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的学习,有70%的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天贪玩好耍,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一、学情总体分析
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很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过程之中。
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生物术语多,有时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讲活,讲透,为了提高成绩,节省时间,只好缩回传统的记忆圈。脱离实验教学这个生物教学的支柱。
三、教学措施
本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接受,为此本节内容安排的活动比较多,有调查身边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角色扮演来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更容易接受。
效果分析
李玉荣老师在“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的设计上,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理念。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找到答案,以学生发展为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了教材中一步到位的信息呈现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发现者,以问题为出发点,在发现中学习,在应用中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亲历知识、体验知识、触摸知识,在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完成新课程对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
本节主要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二是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一部分内容通过各种调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疾病是因为我们周边的环境不良引起的,让学生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让小组分角色扮演的形式,与学生分析,如果你是科学家、环保局长、农民、家长,站在这个位置上,认真思索,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我们呼吸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探究活动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节探究活动课之所以成功,就是重视学生的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解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尝试了问题的探究,同时也强调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各种环境的图片,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
[讲授新课]
“清晨我们睁开双眼,享受着窗前的第一缕阳光,迎接新的一天开始,可是我们吸入的气体清洁吗?”引出对空气质量的调查。
调查内容:家庭、道路、学校、其它四个方面。
最后小组把内容写到黑板上。并总结到: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车辆、船舶排放的尾气、地面的扬尘、秸秆焚烧放出的烟尘。
我们如何自己测量周围的空气质量呢?
学生: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并计算尘埃粒子数,就能判断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对。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前各小组采集到的尘埃粒子数,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现在请各小组制定出科学的测算计划与方案,并讨论完成以下题目:
1.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涂抹凡士林?
2.有必要数出载玻片上所有尘埃粒子的数量吗?
3.五点取样法的五个样点是怎样确定的?
4.怎样根据五个取样点共20个小格的尘埃粒子数估算所有小格的尘埃粒子数?
5.在某处只放一片载玻片能证明探究的问题吗?
6.正好在边线上的尘埃粒子怎样计数?
学生:各小组按5点取样法算出,小组之间根据数据讨论,交流尘埃粒子数与环境的关系。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由北京马拉松比赛引出空气质量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咽炎发病率
肺结核发病率
交通警察
32%
12%
园林工人
17%
很少
鼻炎发病率
居住在居民区的学生
11%
居住在工业区的学生
33.7%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分析数据)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学生:(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通过幻灯片上淄博市近期七天的空气质量调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质量也已经不容乐观,引出防治大气污染问题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通过较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应该怎么去做: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互相讨论、补充后总结、作答)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如: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大力植树造林。因为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些树叶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