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李清照人生经历,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诗歌节奏与感情基调。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提升文化品位。
核心素养
壹
知人论世
作者
简介
(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即便坐牢也要离婚
婉约派的特点:
题材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
结构深细慎密;
语言圆润细腻;音律和谐;艺术风格,丽柔美,清新绮丽,含蓄蕴藉。
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婉约派:柳永 秦观 李清照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29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1年,子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人物
生平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写作
风格
时期 内容 代表作 词风
南渡前
南渡后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作为乱世词人,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多写自然风光
多悲叹身世,表现为思夫、思乡、思国
《如梦令》
《醉花阴》
《声声慢》
清新明快清丽婉转
凄婉哀怨
深沉忧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127年,靖康之乱 南渡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创作
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标题
解释
代表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
贰
整体感知
探究词眼 直接抒情 分析叠字 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乍(zhà)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zhǎn)/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cuì)/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章
诵读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整体
感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叁
初读课文
怎样入愁?
词眼:愁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赏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叁
文本研读
思考探究
怎样入愁
如何写愁
为何而愁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
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
若有所思、寻觅无果
环境孤寂
心情空虚
无可排解的寄托
怎样
入愁
连用7组叠词,强化感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神态
寻觅无果,若有所失
环境
心情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悲愁哀伤
开头三句词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赏析。作者是从哪几个层面来描写“愁”的?都有什么特点?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即指心情凄凉,也是诗人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
(一)直接抒情:
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加强了语气,直抒胸臆,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让人为之动容。
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徘徊婉转,把词人的悲愁痛苦之意表达得绵长悱恻。
开头三句词作者是从哪几个层面来描写“愁”的?都有什么特点?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呢?
怎样
入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感情基调
哀婉凄凉
悲苦愁绝
结构上
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
富于音乐美
最能传其妙处: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通过本诗与另外三首诗歌比较阅读,深刻体会:
叠字的作用:
形式上:韵律美、音乐美;形象性 ;确切性
内容上:增强感情
教学难点:
法国诗人克洛岱对《声声慢》的解读
绝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比较一:
解读: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Tune:"Slow, Slow Tune"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
Forlorn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So damp,
so dank,So dead!
林语堂
解读: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比较二:
解读:可以摹声,也可以摹色,达到修辞效果,使意象更加确切。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比较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淡酒
晚风
雁过
黄花
窗儿
梧桐
黄昏
细雨
小组合作找出本词意象,分析意象特点
如何
写愁
/ 声声慢 /
(二)间接抒情: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寒风急促,词人想借助淡酒来抵御寒冷却没有抵挡,愁云更浓重。饮酒不仅仅是要御寒, 饮酒更是为了浇愁,然而借酒消愁的结果往往是“愁更愁”。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写酒的诗句吗?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如何
写愁
“酒之淡”反衬“愁之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酒是“愁”的象征
如何
写愁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秋风渲染愁情
如何
写愁
风之急、风之凛冽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过雁象征乡愁 离愁
思念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如何
写愁
①雁声凄惨
②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③北雁南飞,过雁象征离愁。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鸿雁传书,信使的代称
旧时之大雁:带来的是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
今日之大雁:令人想起的却是逝去的丈夫和已经陷入敌手难以再回的故国。一切物是人非——大雁来年可飞回北方,词人却只能漂泊南方;大雁依旧可以传书,但写信的人却已经不在。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北雁南飞
北:北方凝聚着词人前半生的欢乐,亦是故国所在。
南:南方凝聚着词人后半生的流亡孤苦,是永远的伤心地。
曾经的欢乐,如今的凄苦,亡国之痛、亡夫之痛、身世飘零之悲、流亡异地之苦全由这只大雁引发、爆发!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如何
写愁
即菊花。不仅点明季节,表达孤独落寞之情。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菊花凋谢,残英在地,堆积憔悴,憔悴的菊花正是憔悴的词人的写照;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想起了变老的容颜、流逝的青春、幸福的过往。黄花愈美丽,诗人愈伤怀。满地盛开的菊花正是词人愁心的体现。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黄花
肆
课文赏析
若黄花盛开——乐景哀情——反衬凄苦忧愁
若花残叶败——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即菊花,比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地黄花堆积
风吹败了枝头菊花,这岂不是像极了被乱世之风、被时间之风吹败的词人?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曾经风华无双的词人也避免不了年老色衰。
年老色衰的悲哀,孀居之孤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年老色衰,无人摘取,这心头愁情亦无人可分担,无人可倾诉,只能有由词人独自品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如何
写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如何
写愁
以声衬情,意境深远 。
《醉花阴》和《声声慢》都将情景设定在黄昏时分。“黄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象,含义丰富。因为黄昏时分明暗交替,光影变化,这个时间是最容易触动人的心弦,引起人的 暇思的。
意象情感:
A.思归怀远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人家炊烟袅袅,所以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愁绪。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家国之悲 黄昏可以作为政权交替,王朝衰退的象征。 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古今之情 夕阳会使人思古,怀古诗词中就经常出现“黄昏”意象。比如,辛弃疾词《永遇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人生之思 黄昏也会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比如:《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A.既然是细雨,为何作者听得那么清楚?
