涨,较好的认识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4.列举生活中的传染病,学生们踊跃回答,做到了集思广益。
5.通过出谋策划(班上有三名患流感的同学,为了防止流感扩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体会预防传染病的三种措施。学生在身边的故事中获取知识。
观评记录:
1、开始传染病识别环节,给学生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2、学生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并组织语言,学生表达的时候,允许学生出现问题,然后纠正就可以。
传染病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的角度去设计。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有几个点值得改进,第一,刚开始识别传染病,学生存在较大偏差这个问题,引导解决的不够好。如果这样引导会更好:“看来你对传染病不能正确区分,看一种病是不是传染病,要看什么呢,大家来看这几种传染病。”等传染病的概念归纳总结出之后,再回顾一下开课的表格。第二:课堂情景剧的编排不够好,对情景剧后的知识处理有点着急,让学生慢慢自己找出来、说出来,老师点评一下效果会更好
就学生方面来说:被学生备的还是不够充分,个别地方稍显急躁。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
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查看自己的接种证,看看自己接种过哪些疫苗。
导入:歌曲《感恩的心》引出本节内容,之后分析案例引出对传染病的区分,
一、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通过对红眼病和近视眼的区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填课本表格。请1-2名学生交流答案。最后订正出能传染和不能传染的病。
这些传染病是传播的什么呢?怎么传播起来的呢?分析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水痘、血吸虫病、蛔虫病五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并对引起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出细菌、病毒、寄生虫三类,得出病原体的概念,引出传染病的概念,告诉学生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其实生活中的传染病远不止我们这节课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传染病,请列举。这样做到知识生活相联系。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任何一种传染病都要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这个过程需要哪些环节呢?请阅读资料分析一,然后将这则资料改成情景剧,并简单概括流感传播需要几个环节?
学生改编表演完之后,请学生点评,并把准备好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毒、流感患者、空气飞沫、老人小孩这些字卡与情景剧中的演员对号入座。简单分析流感的三个环节,进而得出染病的三个环节,进行概念介绍。
进行资料分析二:找出甲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都是什么?以此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然后让学生指出本资料中用什么方法防止甲肝传播的呢?这是针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哪一个做得?进而引出课堂下一部分内容。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通过资料分析二我们得出预防传病流行三种措施中的一种:切断传播途径,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由学生想到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然后通过出谋划策环节和快速判断两个环节对其加以应用巩固。
出谋策划:请商量一下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学生说出措施,然后对措施进行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的分类。
快速判断:文字、图片连线。
小结: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重点措施和综合措施相结合,并以小儿麻痹症和淋病、艾滋病为例讲解。
四、情感教育
走进艾滋病,请同学们看视频,得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告诉学生我们国家也有艾滋病人存在,那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呢,学生们表达看法,教师点拨,强调传播途径,告诉孩子们要与艾滋病人和睦相处,与其正常的握手、交谈并不会被传染。
课堂检测,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一)作者信息采集要求
项目
数据项名
要求
姓名
XM
与身份证一致。
身份证号
SFZH
按身份证填写。
学校名称
XXMC
学校全称和代码以《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为准。例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代码为3701010003。
学校代码
XXDM
学段
RKXDM
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其中六年级在“五四”学制区域学段选普通初中,在“六三”学制区域学段选小学。
学科分类
XKFL
学科全称,如:品德与社会。
职称
ZWJBM
以提交作品时已获最高职称证书为准。表示为中小学三级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LXDH
手机为11位数字;座机为“区号+座机号码”,例如:053112345678。
电子信箱
DZXX
填写常用电子信箱。
(二)作品包编目要求
项目
数据项名
要求
教材名称
JXMC
填写纸质教材版权页标注的信息。例如:人教课标版
教材版别
JCBB
填写纸质教材版权页标注的信息。例如:2011
年级
NJ
“年级”。义务教育段表示为一至九年级,高中表示为高一、高二、高三。
学期
SKXQM
表示为上、下。
作品编目
ZYBM
作品编目依据教材目录制定。命名规则如下:
1、一级编目:“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命名为“1_章名称”。
2、二级编目:“一级数字序号+“.”+二级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第二节命名为“1.2_节名称”。
3、三级编目:“一级数字序号+“.”+二级数字序号+“.”+三级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模块命名为“1.2.3_模块名称”。
4、无某级编目的,内容为空。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查看自己的接种证,看看自己接种过哪些疫苗。
导入:歌曲《感恩的心》引出本节内容,之后分析案例引出对传染病的区分,
一、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通过对红眼病和近视眼的区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填课本表格。请1-2名学生交流答案。最后订正出能传染和不能传染的病。
这些传染病是传播的什么呢?怎么传播起来的呢?分析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水痘、血吸虫病、蛔虫病五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并对引起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出细菌、病毒、寄生虫三类,得出病原体的概念,引出传染病的概念,告诉学生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其实生活中的传染病远不止我们这节课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传染病,请列举。这样做到知识生活相联系。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任何一种传染病都要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这个过程需要哪些环节呢?请阅读资料分析一,然后将这则资料改成情景剧,并简单概括流感传播需要几个环节?
