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情的研究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对于本专题的复习很有利。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题,但对于复习课往往有倦怠情绪。学生中存在浮躁的学习心理。学生一方面很清楚复习迎接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学得不踏实。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有强烈的未知欲和好奇心呢?我采取的措施是,引领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植物体的整体上进行分析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实验设计的复习,采取先分后总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引领学生分析讨论,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
测评结果:各小组合作交流积极互助,每组两位同学汇报流畅,80%的学生当堂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效果比较理想。
结果分析:从“课本知识复习”到“小组交流展示”,再到“达标测试”都是紧紧围绕中心话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学生系统复习,构建知识框架,到实验的设计分析,比较流畅地完成。从达标测试来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验的分析较好,对联系实际分析的辨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知识掌握方面:复习课区别于新课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坚持大容量、高密度的原则,首先构建知识框架。本专题的具体做法是:借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和表达式,理解并表述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实质和意义
2、能力培养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归纳、比较、概括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具体做法通过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来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性思考)
以鲜艳的盆花和果实累累的苹果树图片导入,提出问题,“你最先关注到什么?”“花之所以如此鲜艳、果实能如此甜美,是谁给它们提供最有利的物质支持?”提出趋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复习兴趣,自然地导入本课复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展示(借助图示,整体全面地进行表述)
利用一片叶的示意图,起到纲要信号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感知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系统地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理解并表述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原料、产物、条件、实质和意义。
(三)小组探究交流、展示(借助实验装置图示,完成实验设计与分析)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和图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抽签展示实验设计:
1、光合作用需要水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2、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吗?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吗?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吗?光合作用需要光吗?
4、以上实验设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不同点是哪一步骤?
(四)师生按需探究:
根据学生交流展示出现的问题和重难点,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
1、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的设计意图?
2、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变量设计分别是什么?
(五)总结巩固
总结本节知识框架,回忆巩固
(六)学以致用
1、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质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2、雾霾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
3、作为生物圈中一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七)总结反馈练习
完成层次性练习,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调查与实践
1.调查:雾霾对农作物的影响资料。
2.实践:为了给家庭、校园增添更多绿色,你准备做点什么?
课件33张PPT。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4321复习目标一.知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
1、概念 2、公式 3、原料 4、产物 5、条件
二.能说出以上各项的探究实验(6个)。(ABC级同学全部,DE级同学可任选三个)
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气光合作用4321自主学习概念、公式、原料、
产物、条件、实质和意义。光合作用的公式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叶绿体(储存着能量)原料:
产物:
场所:
动力:
实质:
意义: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叶绿体光能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自主学习反馈小组合作探究哪些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的:1.原料?2.产物?4.共同步骤?3.条件?结合导学案,阅读课本P55-P65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结论总结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的共同步骤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论1.黑暗处理选一叶片,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形成有光和无光的不同条件,以便对照实验组对照组1232.设置对照
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此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颜色有差别吗?3.阳光照射 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受热均匀,避免酒精燃烧以及过度蒸发。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脱去叶绿素可以排除绿色对颜色反应的干扰小烧杯中放酒精大烧杯中放清水12344.酒精脱色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 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洗净酒精和叶绿素,以免影响实验效果检验是否制造了淀粉125.清水漂洗 6碘液显影
变蓝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行了光合作用;没变蓝的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得出结论:6.观察现象,得出结论1.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的设计关键2.光合作用需要水吗?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吗?3.光合作用需要光吗?5.光合作用能产生了淀粉吗?黑暗处理
设置对照
光下照射
酒精脱色
清水漂洗
碘液显影
观察变化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⑴合理密植;合理灌溉⑵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⑶增加光照时间及强度;⑷间作套种。学以致用光合作用的公式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叶绿体(储存着能量)原料:
产物:
场所:
动力:
实质:
意义: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叶绿体光能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
氧气来源我来总结相关探究实验的
设计和分析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 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用拓展练习C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3.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
为了( )
A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C. 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4.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B5.右图表示叶片某生理活动示意图:(1)e表示结构_________.(2)c表示的物质是______,表示的结构是____。 (3)d表示的物质是 ,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4)若该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生理活动,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b表示的物质是 。(5)若该图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生理活动,则a表示的物质是 ,b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6)若该图表示的叶片的蒸腾作用生理活动,则b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气孔水分和无机盐导管在机物筛管二氧化碳氧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议一议雾霾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为了空气的清新,我们能做什么?1.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2.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下图中的哪一个
