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9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9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1 14: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7张PPT)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婉约派
豪放派





豪迈之人
雄浑之景
豪放之词
旷达之情

宋词如水,有小桥流水,亦有大江东去。诗人也好,词人也罢,无疑是那个诗如酒、词如水时代鲜明的标记。作为豪放并蒂、壮美旷达双士的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词坛的两座巨峰,人们也因此以“苏辛”并称名之,一位天才与一位英雄,为唐宋时代乃至中国文学史打上了鲜明的印记——“豪放”。两个光耀千古的名字——苏轼与辛弃疾,两篇经典不朽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我们真切的感受豪放一派的“倾荡磊落”,但在两首词之间,我们又感到一种强烈的对峙张力,一种同为豪放之风又似而不同的张力。
苏轼何许人也
名片
姓名:苏轼(苏东坡、坡仙、苏仙、苏文忠)
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标签:文学圈顶流、著名书法家、知名画家、水利专家、美食博主、社交达人
生日:1037年1月8日
星座:摩羯座
偶像:陶渊明
民族:汉族
籍贯:眉州·眉山人(四川省眉州市)
人生格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旷世奇才
文学圈顶流
诗歌:与其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与其老师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北宋四大家”。
画:与其表哥文与可同是“湖南竹派”的代表人物,善画枯木怪石。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 书法家
书法碑帖成千上万浩如烟海,若论碑帖的“知名度”,差不多就该数这“天下三大行书”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平和绵厚又柔中有刚,不亢不卑却又风骨独具。
王安石
(变法)
司马光
(保守)
苏轼
苏轼
(不站边,但是反对激进的变法)
三起三落
凤翔
京城
(旧党欧阳修)
(判官)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通判)
密州、徐州、湖州
(知州)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京城
(中书舍人)
(旧党重启)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惠州
儋州(62岁)
创作曲线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66岁卒于常州。
知人论世
自由的精神 旷达的情怀
被放逐的人生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被放逐的一生
仕途坎坷
一生三次被贬
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共五年。
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阳)。
3.四年后(1098)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三年后,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新党执政)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游历访古,三咏赤壁,写下“两赋一词”。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猪肉颂》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食荔枝》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
王弗(19岁—30岁)
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闰之(33岁—58岁)
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轼。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温柔顺从。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南乡子·有感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
苏轼的侍妾
王朝云(12岁—34岁)
早年家境清寒,沦落歌舞班中,成为西湖名伎。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纳为爱妾。敏而好义,跟随苏东坡谪居惠州。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后世评价
“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匠”
国学大师王国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苏词
(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一、苏轼的词学主张
1、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2、提出词“自是一家”
二、苏词的艺术贡献——“以诗为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同诗一样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
2、彻底打破了柔媚香软的单一词风,在婉约之外,另树豪放与旷达两种词的风格类型。
开创性贡献——豪放派
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哪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词作流派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
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念奴娇:“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赤壁怀古:词题;
“赤壁” 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
“怀古” 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 常用作词题、诗题。
总结: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标题——是题目,“怀”是感怀,“古”是历史。事实上,苏轼所游览的是黄州赤壁矶,而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多指的是湖北咸宁县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古迹,记古人、古事,借古比今,言志抒情。
解读题目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
怀古——所写内容。这是一首怀古诗
解读诗歌
题解
北固亭 :《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题材:都是怀古诗
细心读题,两者中有何相似之处?
⑴定义: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
⑵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其志;
手法:用典、衬托、对比、双关、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⑶思想:国家:国运衰败;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借古讽今
⑷关键: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怀古诗
内容特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怀人伤己型
怀古伤今型
理性反思型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情感: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1.对比失落 《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蜀相》
3.昔盛今衰《乌衣巷》
4.物是人非《石头城》
5.借古讽今《桂枝香》
6.理性反思《题乌江亭》
怀古诗
艺术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怀古诗
鉴赏怀古咏史诗方法:
1、读懂注解,弄清史实(“怀”什么“古”)
2、知人论世,找准连接点,领会作者意图(为什么怀古)
3、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4、总体把握,分析艺术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知识积累】
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作者观了何样之景?
写了谁人之事?
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怀古诗欣赏路径
临古地
临古地 思故人 想自身
赤壁 周瑜 苏轼
原文描述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
豪放之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 / 江月。
【宋代】苏轼
táo
liǎo
guān
qiáng lǔ
lèi
扫清障碍
故 垒
还 酹

