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2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件2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8 22:16:19

文档简介

就地取材 激活课堂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与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联系,作为初一的孩子,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有高涨的热情,但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程度不够,但对实验有很大的热情,很多实验材料能够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其作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通过动手探究观察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过程性效果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达成了目标,通过对根毛的观察,学生能够说出大量的根毛对植物吸水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植物带叶枝条的观察,学生能熟练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即水分由根毛吸收后进入根内导管后,由下至上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在观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进行积极认真的观察和思考,都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去。
当堂检测效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当堂检测的检查和反馈,学生的达标率较高,对知识掌握的较为准确。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通过对生有根毛的幼根和茎对水分无机盐运输现象的观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解剖刀。
学生准备:
1、培养有根毛的豆类幼根
2、浸了红墨水的芹菜、桃树、冬青等枝条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课前培养好毛豆种子萌发长出根毛的幼根、课前准备冬青树枝条浸入红墨水。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资料、课前准备冬青树枝条浸入红墨水。
教学过程:
引入:
出示缺水的图片,缺水的农田,干旱造成的植物死亡,土地龟裂,学生观看思考。
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45页,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中三个小问题。
学生展示答案。
实验探究:
观察思考一:探究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看:观察看到的幼根有什么特点?
辨:生有根毛的部分属于根尖的什么区?推断根吸收水分的主要区域是什么部位?
思: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对于吸水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将答案中的关键字写在学案上,并在课本中标划。
学生展示答案。
联系实际:
出示问题和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拔苗助长”禾苗死亡。这是为什么?
出示揠苗助长的图片,学生说一说禾苗不能成活的原因。
观察思考二:探究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将自己提前在家中用红墨水浸泡的植物茎,分小组进行以下操作:
1、把茎横向切断,观察横切面。2、把茎纵向切开,观察纵切面。
学生观察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将被红墨水浸染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观察切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分别呈什么形状?
2、从枝条纵切后的红色区域推测,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怎样的?
3、环剥枝条,观察、推测染成红色的部分位于茎的哪部分结构?(回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4、参考课本47页,探究植物体运输水分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尝试总结:
学生总结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展示。
教师点拨导管和筛管的异同点。
联系实际: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构里渗出来的?
2、工人把橡胶树皮割破,在树皮的伤口下用桶收集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这些液体是从什么结构中流出来的?
学生展示答案。
梳理知识:
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中当堂检测题目。
导管位于______部,能输送______,输送的方向是______;筛管位于______部,能输送______,输送方向是______。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3、我们吃的地瓜和土豆里含有许多淀粉,这些淀粉来自( )
A 根自身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积累的
C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运输来的 D以上都不对
4、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喷洒少量的清水,其主要目 的是( )
A使青菜干净鲜亮B增加菜的重量C补充水分使青菜硬挺新鲜D利于水分散
5、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 )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才能保持直立状态③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茎运输水分”的实验中,被染成红色的结构 是(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筛管
7、当桑树等植物的茎折断时,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 白色的汁液,该汁液从哪里流出来( )
A筛管 B形成层 C导管 D髓
推荐作业:
学生尝试把白色的菊花染成自己所喜欢的颜色。
课件29张PPT。有水浇灌的世界
充满绿意盎然河水断流
湖泊干涸你可曾担心过,某一天……农田龟裂持续少雨
干旱加重粮食绝产
颗粒无收干旱成灾动物
缺水
惨死……生活面临危机,生命岌岌可危……孩子的焦急“渴”望老人的无奈和坚强水是生命之源!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节约用水关注身边的
生物现象学习目标1、理解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明确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
3、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p45页 谁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农民为了便于种子储存,先进行晾晒。晒干的种子含水吗?你能验证吗?自主学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________。结论1:组成成分植物体各部分的水分含量水分充足缺水观察 水分充足,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结论2:思考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结论3:根毛探究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看:观察你看到的幼根有什么特点?
辨:生有根毛的部分属于根尖的什么区?推断根吸收水分的主要区域是什么部位?
思: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对于吸水有什么重要意义?

