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课前导入:
到敌人后方去
作曲:冼星海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 不怕风 包后路 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 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军阀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论西 不论东 从北平 到南京
到处有我们游击队 到处有我们好弟兄
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
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把鬼子赶出境
谁到敌人后方去?
在敌人后方,取得了哪些战绩?
壹 敌后战场战役
贰 《论持久战》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整体感知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评价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壹 敌后战场战役
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102-105页大字部分,梳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战役
事件 时间 人物 目标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彭德怀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林彪
八路军115师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壹 正面战场战役
问题探究:共产党敌后战场哪一战役令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百团大战形势图
◎平型关大捷形势图
壹 正面战场战役
太原失陷
上海失陷
南京失陷
但遗憾的是后部的胜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代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亡国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速胜轮”
壹 正面战场战役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贰 《论持久战》
问题探究:什么是《论持久战》?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①中国不能速胜
③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②中国不会亡国
贰 《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问题探究: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对时局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贰 《论持久战》
第一个抗日
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问题探究:在敌后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作战方式?
◎地道战情境图
◎地雷战情境图
◎麻雀战:游击队依靠群众,三五成群对敌人突然袭击
游击战
◎破袭战:以破坏或袭击敌后方和纵深内重要目标为主的作战
◎水上游击战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建设的?
◎根据地百姓参加投票
◎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
◎八路军开展大生产运动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那些作用?
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敌后抗战
力量壮大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
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战
游击战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知识拓展:全面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当堂小结
当堂测评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连环画中的一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斗争岁月。画面描绘的革命故事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三大战役期间
C
当堂测评
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D
当堂测评
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C
谢谢倾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知道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评价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获知,在知识的掌握上,虽然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但对敌后战场的抗战及如何抗战的却知之甚少。在思维能力上,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认知比较感性,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对敌后抗战的历史作用理解会比较困难。在学习兴趣上,学生普遍学习热情高,能积极投入到未知知识的探究中并且发散性思维活跃。基于以上学情,对于本课重点内容,我尽量减少理论性的陈述,辅之以图片、视频、原始史料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史料实证分析的能力。运用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工具,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认识,设计开放性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兴趣,借助小组合作,达到全员参与、互动生成的目的,使学生思辨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螺旋上升。
【导入新课】
《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导入,并提问谁到敌人后方去?在敌人后方,取得了哪些战绩?引出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壹 敌后战场战役
贰 《论持久战》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敌后战场战役
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102-105页大字部分,梳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战役
事件 时间 人物 目标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敌后战场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时间、人物、意义等),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共产党敌后战场哪一战役令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所学知识,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但遗憾的是后部的胜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代
过渡:在面临日本的步步紧逼,城池接连失守的情况下,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过渡: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贰】 《论持久战》
问题探究:什么是《论持久战》?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国不能速胜;②中国不会亡国;③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通过史料,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对时局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分析归纳《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问题探究:在敌后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作战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游击战争,通过图片了解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这些游击战术,通过分析解释,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建设的?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主选举,精兵简政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那些作用?
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柱状图分析出敌后力量的不断壮大,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全面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意识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辉煌战果,沉重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毛泽东曾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说说彭德怀都有哪些显赫战绩?
壹 敌后战场战役
贰 《论持久战》
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
本课主要是陈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本课的教导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举行陈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导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更加提防对困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巩固学生的自信仰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譬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学识点之间的生动过渡等,在教导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