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9张课件+反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9张课件+反思+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8 22:39:59

文档简介

学科:鲁科版初中生物
章节选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题目: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设计思路:
1、通过观看视频《公益广告——都是酸雨惹的祸》导入新课,视频中先后的画面鲜明的对比,是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出示学习目标:
(1)酸雨及其成因、危害、控制措施。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重点)
(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让学生观看微课《酸雨的成因及防治》,自学第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酸雨,知道酸雨的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控。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分组实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课前各小组选题,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学生自主选择,制定方案。先对各小组选择的实验课题拟定的方案设计组间交流,教师进行指导,适当提醒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时相关的几个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探究实验预测结果和推论分析,提高学生探究实验能力。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也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小组内和组间的交流,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和条理表达能力。合理的分工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5、课堂小结:观看视频新科技三分钟《环保新课题--酸雨防治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起爱护她。
课件19张PPT。第二节 探究 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酸雨及其成因、危害、控制措施。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重点)
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自学课本P30-31“模拟探究”的部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酸雨?2、酸雨的形成原因、过程及成分?一、什么是酸雨?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则小于5.6。二、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原因工厂燃烧含硫量高的煤机动车排放的尾气2.过程3.成分水、硫酸、硝酸4.影响酸雨毁坏的树木酸雨毁坏的树木酸雨破坏的森林 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下面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有了方案,再尝试完成它。提 示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4。
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情况。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
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探究酸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合作与交流(请展示你的才华)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实验组处理:对照组处理:结合课本P31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4、预期实验结果及推论:酸雨——空中死神1、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2、控制酸雨的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危害:1、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2、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地球上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上层,构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太阳活动异常等原因氟利昂和含氮废气的排出危害: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 防治: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为了我们的生存;
为了地球的生存;
让我们珍惜环境吧!
再见!通过教学回顾,梳理,感觉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地方,
1、教学上的时间控制应加以注意,特别是实验课的时间。今后要在这方面多研究方法。
2、实验条件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有的组出现问题了,例如在使用水的多少,鱼的大小等方面,和对照实验不同,也说明探究前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如何进行探究前的引导,今后要多思索。
3、多让学生例举一些身边的污染环境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