白色绒毛状
成熟区增大了根吸水的面积 观察与思考一1根吸收水分的部位根尖的结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避免损伤根毛。联系实际 损坏根毛和幼根,影响根吸收水和无机盐。1观察思考二 探究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将自己提前在家中用红墨水浸泡的植物茎进行以下操作:1、把茎横向切断,观察横切面。
2、把茎纵向切开,观察纵切面。(小心操作,以免划伤手)观察思考二1、将被红墨水浸染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观察切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分别呈什么形状?
2、从枝条纵切后的红色区域推测,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怎样的?
3、环剥枝条,观察、推测染成红色的部分位于茎的哪部分结构?(回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4、参考课本47页,探究植物体运输水分的结构是什么?
思考以下问题:1土壤根毛茎叶(水分)经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的导管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尝试总结长形、管状细胞,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认识导管和筛管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死细胞活细胞水、无机盐木质部有机物韧皮部由下向上由上向下长形、管状的细胞导管和筛管间的部分是什么结构?形成层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构里渗出来的?木质部中的导管 工人把橡胶树皮割破,在树皮的伤口下用桶收集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这些液体是从什么结构中流出来的?韧皮部中的筛管联系实际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吸收根部有大量_______根毛水分的运输途径(水分)经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的导管梳理知识1推荐作业 尝试把白色的菊花染成你所喜欢的颜色吧!在观察中获得知识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开篇介绍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让学生对水的作用有感性认识,然后描述土壤中的水分由植物的根进入植物体其它器官的途径,先从根毛数量多面积大适于吸水的特点,让学生感性认识根毛吸水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识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茎的主要结构导管和筛管,认识水分从下往上的运输途径,同时又为绿色植物参与者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练习紧密,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生物,从而提高生物的科学素养。
本节教材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材的设计中利用几个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得到相应的知识点和结论,注重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结论的转化和提升。

观评记录
1、在整个观课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也比较充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节课效果较好,知识点清晰明确,学生不论在课前、课中,参与度较高,观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顺序及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且在两次观察过程中都给出了学生明确的顺序及观察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有的放矢,观察时才能够提高效率。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长,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充分和到位,练习时间也比较充足,教师讲解到位,整节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探究,得到相应的结论,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3、注重了实验材料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材料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进行质疑,从而分析得出共性的结论,对于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得出解释的方法。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学习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通过对生有根毛的幼根和茎对水分无机盐运输现象的观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现象。
自主学习: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____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____,保持____的姿态;叶片才能____,有利于________。
3、无机盐只有____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____,并____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实验探究:
观察思考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观察手中的幼根,回答以下问题(将答案中的关键字写在学案上,并在课本中标划):
1、观察你看到的幼根有什么特点?
2、生有根毛的部分属于根尖的什么区?
3、生物学常用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对于吸水有什么重要意义?
4、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拔苗助长”禾苗死亡。这是为什么?
观察思考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1.猜一猜,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是怎样的?
通过________中的________,由________向________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5.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构里渗出来的?
6.工人把橡胶树皮割破,在树皮的伤口下用桶收集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这些液体是从什么结构中流出来的?
当堂检测:
导管位于______部,能输送______,输送的方向是______;筛管位于______部,能输送______,输送方向是______。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3、我们吃的地瓜和土豆里含有许多淀粉,这些淀粉来自( )
A 根自身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积累的
C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运输来的 D以上都不对
4、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喷洒少量的清水,其主要目 的是( )
A使青菜干净鲜亮B增加菜的重量C补充水分使青菜硬挺新鲜D利于水分散
5、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 )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才能保持直立状态③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茎运输水分”的实验中,被染成红色的结构 是(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筛管
7、当桑树等植物的茎折断时,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 白色的汁液,该汁液从哪里流出来( )
A筛管 B形成层 C导管 D髓
反思评价__ _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本节课注重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和教材特点,充分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观察研究为主线,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本节课的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注意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前给学生说明准备的实验材料,材料的选择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取舍,可以选择草本植物的,也可以选择木本植物的,可以选择带花的,也可以选择不带花的,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就有了多种实验材料,学生通过小组内不同成员之间不同材料的对比和分析,从而得住相同的结论,使最后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在上课过程中,比如,上课过程中,有的孩子带的是芹菜,有的是桃树枝条,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再联系和回忆之前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让学生能够明确运输水分的结构的位置,更进一步认识到两种材料的区别。
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采用创设情境、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旨在学生能说明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增进同学友谊,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达成了目标,通过对根毛的观察,学生能够说出大量的根毛对植物吸水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植物带叶枝条的观察,学生能熟练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即水分由根毛吸收后进入根内导管后,由下至上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手操作 提高能力
生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本节内容是生物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第一节内容。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倡导合作,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来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采用创设情境、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旨在认识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