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以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讲述十四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需要突出重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进而准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如何在保护这种热情前提下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一直思考探究的问题。
学生虽然对本课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但是知识不够严谨,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不全面。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思维方式过于简单,欠缺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因此适当丰富材料,拓展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同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由浅入深,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在此过程中适时恰当引领其情感教育,在重大事件中看清人物的力量,感受人格的震撼与引领并自我激励。
【导入新课】
《日本侵略与中国抗战》图片导入,解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让学生识记视频中关键词,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壹 正面战场战役
贰 正面战场的评价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正面战场战役
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94-100页大字部分,梳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役
会战 时间 指挥官 事件 结果 歼敌人数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徐州会战 1938.1—9
武汉会战 1938.6—10 蒋介石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 薛岳 葛先才 ------ ------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 ------ ------ ------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时间、结果、意义等),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结合地图、视频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视频,地图,分析出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李宗仁说:“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问题探究:台儿庄战役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日本: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出,台儿庄战役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武汉,随后爆发了武汉会战,通过史料,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播放武汉会战视频,展示武汉会战示意图,强调万家岭战役。
从会战的结果看,中国的损失相当严重,……但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来看,武汉会战则是抗日战争的一大转折点。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张宪文、李继锋等《中国抗日战争史》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武汉会战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为得逞。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了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战果堪比台儿庄战役”!
——英国《泰晤士报》
(设计意图)结合史料分析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际影响,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阅读相关史事,结合所学战役,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那些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感受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豫湘桂战役失败的原因?
豫湘桂会战历时8个月 (1944年4-12月) ,以国民党军队的惨败而告终,国民党军队损失近60万人,丢失豫、湘、桂、粤、闽等省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6个城市、衡阳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机场遭到破坏,数千万百姓遭受到生命财产威胁与损失。这与国民政府军队腐朽无能、消极作战有密切关系。
——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设计意图)根据材料学生分析出豫湘桂战役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消极抵抗,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知道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说一说,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战役或事件令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印象深的战役,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贰】 正面战场的评价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得出1.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2.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3.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4.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还是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家乡人民的抗日事迹。
壹 正面战场战役
贰 正面战场的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可能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