学生改编表演完之后,请学生点评,并把准备好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毒、流感患者、空气飞沫、老人小孩这些字卡与情景剧中的演员对号入座。简单分析流感的三个环节,进而得出染病的三个环节,进行概念介绍。
进行资料分析二:找出甲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都是什么?以此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然后让学生指出本资料中用什么方法防止甲肝传播的呢?这是针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哪一个做得?进而引出课堂下一部分内容。
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通过资料分析二我们得出预防传病流行三种措施中的一种:切断传播途径,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由学生想到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然后通过出谋划策环节和快速判断两个环节对其加以应用巩固。
出谋策划:请商量一下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学生说出措施,然后对措施进行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的分类。
快速判断:文字、图片连线。
小结: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重点措施和综合措施相结合,并以小儿麻痹症和淋病、艾滋病为例讲解。
四、情感教育
走进艾滋病,请同学们看视频,得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告诉学生我们国家也有艾滋病人存在,那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呢,学生们表达看法,教师点拨,强调传播途径,告诉孩子们要与艾滋病人和睦相处,与其正常的握手、交谈并不会被传染。
课堂检测,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健康的生活中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中的第一节。第五单元健康的生活包括三章,其中第一章是重点,第一章包括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其中本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是学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本节的教学重点: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本节的教学难点:
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判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本节应该分为两大部分,除了课上内容外,还应包括课下当地传染病的调查这部分内容。
传染病及其预防
观评记录:
1、课开始传染病识别环节,给学生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2、学生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并组织语言,学生表达的时候,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多多发言,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评测练习:
课上练习: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D、水痘、胃癌、疯牛病
2、家人患肝炎期间,为切断传播途径,应该( )
A、隔离并彻底治疗病人 B、 对病人的餐具进行消毒
C、不随地吐痰 D、 消灭吸血昆虫
3、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播媒介
4、大量消灭“四害”,从防止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不是
课后练习:
1、我国政府规定,对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对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 A、狂犬病?? B、乙型肝炎?? C、心肌炎???? D、SARS
3、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 A、痢疾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
4、在手足口病流行过程中,未得过手足口病的幼儿属于(??? )???????
?? A.病原体。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了如下措施,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①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 ②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 )
? ③不让病人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 ④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6、平常喜欢在街边小吃摊吃东西的容易感染的疾病是(  )
?? A.狂犬病和肺结核 B.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甲亢 C.水痘和腮腺 D.细菌性痢疾和甲肝
7、某公司在组织职工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工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与乙肝,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病是( )
?? A.肺结核和糖尿病??? B.色盲和乙肝  C.肺结核和乙肝   D.色盲和糖尿病
8、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的角度去设计。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有几个点值得改进,第一,刚开始识别传染病,学生存在较大偏差这个问题,引导解决的不够好。如果这样引导会更好:“看来你对传染病不能正确区分,看一种病是不是传染病,要看什么呢,大家来看这几种传染病。”等传染病的概念归纳总结出之后,再回顾一下开课的表格。第二:课堂情景剧的编排不够好,对情景剧后的知识处理有点着急,让学生慢慢自己找出来、说出来,老师点评一下效果会更好
就学生方面来说:被学生备的还是不够充分,个别地方稍显急躁。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传染病和免疫》这一节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知识是为了指导生活,为生活服务,特别是本节的内容,传染病的病因是最基本的,所以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要求学生能说出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与预防措施紧密联系,是本节的重点。而课标2,要求学生能列举出来传染病并知道它由什么引起,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