jǐn
qiáng lǔ
huá
纶 巾
lěi
樯 橹
华 发
公 瑾
guān
zūn
赤壁
怀古
huán lèi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描绘赤壁壮景
思慕豪杰英雄
赞颂周瑜功绩
抒发人生感慨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主要内容:
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 开阔 波澜壮阔
思考探究
深入研读
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观眼前之景
(滚滚东去的)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无边无际,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空间上
广阔
时间上
久远
滔滔历史长河
风流人物:
杰出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
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概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长江又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
只见眼前浩淼的长江滔滔东去,波涛汹涌,气势奔放。
空间概念
杨慎《临江仙》
杨慎词作《临江仙》,直接从东坡《念奴娇》获得灵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曾经的状元才子杨慎,因“大礼仪”事件被贬云南数十年。一壶浊酒中,杨慎借“白发渔樵”看穿历史,在“笑谈”人间功业中,娓娓道出达观的人生姿态,道出历史兴亡的内在本质。历经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江水永恒而生命短暂的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并让人产生对历史的思索。
2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大笔振起,气势恢宏,奠定了豪壮的抒情基调。
2.为下文英雄的出场作铺垫。
3.双关、比喻、起兴。
境界开阔、历史悠久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内容上:以“大江东去”起兴,用“浪淘尽”把眼前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虚实结合,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情感上: 奠定了全词雄浑苍凉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 :引起下文,在雄浑壮阔的大背景下引发对下文江山人物的感想,对周瑜的缅怀。
合作探究 名句赏析
自由的精神 旷达的情怀
①淘的意思是冲刷、冲洗;
②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历史的滔滔江河冲刷尽了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
③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营造了雄浑、旷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怀古之幽情。
PPT模板 http:///moban/
如何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炼字
炼字
赏析“淘”字
①淘的意思是冲刷、冲洗;
②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
③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营造了雄浑、旷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怀古之幽情。
PPT模板 http:///moban/
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的手法和表达效果,(营造了……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总结炼字方法:
链接高考:诗歌炼字型
1、提问方式:“xx”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一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如何分析这句话?
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答题步骤:
①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诗句所呈现的景象;
③析作用。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注意:有的题目不需要解释词语,有的没有运用表现手法,可以不写。
3、答题套路:
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xxxxxxxxx,诗人巧妙地运用了xxx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的景象,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译文]: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品词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
旧时的营垒。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乱”、“穿”、“惊”、“拍”、“卷”几个字的妙处。
赏析
(从用词和手法角度)
初读感知
赤壁
怀古
乱石穿空
古地之景
乱石穿空
山崖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之高峻
岩石之陡峭险怪
(夸张)
初读感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赤壁
怀古
古地之景
惊涛拍岸
“驚”,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澎湃
惊涛骇浪搏击江岸之有力
(拟人)
卷起千堆雪
波涛汹涌力量之浩大,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浪花的形态
(比喻)
“雪”
——水色之纯白。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拟人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词句赏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破、刺穿,乱石穿破长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打,惊涛骇浪拍打江岸。运用拟人、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飞卷,波涛拍打江岸卷起如雪的浪花。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比喻手法,浪花如雪,体现强烈的视觉冲击。
画面形声兼备、气势雄壮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景 角度 修辞 字词(动词、修饰语等) 特点
石 形 (视觉) 夸张 乱 险怪
穿 高峭
涛 声 (听觉) 比拟 惊 汹涌
拍 猛烈
雪 形 色 比喻 卷 狂澜奔腾
雪 水色纯白
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江山如画
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气象恢宏。
赏析:该句中哪几个字用得最传神?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①穿、拍、卷、雪用得传神
②穿:穿破,夸张地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拍击,拟人的手法,写出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汹涌波涛强而有力的力量
雪:比喻的手法,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③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视听结合,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把赤壁景色描绘得宏伟壮阔、磅礴大气
炼字题
(找词语)
(析手法)
(谈作用)
词句赏析
这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姿态、气势、色彩等方面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雪浪图,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表达了词人对赤壁之景的赞叹!为下阕歌颂周瑜渲染气氛,做了铺垫和蓄势,给人豪放,雄壮的情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旧知
诗词中写景的角度:①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的变化及其结合。
②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绘形、 绘声、绘色。
③ 其他角度: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等。
新知
鉴赏文中的景物描写:1、从写景的角度切入
2、从关键字词(如动词)切入
3、从手法(如修辞)切入
上阕描绘的赤壁图景有何作用?
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词句赏析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亦多情之人,
启下: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由景及人 承上启下 照应开头(风流人物)
对自然雄奇画卷的赞叹、对英雄豪杰的倾慕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上阙小结
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英姿勃发
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从容淡定
年轻得意
自信乐观
思考探究
1.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苏轼为何独爱周瑜?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 198 )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周瑜的“两副面孔”?
“气死我了!!!”
“这都不是事儿”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二乔,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姿,倾国倾城之容。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自古美女配英雄,传闻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江东,其实也为二乔。曹操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少得志,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二是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jiā fú)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 儒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 从容,大智大勇
强虏灰飞烟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儒将风范
谈笑自若 胸有成竹
2、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周瑜的什么形象?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羽扇纶巾——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装束儒雅、风度翩翩)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作战指挥若定、从容沉着
(长相和装束)
(作战能力)
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周瑜
年龄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苏轼
34
生活
外表
职位
际遇
47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对比反衬,哀叹自我,表达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之情
写风流儒雅的周公瑾,是反衬自己现在仕途坎坷。哀叹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也是仰慕英雄,暗含着渴望能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借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
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诗人为什么写周瑜?
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苏轼内心解读
怀古伤己(对比 反衬)
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对比当中,仰慕英雄,哀叹自我
反衬之下,命运多舛,壮志未酬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 “东坡”。坡黄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 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派”,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苏轼不只是苏轼,更应是东坡。
人生态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哀叹。又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你怎么看待?
豪放中见旷达
苍凉中见洒脱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映。可以说是豪放之中略见苍凉,他的词中虽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本质。
“人生如梦”
是词人在遭受贬谪之下的自慰之词。
“一尊还酹江月”
对月敬酒,是要向江月倾诉,对自己劝解。
人的一生(短暂而且 的)像一场梦,(又何必纠结于种种 )?不如 入江,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让明月同我共醉。让万古 绪随江而去吧!
苏轼这番感慨和洒酒入江的动作之中体现出作者 的胸怀。
抒一己之情
苏轼形象
虚幻
苏轼的内心独白可能是?
烦恼
洒酒

