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9 07: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题的含义和文章的中心。
过程与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和爱国之心。
重 点 精心安排、选择材料,详略得当,正面侧面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 点 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课 时 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整体感知,回答问题1.刚拿到书时,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中国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讯,逐一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 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 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2.本文开篇为什么很长一段文字不见主人公呢?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探究分析1. 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2.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四、品味语言“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作业布置为我校的未来勾画一幅蓝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开头语: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建筑艺术高潮超,爱国之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