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本课内容是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总的来说解放战争的线索比较简单,本课的三个子目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分别介绍了内战爆发的背景、爆发的标志和解放战争前期的概况,其中,关于重庆谈判,我们应通过一些具体的史实,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认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解放战争前期的概况则通过数据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为下一课更好地了解解放战争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知道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内战爆发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中共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的原因,认识中共粉碎国民党进攻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教学难点:内战初期的战局。
初二学生多多少少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孟良固战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电影片断等材料,帮助学生感知中共为争取和平做出巨大努力以及人民解放军为反对独裁历尽艰辛、英勇作战的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适当地选取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自主地阅读、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8《新华日报》读者来信导入,提出抗战胜利后人们迫切渴望和平,和平会出现在1945年的深秋吗?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壹 深入虎穴,彰示初心
贰 兵戎交锋,相煎何急
叁 运筹帷幄,转战陕北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深入虎穴,彰示初心
问题探究: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三封电报,总结出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商讨国家大计,通过电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蒋介石是真的“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吗?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蒋介石智囊陶希圣的话,分析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重庆谈判的目的是: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面对蒋介石精心设计的鸿门宴,毛泽东该如何抉择?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中共中央1945年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亟愿与先生会面
“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94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设计意图)展示史料,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①以民族大义为重,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揭穿蒋假和平的面目,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112-113页,梳理重庆谈判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梳理重庆谈判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说说政协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梳理归纳,并总结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贰】兵戎交锋,相煎何急
问题探究:中国人民真的能就此迎来和平吗?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展示国民党的全民进攻,以及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中共又该怎样反击?
【叁】运筹帷幄,转战陕北
问题探究:观看视频,解放军采取怎样的策略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共产党自卫反击,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介绍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以及重点进攻的措施,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
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一年的作战中,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共歼敌一百多万人。解放军的总兵力发展到一百九十多万人。至此,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
拓展延伸:中共为何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呢?
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孟良崮战役》
材料三 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李海文《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出中共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的原因是: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善战;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上网查找革命烈士刘胡兰的相关事迹,并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壹 深入虎穴,彰示初心
贰 兵戎交锋,相煎何急
叁 运筹帷幄,转战陕北
本节课用日本投降,人们渴望和平来导入,主要考虑到本课和前边单元紧密相承,温故知新,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这一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抗日战争,下启人民解放战争。本课知识内容前后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最终要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史料,并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这一问题,如果能引导学生分析出来,那么课堂内容就会更加的饱满、有深度。还有对用于课堂的掌控和驾驭能力都有待提高,比如在学生最后谈完本节课的收获之后,对学生作爱党爱国的情感教育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感受,适时地找到恰如其分的切入点来升华最后的情感教育,这样就避免显得呆板、老套。对于以上的问题及不足,自己还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