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6:21:19

文档简介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都说这个山村像一幅风景画。
②村前有一口大水塘,塘水清如明镜。
③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④塘里荷花点点,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
⑤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⑥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
A.①②④⑥⑤③ B.②⑥①③⑤④
C.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②⑥④⑤①
2.(双休单元作业一)课文欢乐谷。
(1)下面关于本单元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B.《走月亮)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写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C.《繁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情景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   。
(3)哟。   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
(4)王维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抽捉到空谷人语,写下“   ,   ”,又以画家对光线的敏感,刻画出“   ,   "这种斜晖返照的景象。这首诗就是《   》。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先补全词语,再根据句意选填词语。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风   浪      崩   裂 漫   卷   
无处      欲聋 窃窃   
悄无    鸦雀    低   细   
(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3)浪潮的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余波还在   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5)他俩在一块   ,不知说些什么。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4)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5)我的房间只有巴掌那么大。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附加题。
(1)看到这些图片,我立刻想到了这些词语(至少2个):   。
(2)我想发出这样的赞叹:   。
(3)你知道上面的奇观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吗?(填序号)
①沙漠 ②南北极 ③高山之巅 ④天气寒冷的地方
极光经常出现在   。云海经常出现在   。
海市蜃楼经常出现在   。雾凇经常出现在   。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句子大观园。
(1)改为把字句。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2)缩写句子。
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3)仿写句子。
①稻穗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②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4)修改病句。
我仿佛听见它们好像在小声说话。
7.(第一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实践。
四(4)班正在举行“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少用、不用、不乱扔塑料袋。
②旅行时乱涂乱写、乱扔垃圾。
③常用一次性筷子吃饭。
④珍惜纸张,书本重复使用。
(2)王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宣传语不适合作为手抄报标题的是(  )。
A.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B.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C.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D.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在手抄报中,我写了生活中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具体行动:   
二、阅读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单元试卷)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dùn dòng)时人声鼎(dǐn dǐng)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 zhèng)得颤动起来。
8.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9.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把内容补充完整。
10.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11.以上两段文字中作者按照   的观察顺序,从   和   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12.“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什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同步测试卷)课外阅读。
绿色建筑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幕降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
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为再生纸。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使整个建筑表里如一,内外和谐。它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
1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耳目一新:   
②独具匠心:   
14.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   的建筑,它的功能是   。
②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   的建筑,它的奇特之处体现在   。
15.短文想要告诉我们:   
16.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你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17.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会受到启发,请你针对“绿色”“环保”给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两条好建议。
三、习作天地
18.(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习作表达。
题目:我最喜欢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可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呢?赶快推荐给大家吧!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尝试写出特别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答案】(1)B
(2)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卵石间;抱着一个月亮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正确 B错误,《走月亮)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的美境及体验到的无比欢愉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 B (2)1、齐头并进 2、山崩地裂 3、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卵石间、抱着一个月亮(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答案】(1)平;静;山;地;天;地;不在;震耳;私语;声息;无声;声;语
(2)风平浪静
(3)山崩地裂
(4)漫天卷地
(5)窃窃私语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1)平、静、山、地、天、地、不在、震耳、私语、声息、无声、声、语
(2)风平浪静
(3)山崩地裂
(4)漫天卷地
(5)窃窃私语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
(4)反问
(5)夸张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越来越近浪潮(本体)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喻体),是比喻。
(2)把“小水塘”当作人来写,使“小水塘”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是拟人。
(3)连用三个(看看……)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5)“房间只有巴掌大”,是夸张。
故答案为:(1)比喻; (2)拟人;(3)排比;(4)反问;(5)夸张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1)云蒸霞蔚、光彩夺目
(2)大自然好神奇啊!
(3)②;③;①;④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云蒸霞蔚、光彩夺目
(2)大自然好神奇啊!
