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九年级(上)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九年级(上)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1 17:3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9月份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图是古代雅典“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下列人物中,被这一标志禁行的人是( )
①妇女②外邦人③奴隶④成年男性公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 )
A.逻辑学 B.演绎法
C.“原子论” D.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在大学这朵花绽放的过程中取得了些自治特权。下列不属于13世纪欧洲大学特权的是
A.征税特权 B.免赋税特权 C.司法特权 D.教育自主权
4.雅典奴隶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 )
A.克洛维 B.汉谟拉比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5.)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效仿中国西汉制度进行 B.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承认贵族土地私有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肯定什么因素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死而复活”的思想 D.对太阳神的崇拜
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说明阿拉伯( )
A.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8.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生产力提高——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亚历山大东征——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建立 D.蒸汽机车的发明——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9.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了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 )
A.古巴比伦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10.下列谚语与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有关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身在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D.任何人均不允许不知法律
11.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古埃及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
②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③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的成就最为突出
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西方有句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如图年代尺中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的伟大历史是
A.斯巴达克起义 B.凯撒担任执政官
C.屋大维创“元首制” D.称霸地中海
13.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C.《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D.《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样的从属关系
A.国王与大臣 B.封君和封臣 C.领主与佃户 D.天子与诸侯
15.下图为“盛甲武士”。此图可用来研究
A.罗马兵团强大原因 B.阿拉伯帝国扩张
C.日本幕府政治特征 D.查理曼帝国骑兵
16.图1所示遗迹反映的是图2中 处的文明。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42分)
17.(本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材料二 “封建主义”……造就并规定了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和豢养的义务。这种豢养义务通常所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封君授给封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称作封土。
材料三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2分)
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事件?(2分)该事件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从根本上来说,“新”在哪里?(2分)
通过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18.(本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它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他阐述了独尊安拉的思想,信奉者被称之为“穆斯林”。穆斯林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停车他的决定。
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哪种宗教,它的创始人是谁?(4分)
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种宗教,诞生于什么哪一地区?(4分)
材料三的观点,反映了哪一宗教?它的创立者是谁?(4分)
罗马皇帝定为国教的是哪一宗教?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统一的是哪个宗教?(4分)
19.(本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和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作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材料三 法律是调解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氏族部落转化成国家之后,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单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最为完备…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 (2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4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的影响 (2分)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2分)
综上探究,法律的制定有何历史意义?(2分)
三、论述题(共10分)
20.(本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在国王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开始了武力东扩的历程,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空前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的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的财富,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B A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B C D
1.C
【详解】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期,对雅典进行了改革,规定公民大会只能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①②③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④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思路,需要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谟克里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探讨了物质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C项正确;逻辑学的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排除A项;爱因斯坦提出演绎法,排除B项;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大学用的特权是免赋税特权,而不是征税特权。因此A符合题意。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因此BC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因此是伯里克利,D项正确;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排除A项;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排除B项;屋大维是罗马帝国元首,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大化革新使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大化革新效仿隋唐制度进行改革,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大化革新将土地收归国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详解】根据“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可知,材料指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故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肯定了地理因素对埃及文明的影响,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注意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河流。
7.C
【详解】根据材料中“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文明影响广泛深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长于借鉴缺少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公元前4世纪,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因此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亚历山大东征——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有因果关系,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所以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B项正确;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古罗马不是奥林匹克的故乡,排除C项;古印度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体现奴隶社会时期的罗马,与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
1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①说法错误,排除;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的成就最为突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可惜的是古埃及最后被波斯所灭,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故D符合题意;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排除A;凯撒担任执政官是共和国时期,排除B;屋大维创“元首制”是公元前27年,排除C。故选D,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选项出现错别字,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的说法正确,但教会有权干涉,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般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由于我们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封建制度,其上下限与中世纪大致相同,因此,封建等级制度又称为中世纪等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等级的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首先以一种人身的依附关系为依托,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在西欧典型地表现为封君封臣制度,B项正确;国王与大臣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领主与佃户是中世纪封建庄园制度,排除C项;天子与诸侯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是日本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有着独特的盔甲,当时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源赖朝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C项正确;图中是日本盔甲武士,与罗马、阿拉伯、查理曼帝国无关,排除ABD选项。故选C项。
【点睛】
16.D
【详解】依据图1可知,这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所以图1所示遗迹反映的是图2中D处的文明,D项符合题意;A项是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古代中国文明,B项是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印度文明,C项是两河流域孕育的巴比伦文明。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1)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纽带:土地的封赐。
(3)事件:大化改新。“新”: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认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改革:根据材料一“……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伯里克利改革。影响:依据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促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纽带:根据材料二“这种豢养义务通常所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封君授给封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称作封土”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所以联系封君与封臣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
(3)事件:根据材料三“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大化改新。“新”:根据所学可知,通过改革后,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变为了封建社会,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18.(1)佛教;释迦摩尼
(2)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
(3)伊斯兰教;默罕默德
(4)基督教;伊斯兰教
(5)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常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解析】(1)
根据材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得出材料一的观点属于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2)
根据材料“它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得出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3)
根据材料“他阐述了独尊安拉的思想,信奉者被称之为穆斯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得出材料三的观点,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创立者是默罕默德。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得出罗马皇帝定为国教的是基督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传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得出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统一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5)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常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19.(1)楔形文字的使用,《汉谟拉比法典》;西亚奴隶社会发展情况
(2)《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巩固了社会的稳定。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使用楔形文字的使用,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反映了西亚奴隶社会发展情况。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可知,这体现的作用是,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根据所学可知,其他作用还有,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可知,这体现的影响是,它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巩固了社会的稳定。
20.论题: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大交流。
论述: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和中东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希腊文化迅速传入西亚和埃及这些地区甚至印度和中亚地区,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传入了希腊。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详解】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大交流。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论述为: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和中东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希腊文化迅速传入西亚和埃及这些地区甚至印度和中亚地区,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传入了希腊。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