装置( )
达标测试3.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的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藕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C.萝卜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4. 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5.在完全封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实验装置是( )
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植物、动物、光照
6.下图的植物应该属于( )植物,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是( ),能储存在果实里并提供能量的是( )。
A.被子植物 物质1 物质4
B.裸子植物 物质1 物质4
C.被子植物 物质3 物质2
D.蕨类植物 物质1 物质37.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质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8. 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A.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B.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的措施
C.减少矿物能源消耗,尽量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D.禁止使用氟利昂
9.选取绿色叶片和有白斑叶片的牵牛花
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
是为了使叶片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是使___________溶解,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是( )A.Ⅰ叶覆盖铝箔部分 B.Ⅱ叶绿色部分
C.Ⅲ叶 D.Ⅰ叶未覆盖铝箔部分 E.II叶白斑部分
(4)由本实验的结构可以确定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
A.光 B.适宜的温度 C.二氧化碳 D.水 E.氧 F.叶绿体
(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 答案:
1-5DCBDC 6-8ACD
9.(1)让淀粉运走耗尽
(2)叶绿素 防止酒精沸腾燃烧
(3)ACE
(4) ACF
(5)光能 化学能调查与实践1.调查:雾霾对农作物的影响资料。
2.实践:为了家庭、校园增添更多
绿色,你准备做点什么?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教材,初一下册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两章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初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全面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系统整合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设计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感受教学;主体参与――体验教学;分组学习――探究教学
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及相关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分析和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
谢荣春??评课记录
周老师的这节复习课既注重课本知识的巩固,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特色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恰当。根据复习内容,以鲜艳的盆花和果实累累的苹果树图片导入,提出问题,“你最先关注到什么?”“花之所以如此鲜艳、果实能如此甜美,是谁给它们提供最有利的物质支持?”提出趋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复习。小组交流展示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体现互动。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相同点和分析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联系实际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雾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环保意识。给学生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课后调查与实践性的作业,给学生践行的机会。
(二)教师素养
周老师整节课都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师生关系融洽,整堂课以学生学习、展示为主体,老师只是组织者、评价者、倾听者,点拨者。
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中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服务于专题的学习要求。
小组汇报展示时,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措施得当,效果很好。
(三)教学建议
1、再给更多学生展示机会,效果会更好。
2、再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达标测试】
1.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2.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下图中的哪一个装置( )
3.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的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藕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C.萝卜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4. 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5.在完全封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实验装置是( )
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植物、动物、光照
6.下图的植物应该属于( )植物,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是( ),能储存在果实里并提供能量的是( )。
A.被子植物 物质1 物质4 B.裸子植物 物质1 物质4
C.被子植物 物质3 物质2 D.蕨类植物 物质1 物质3
7.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质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8. 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A.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B.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的措施
C.减少矿物能源消耗,尽量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D.禁止使用氟利昂
(选做)9.选取绿色叶片和有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叶片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是使___________溶解,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是( )A.Ⅰ叶覆盖铝箔部分 B.Ⅱ叶绿色部分
C.Ⅲ叶 D.Ⅰ叶未覆盖铝箔部分 E.II叶白斑部分
(4)由本实验的结构可以确定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
A.光 B.适宜的温度 C.二氧化碳 D.水 E.氧 F.叶绿体
(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课堂设计,自己感觉比较合理,教学环节紧凑。利用一片叶的示意图,起到纲要信号的作用,学生能够系统地感知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有利于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任务完成比较顺利,展示时以实验示意图为重点依托,复习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语言思维的科学性。
不足之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时,听讲的学生质疑还不够。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导入的盆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利用这株盆花,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启发学生综合性思考。
今后努力的方向:1、进一步培养学生大胆表达、清晰表达的好习惯。2、引导学生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
本节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教材,初一下册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两章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课程标准要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
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本节复习课,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相关探究实验,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依次进行,互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