(3)②③①④
【点评】(1)、(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并分类掌握成语、好句的好习惯。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答案】(1)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
(2)我最爱看星星。
(3)果树丰收了,苹果们红着脸蛋,整个果园像一条红绿相间的彩绸。萤火虫用微弱的荧光照亮了青青的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4)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①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②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句“仿佛”、“好像”语意重复,删掉“好像”。
故答案为:(1)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
(2)我最爱看星星。
(3)果树丰收了,苹果们红着脸蛋,整个果园像一条红绿相间的彩绸。萤火虫用微弱的荧光照亮了青青的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4)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①、②考查学生对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答案】(1)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B
(3)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把垃圾分类丢弃。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依据“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旅行时不能乱涂乱写、乱扔垃圾。③错误;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吃饭。④正确(2)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A、C、D适合 B与主题不符。(3)保护环境所做的具体行动有很多,写出一例即可。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2)B(3)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把垃圾分类丢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环保的理解掌握的能力。(2)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8.mēn;dòng;dǐn;zhèng
9.风平浪静;逐渐拉长;白浪翻滚;齐头并进
10.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崩,倒塌;裂,裂开。形容巨大的声响。
11.由远及近;声音;样子
12.“水墙”指浪潮。我感受到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段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8.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闷”:读mèn时,表示是密闭;不透气。读mēn时,表示声音不响亮。“闷雷”的“闷”应读“mèn”。“顿”:读dùn时,表示立刻;忽然。“顿时”的“顿”应读“dùn”。“人声鼎沸”的“鼎”应读“dǐng”。“震得”的“震”应读“zhèn”。
故答案为:mēn;dòng;dǐn;zhèng
9.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能力。根据课文《观潮》和题目提供的信息写出答案,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风平浪静;逐渐拉长;白浪翻滚;齐头并进
10.本题考查对词语理解。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山崩地裂”形容巨大的声响。
故答案为: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崩,倒塌;裂,裂开。形容巨大的声响。
1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由“从远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可知,文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熟读文段内容可知,文段是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由“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声音的变化。由“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浪潮样子的变化。
故答案为:由远及近;声音;样子
12.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从“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水墙”指浪潮,说明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故答案为:“水墙”指浪潮。我感受到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答案】13.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14.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日间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阴天和傍晚利用储存的太阳能供热和用电;环保绿色;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15.各国都在大力推出设计新颖的绿色建筑。
16.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多多利用环保及再生材料,考虑绿化与建筑统一。
17.多多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利用北京特有的绿化植物。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现代文阅读。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结合具体题目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作答。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耳目一新":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结合文中语句“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可知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结合文中语句“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可知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故答案为:①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②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提取能力。通过“德国建筑学家”定位到第二自然段。通过细读,可知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通过“澳大利亚建筑学家”定位到第三自然段。从“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可知,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环保绿色的建筑,结合“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为再生纸。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可以概括它的奇特之处是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故答案为: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日间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阴天和傍晚利用储存的太阳能供热和用电;环保绿色;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1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能力。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各国都在大力推出设计新颖的绿色建筑。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建筑学家和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出来的建筑环保的,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可再生的。目的是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围绕“环保、可再生、保护大自然”等方面谈谈你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多多利用环保及再生材料,考虑绿化与建筑统一。
17.本题考查的是运用的能力。通过细读课文可知,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一款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的建筑,澳大利亚建筑学家建筑时用的是可再生材料,且贴上一些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因此在提建议围绕“太阳能、可再生、装饰”等方面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多多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利用北京特有的绿化植物。
18.【答案】桃花岛 桃花岛桃花岛什么美?水美。桃花岛正中有一个桃花湖,无风的时候,湖水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有风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金光闪闪。泛起一层层波浪。像春姑娘给湖面揪下了碎金,又像夜空中的小星星落进了湖里,美丽极了。
桃花岛什么美?传说美。桃花仙子手里摔着又大又红的桃子,正在给游客们讲述桃花岛动听的传说。你想知道桃花岛的传说吗?想知道就亲自去听听吧!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桃花岛
