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利用(课件20张PPT+教案+练习+评课共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利用(课件20张PPT+教案+练习+评课共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8 22:30:01

文档简介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能够形成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宏观方面,即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缺乏了解,尤其是由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可能对于微生物参与生物圈中氮循环的作用原理存在理解困难。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减轻学习负担。
效果分析;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先设置一个假设,构成一个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获取答案。再由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提出问题,这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学习、求知的最佳状态。
我们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某些环节中存在一些特殊性,在特定的环境中介绍知识的特殊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是异养,少数细菌是自养,这样适时对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霉菌使面包发霉变质,它与面包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
1.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
2.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3.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
4.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用于什么过程?
5.植物体的什么部位吸收二氧化碳? 什么么部位吸收水和无机盐?
总结: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充当的角色是________.
2.细菌真菌能将自然界中的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
3. ______、______和______能被______吸收和利用。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足癣和臂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2、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三、与动植物共生:
1、有些_____和______与_____或______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____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2、豆科植物的根瘤
在___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_____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____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____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
______。
3、地衣
地衣是_____与_____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_____为真菌提供_____,真菌可以供给藻类___和______。
评价实验方案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逐一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2)教材分析;
在章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可能受其知识面、理解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本节课中,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解学习新知识,使知识前后呼应,例如:在分析细菌和真菌促进碳循环的作用中,就结合生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等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
观 评 记 录
观评人 : 张红玲、张莉 学科:生物
观评对象 : 张玉庆 任教学科:初二生物
观评项目(从6项中至少选2项):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观评记录:
教学设计:
张玉庆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小组合作能力,设计问题有梯度,教学内容条理清晰。课件设计实用性强,图文结合,学生印象更深刻,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便于学生记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后面的练习设计有梯度,注重各层次学生的培养。
课件:
课件设计精美,实用性强,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图片设计的非常好,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点。后面的练习可适当进行补充。
评测练习;
1.种植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时,不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 )
A.植物根中有根瘤菌 B.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
C.空气中有氮气 D.土壤中有较多 的氮肥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它们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它们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
3、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类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
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细菌和苔藓植物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 提高土壤肥力 ,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中有( )
A.根瘤菌 B.乳酸菌 C.白僵菌 D.放线菌
5、把一条小鱼埋在树根周围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根本原因是( )
A.被树根吸收了       B.溶解于土壤溶液中
C.被细菌、真菌分解了    D.被动物吃掉了
6、引起臂癣和足癣的生物是(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动物
7、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
C、根瘤菌 D、真菌
课件20张PPT。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霉菌使面包发
霉变质,它与面包有
怎样的关系?1.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2.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3.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
4.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用于什么过程?
5.植物体的什么部位吸收二氧化碳?
什么么部位吸收水和无机盐?讨论:总结: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充当的角色
是________.
2.细菌真菌能将自然界中的________
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
3. ______、______和______能被______
吸收和利用。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
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 足癣和臂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
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真菌
引起的。三、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_____和______与_____或______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____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豆科植物的根瘤 在___科植物的
根瘤中,有能够固氮
的_____与植物共生。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
____转化为植物能吸
收的含____物质,而
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
______。地衣地衣是_____与_____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_____为真菌提供_____,真菌可以供给藻类___和______。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逐一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评价实验方案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它们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它们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
2、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类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
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细菌和苔藓植物3、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4、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原因是( )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C、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5、引起臂癣和足癣的生物是(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动物6、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
C、根瘤菌 D、真菌 小猫把鱼内脏埋在土里,过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内脏不见了,你能告诉小猫,着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对自然界有何意义?
在适宜的条件下,内脏被土壤中腐生细菌分解了。细菌把内脏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体所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又可被动物所利用。可见,这种现象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动动脑课后反思。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有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在生物圈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界中,依靠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作用。
(1)课标分析;
本课是对细菌、真菌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总结,重点突出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菌、真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有有害的方面,也有有益的方面。我们看待细菌、真菌不能仅局限于与人类的关系上,而应把它们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去分析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