旷达
一、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泛指江河,包括长江。)
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有功绩又有文采的。 今义:男女间放荡行为)
二、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2.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三、倒装句
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早生华发(主谓倒装,应为“华发早生”)
四、词语积累
1.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短时间内消失干净。
2.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
疑难知识点
词句赏析
输入标题
这首词是豪放词,可以用一个“豪”字统摄全篇,思考并总结
词句赏析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壮阔
旷达
咏史
仰慕




问题探究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如何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的?
用英雄衬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词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用美人衬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用美貌的小乔衬托出周瑜的英雄年少、才华横溢。
用英雄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而词人自己却工业无成,“早生华发”。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内容小结

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对苏词和辛词的不同,王国维一语中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的这种旷达风格是通过与之对应的艺术手法来体现的。辛词的豪放风格并不是全用直露的豪放语加以表现,而是通过多种角度、多种形式来体现。
苏轼词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多用烘托、反衬手法。请找出哪一句体现了这一写作特点?
人生缘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当你觉得生活实苦,不妨看看苏轼吧:
看他如何在凄风苦雨的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他从翰林学士到狱中囚犯,再到东坡躬耕,却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
更重要的是,不曾有一日厌世逃避,而是能说服自己——扎根人间烟火气,从中探求快乐之道。心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向往.
苏轼的价值在于,他向我们传递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核心能力——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
当堂巩固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语句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写作提升
苏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不顺,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济世为民。但是官场的黑暗永远容不下这样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深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触动,只愿“江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文豪。
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逆境与成才、环境与成功、功名与理想、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性格决定命运等。
课后作业:《苏东坡传(节选)》阅读拓展资源《苏东坡突围》《把栏杆拍遍》,请以“东坡/稼轩先生,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篇抒情随笔。不少于400字。
hou
hui
you
qi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