桃花岛什么美?水美。桃花岛正中有一个桃花湖,无风的时候,湖水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有风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金光闪闪。泛起一层层波浪。像春姑娘给湖面揪下了碎金,又像夜空中的小星星落进了湖里,美丽极了。
桃花岛什么美?传说美。桃花仙子手里摔着又大又红的桃子,正在给游客们讲述桃花岛动听的传说。你想知道桃花岛的传说吗?想知道就亲自去听听吧!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都说这个山村像一幅风景画。
②村前有一口大水塘,塘水清如明镜。
③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④塘里荷花点点,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
⑤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⑥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
A.①②④⑥⑤③ B.②⑥①③⑤④
C.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②⑥④⑤①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双休单元作业一)课文欢乐谷。
(1)下面关于本单元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B.《走月亮)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写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C.《繁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情景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   。
(3)哟。   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
(4)王维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抽捉到空谷人语,写下“   ,   ”,又以画家对光线的敏感,刻画出“   ,   "这种斜晖返照的景象。这首诗就是《   》。
【答案】(1)B
(2)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卵石间;抱着一个月亮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正确 B错误,《走月亮)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的美境及体验到的无比欢愉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 B (2)1、齐头并进 2、山崩地裂 3、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卵石间、抱着一个月亮(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先补全词语,再根据句意选填词语。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风   浪      崩   裂 漫   卷   
无处      欲聋 窃窃   
悄无    鸦雀    低   细   
(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3)浪潮的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余波还在   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5)他俩在一块   ,不知说些什么。
【答案】(1)平;静;山;地;天;地;不在;震耳;私语;声息;无声;声;语
(2)风平浪静
(3)山崩地裂
(4)漫天卷地
(5)窃窃私语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1)平、静、山、地、天、地、不在、震耳、私语、声息、无声、声、语
(2)风平浪静
(3)山崩地裂
(4)漫天卷地
(5)窃窃私语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4)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5)我的房间只有巴掌那么大。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
(4)反问
(5)夸张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越来越近浪潮(本体)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喻体),是比喻。
(2)把“小水塘”当作人来写,使“小水塘”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是拟人。
(3)连用三个(看看……)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5)“房间只有巴掌大”,是夸张。
故答案为:(1)比喻; (2)拟人;(3)排比;(4)反问;(5)夸张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附加题。
(1)看到这些图片,我立刻想到了这些词语(至少2个):   。
(2)我想发出这样的赞叹:   。
(3)你知道上面的奇观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吗?(填序号)
①沙漠 ②南北极 ③高山之巅 ④天气寒冷的地方
极光经常出现在   。云海经常出现在   。
海市蜃楼经常出现在   。雾凇经常出现在   。
【答案】(1)云蒸霞蔚、光彩夺目
(2)大自然好神奇啊!
(3)②;③;①;④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云蒸霞蔚、光彩夺目
(2)大自然好神奇啊!
(3)②③①④
【点评】(1)、(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并分类掌握成语、好句的好习惯。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句子大观园。
(1)改为把字句。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2)缩写句子。
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3)仿写句子。
①稻穗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②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4)修改病句。
我仿佛听见它们好像在小声说话。
【答案】(1)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
(2)我最爱看星星。
(3)果树丰收了,苹果们红着脸蛋,整个果园像一条红绿相间的彩绸。萤火虫用微弱的荧光照亮了青青的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4)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①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②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句“仿佛”、“好像”语意重复,删掉“好像”。
故答案为:(1)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
(2)我最爱看星星。
(3)果树丰收了,苹果们红着脸蛋,整个果园像一条红绿相间的彩绸。萤火虫用微弱的荧光照亮了青青的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4)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①、②考查学生对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第一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实践。
四(4)班正在举行“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少用、不用、不乱扔塑料袋。
②旅行时乱涂乱写、乱扔垃圾。
③常用一次性筷子吃饭。
④珍惜纸张,书本重复使用。
(2)王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宣传语不适合作为手抄报标题的是(  )。
A.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B.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C.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D.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在手抄报中,我写了生活中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具体行动:   
【答案】(1)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B
(3)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把垃圾分类丢弃。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依据“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旅行时不能乱涂乱写、乱扔垃圾。③错误;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吃饭。④正确(2)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A、C、D适合 B与主题不符。(3)保护环境所做的具体行动有很多,写出一例即可。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2)B(3)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把垃圾分类丢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环保的理解掌握的能力。(2)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单元试卷)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dùn dòng)时人声鼎(dǐn dǐng)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 zhèng)得颤动起来。
8.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9.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把内容补充完整。
10.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11.以上两段文字中作者按照   的观察顺序,从   和   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12.“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什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8.mēn;dòng;dǐn;zhèng
