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考专题突破: 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测试
1.从1861年开始,“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士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为了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③创办民用工业
④创办京师大学堂 ⑤建立新式海军 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4.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5.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
A.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7.下表中这些学会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
表1近代中国创办的学会(部分)
名称 地点 备注
强学会 北京 由康有为发起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创办《强学报》
南学会 长沙 由谭嗣同等倡建
蜀学会 成都 创办《蜀学报》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8.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A B.B C.C D.D
9.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思想文化方面有重要影响
10.有学者认为:“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政府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11.叶圣陶在⑼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 手……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 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1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13.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4.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1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1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17.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18.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9.下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A.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B.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C.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1.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22.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3.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戊戌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三民主义
B.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
C.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三民主义
D.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戊戌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
24.对下图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觉醒 D.西方列强的侵略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外文书籍翻译简况一览表
1850-1899年 1902-1904年
类别 译自英美 译自日本 书籍总数 译自英美 译自日本 书籍总数
史地、社会科学类 63本 22本 103本 34本 173本 264本
自然、科学技术类 278本 61本 399本 25本 97本 168本
创刊时间 1896年 1905年 1915年
刊物名称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主要宣传思想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共同作用
材料二 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创办的报刊(部分)(1)与19世纪中后期外文书籍翻译情况相比,材料一中20世纪初期外文书籍翻译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二表格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你怎么看待中国近代史上中外刊物(或书籍)的发行。
26.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洋务运动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 ① B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_②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 C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③_ 新文化运动 D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_④_》,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将材料一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2)请你分类整理上述图片,将序号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文化民主化科学化: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一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
(4)请你借助这些文物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影响的?
27.“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由材料二可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说明。
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B
7.C
8.A
9.D
10.C
11.B
12.C
13.A
14.C
15.B
16.D
17.D
18.A
19.B
20.A
21.C
22.C
23.D
24.B
25.(1)变化:史地、社会科学类书籍增加,自然、科学技术类著作相对减少;译自英美的书籍减少,译自日本的书籍增多。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甲午战败的刺激和反思;由技术救国到制度救国观念的转变等。
(2)民主、科学。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助于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宣传了的西方先进思想等。
(3)先进书籍或刊物的发行,有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前进。
26.(1)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三民主义;
《青年杂志》
(2) A;
BC; D
(3)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27.(1)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或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政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德、赛两先生”:指民主与科学;态度: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特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