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党人根据孙中山等人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建立了湖北军政府。由革命党人、立宪派人士及旧军官组成,推原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旋布告全城,通电各省,号召“执竿起义,共建洪勋”。宣布废大清国号和年号,改为“中华民国”,采用黄帝纪元。
【想一想】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全国革命形势是怎样发展的?湖北军政府与辛亥革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
(展示课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黄花岗起义(展示课件)
黄兴简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1904年和宋教仁在长沙创办华兴会,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曾领导广州起义。清政府派兵进攻武汉,形势危急。黄兴赶到武汉,任革命军总司令,率领革命军拼力反攻,保住了武昌。
教师展示图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展示课件)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的背景: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展示课件)
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展示课件)
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归纳提升】
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教学能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习。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