9.风平浪静;逐渐拉长;白浪翻滚;齐头并进
10.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崩,倒塌;裂,裂开。形容巨大的声响。
11.由远及近;声音;样子
12.“水墙”指浪潮。我感受到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段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8.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闷”:读mèn时,表示是密闭;不透气。读mēn时,表示声音不响亮。“闷雷”的“闷”应读“mèn”。“顿”:读dùn时,表示立刻;忽然。“顿时”的“顿”应读“dùn”。“人声鼎沸”的“鼎”应读“dǐng”。“震得”的“震”应读“zhèn”。
故答案为:mēn;dòng;dǐn;zhèng
9.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能力。根据课文《观潮》和题目提供的信息写出答案,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风平浪静;逐渐拉长;白浪翻滚;齐头并进
10.本题考查对词语理解。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山崩地裂”形容巨大的声响。
故答案为: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崩,倒塌;裂,裂开。形容巨大的声响。
1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由“从远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可知,文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熟读文段内容可知,文段是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由“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声音的变化。由“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浪潮样子的变化。
故答案为:由远及近;声音;样子
12.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从“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水墙”指浪潮,说明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故答案为:“水墙”指浪潮。我感受到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同步测试卷)课外阅读。
绿色建筑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幕降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
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为再生纸。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使整个建筑表里如一,内外和谐。它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
1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耳目一新:   
②独具匠心:   
14.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   的建筑,它的功能是   。
②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   的建筑,它的奇特之处体现在   。
15.短文想要告诉我们:   
16.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你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17.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会受到启发,请你针对“绿色”“环保”给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两条好建议。
【答案】13.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14.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日间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阴天和傍晚利用储存的太阳能供热和用电;环保绿色;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15.各国都在大力推出设计新颖的绿色建筑。
16.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多多利用环保及再生材料,考虑绿化与建筑统一。
17.多多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利用北京特有的绿化植物。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现代文阅读。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结合具体题目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作答。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耳目一新":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结合文中语句“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可知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结合文中语句“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可知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故答案为:①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文中是指绿色建筑有了显著的变化。②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文中是指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提取能力。通过“德国建筑学家”定位到第二自然段。通过细读,可知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通过“澳大利亚建筑学家”定位到第三自然段。从“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可知,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环保绿色的建筑,结合“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为再生纸。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可以概括它的奇特之处是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故答案为: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日间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阴天和傍晚利用储存的太阳能供热和用电;环保绿色;100%利用太阳能,90%座椅由废料制造而成,使用再生纸以及用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1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能力。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各国都在大力推出设计新颖的绿色建筑。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建筑学家和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出来的建筑环保的,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可再生的。目的是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围绕“环保、可再生、保护大自然”等方面谈谈你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多多利用环保及再生材料,考虑绿化与建筑统一。
17.本题考查的是运用的能力。通过细读课文可知,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一款巧妙利用和储存太阳能的建筑,澳大利亚建筑学家建筑时用的是可再生材料,且贴上一些大自然元素进行装饰。因此在提建议围绕“太阳能、可再生、装饰”等方面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多多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利用北京特有的绿化植物。
三、习作天地
18.(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习作表达。
题目:我最喜欢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可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呢?赶快推荐给大家吧!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尝试写出特别之处。
【答案】桃花岛 桃花岛桃花岛什么美?水美。桃花岛正中有一个桃花湖,无风的时候,湖水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有风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金光闪闪。泛起一层层波浪。像春姑娘给湖面揪下了碎金,又像夜空中的小星星落进了湖里,美丽极了。
桃花岛什么美?传说美。桃花仙子手里摔着又大又红的桃子,正在给游客们讲述桃花岛动听的传说。你想知道桃花岛的传说吗?想知道就亲自去听听吧!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桃花岛
桃花岛什么美?水美。桃花岛正中有一个桃花湖,无风的时候,湖水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有风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金光闪闪。泛起一层层波浪。像春姑娘给湖面揪下了碎金,又像夜空中的小星星落进了湖里,美丽极了。
桃花岛什么美?传说美。桃花仙子手里摔着又大又红的桃子,正在给游客们讲述桃花岛动听的传说。你想知道桃花岛的传说吗?想知道就亲自去听听吧!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