意象分析
以动衬静,写出来环境之寂静,作者愁思不断,夜不能眠,听了一晚的夜打梧桐的声音,更生悲凉。
B.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如何
写愁
淡酒
晚风
雁过
黄花
梧桐
细雨
愁情太重
渲染愁情
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细雨愁思(丝)的象征
词中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情感
这几种情形,词人怎能不愁呢?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
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
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
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
愁在那细雨中的梧桐上。
这种写愁的手段叫?
思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
如何
写愁
氛围: 冷清、凄苦、哀愁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绪
酒风雁黄花窗梧桐、细雨黄昏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国破家亡之悲
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情感
意象-意境-情感
肆
课文赏析
添愁、助愁
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意境
意象
哀愁满纸
答题模式:
通过… …意象,营造了… … 的意境,抒发了… …的情感。
守着窗儿
“守”:各个时段的生活场景
乍暖还寒 (晨) ———晚来风急 (午后) ———怎生得黑 (暗示仍在白天) ——黄昏
词人不厌其烦地将各个时段落实到位, 从而表述出一天的整个行程, 再借用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举以及各类时间推移之景, 将一个孤寂、无可依托的女子形象表现得充盈而又饱满。
链接背景:李清照生平大纪事
1127年:金灭北宋,李清照和丈夫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燃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0年: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于浙江会稽,遭遇盗贼,身患重病,几乎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而后发现张只是图她钱财遂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因此被判入狱。
1151-1155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因何
而愁
这次第,
怎一个 愁 字了得!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泻无遗。
肆
课文赏析
人生际遇对词人作品的影响
因何
而愁
国愁——亡国之恨
壹
贰
叁
家愁——沦落之苦
情愁——孀居之悲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
此句妙在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合作讨论
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流离之苦
故国之思
金石遗失之伤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知人论世析愁情:
赏析诗歌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迟暮之哀
时间
意象
情思
表达技巧
永昼
薄雾 浓云
瑞脑香 金兽炉
心情阴郁、悲愁
百无聊赖度日如年
寓情于景
侧面烘托
直抒胸臆
半夜
玉枕 纱厨
佳节孤枕难眠
心境孤寂幽怨悲凉
双关(凉)
黄昏
东篱 酒
暗香盈袖西风 黄花
寂寞 极力排遣离愁
思念远方的丈夫
极度悲伤愁苦
用典
比喻
对比
重阳思夫之愁
东篱:出自“采菊东篱下”,代称菊圃 表闲雅的情致。
暗香盈袖: 出自汉代古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肆
总结延伸
文章
总结
如何入愁
怎样写愁
为何而愁
巧用叠词,奠定基调
选用意象,借景抒情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流离之苦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颠沛流离之苦。
主旨 :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因国破家亡、沦落他乡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写到“一个愁字不能了,故有十四叠字,十四叠字不能了,故有全首。”诗人通过开篇十四叠字与八大带有愁思的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言说的国破家亡之愁、生离死别之愁孀居生活之愁
文章
总结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鉴赏探讨
再读,感悟本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请赏析全词的艺术手法。
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先写词人的神情、动作,接着“冷冷清清”写生活环境,孤单清苦,最后写其心境“凄凄惨惨戚戚”,悲惨凄凉。由浅入深,句句含愁,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使词作具有音韵美。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营造出凄凉悲惨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词主要表达一个“愁”,但作者并未直接言愁,而是从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几个方面层层铺来,巧妙地将内在的精神外化或物化了,借景以渲染愁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丈夫新丧、国破家亡之痛。
直抒胸臆。“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直接表达了作者相思悼亡之悲,亡国之痛,飘零之苦,年老之叹。
(一)少女时代的残酒
《如梦令》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多愁善感,惜春伤春
( 二) 婚后的病酒
《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闺中离别相思之苦
引申:李清照词中的“酒”
( 三)南渡后的醉酒
《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爱国深情
( 四) 晚年的淡酒
《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
(一) 少女时代的黄昏疏雨
《浣溪沙》中“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深闺少妇舒适懒倦以及寂寞之感。
( 二) 婚后的斜风细雨
《浣溪沙》中,“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女词人独居生活的孤独心境
( 三) 晚年的三更凄雨
《添字采桑子》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国破家亡的凄苦、忧伤、迷惘
引申:李清照词中的“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其中表达方式主要分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链接高考考点——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抒情、记叙、议论、描写、说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古人眼中的愁
伍
高考链接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较
阅读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的忧怨的表达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漫溢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
比较
阅读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干古是著书。
不朽的风骨
人生海海,波涛汹涌。
你是一尾澎湃的鱼,
海浪吞噬你,你争渡。
暗礁撞击你,你争渡。
雷霆翻腾你,你争渡,争渡。
你伤痕累累,面容憔悴。
终于,一声叹息!
你外化成一身龙鳞,
内化成一团清气,
口吐莲花,香远益清。
千年之后,
我们读到了你的悲愁,
也读到了你的精彩。
我们读懂了你不幸的命运,
亦读懂了你不朽的风骨。
1.《声声慢》中“ , , ”几句,首用叠句,无一愁字,却极言愁绪,不仅描写了诗人寂寞的心情,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声声慢》中,写词人看到大雁可以自如往返而感慨自己滞流南方不能如愿的句子是:“ , , ”。
3.《声声慢》“ , , ?”几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菊花当中,只能看着花瓣枯萎凋零,联想自身,不禁黯然神伤。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名句练习
4.《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句子是“ , , ”。
5. 《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无奈、所有的孤独、所有纷繁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中
风
教学通用模板
国
主讲人:稻小壳
感
谢
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