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1 23: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比较勾连,积累文言字词。
2.精读课文,同中探异,理解文章内容。
3.深读课文,异中求同,体会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1群文比较阅读,全面把握文章特色。
2.联系创作背景,深入感受作者心境。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体会写景记游小品文的写法特点。
2.涵泳玩索,理解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高雅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是把几种有可比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较”指通过“比较”“较量”而突出其中一方。通过比较,求同探异,认识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湖心亭看雪》,拓展视野,深化理解。
二、比较勾连,掌握雅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我们只有抓住有尽的“言”,才能探究无穷的“意”。首先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比较勾连,掌握雅言”。
(一)读准字音
崇祯zhēn 更定ɡēnɡ 余拏一小舟ná 毳衣cuì
沆砀hànɡ dànɡ 长堤dī 一芥jiè 强饮qiǎng
(二)读好节奏
①湖中 / 人鸟声 / 俱绝 ②一童子 / 烧酒 / 炉正沸。
(三)读懂词义
1.同义勾连/异课勾连
绝:动词:消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是:指示代词,这。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
是日更定矣(张岱《湖心亭看雪》)
强:副词,竭力,尽力。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将以前学过的字词与本课的字词意思进行比较勾连,灵活地迁移运用,这种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叫作“异课勾连”。
2.多义勾连/同课勾连
是:
是日更定矣(张岱《湖心亭看雪》)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副词,还。
一:
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 数词,一。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副词,全。
白: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名词,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把同一篇课文里的字词进行比较勾连,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解释,叫作“同课勾连”。学会前后勾连,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读通文言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三、同中探异,理解雅文
字词翻译,只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并不是我们课堂的终点。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同中探异,理解雅文”。
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也就是《壶口瀑布》的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齐读。
PPT展示: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①
《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写景记游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②,而张岱更以“小品圣手”闻名于世。接下来我们就在与八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中,深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两篇文章可比较的角度有很多,老师先举一个例子。
不同点 《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
地点 承天寺 湖心亭
起因 月色入户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人物 苏轼、张怀民 张岱、一舟子、两个金陵人、一童子
景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心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表1 《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同中探异比较阅读表
(一)比时间
1.这两篇文章都是开头即交代了时间,颇似史家的笔法,格调庄重高雅,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二者的不同?
明确:《记承天寺夜游》中记录的时间有年、月、日和“夜”,比较具体,而《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只有年、月和“更定”,没有日期,稍显模糊。
这就间接说明了《记承天寺夜游》所叙事件的发生时间与文章的写作时间相隔不久,更像是一篇出游当天所写的日记。而《湖心亭看雪》则相隔较远,似乎是多年以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元丰六年”时的苏轼被贬黄州,多年闲废。那“崇祯六年”时的张岱呢?
PPT展示:张岱本是出身官宦世家的明朝贵族,家境优渥,年轻时过着鲜衣怒马、恣意纵情的贵公子生活。满清入主,明朝灭亡,张岱心灰意冷,选择隐居山中,不与世事。往昔繁华,皆成梦幻,故国情思,化作笔下文字,于是便有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总结:由此可见,《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朝灭亡后写的回忆明朝旧事的文章,隐含着深沉的家国之思。
(二)比地点
承天寺和湖心亭对两位作者来说都是具有特殊意味的情思寄托之所,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两个地点呢?
明确:承天寺是和苏轼一样贬官黄州的友人张怀民寓居的地方,寺庙也暗含着清冷闲淡的意味。而湖心亭则是张岱生活了四十余年的西湖中央的一座富有诗意的建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其中蕴含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魂牵梦萦和对往昔繁华的追思怀恋。
(三)比起因
虽然都是由美景引起游兴,但张岱出行的起因,好像更难以理解些。为何他会在大雪接连三日后的一个夜晚前往西湖呢?
PPT展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
明确:由材料可看出晚明士人欣赏自然山水超凡脱俗的审美趣味,而张岱更是对冰雪情有独钟,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冰雪之气”,他也十分崇尚高洁傲岸的“冰雪人格”。
(四)比人物
两篇文章除了作者自己外,还写到了其他人物,张怀民可以称得上是苏轼的知己,但张岱笔下的人物虽多,真正称得上知己的只有谁?
明确:恐怕只有两个金陵人吧。因为舟子和童子只是被动跟随的仆从,不是会主动夜赏西湖雪景的雅士,而张岱和金陵人虽然萍水相逢,但他们同样痴迷于西湖美景,同样具有率真的性情,同样是客居的境况,他们才是真正值得与言的同道中人。
(五)比景色
1.这两个精美传神的写景句都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苏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真似幻的庭下月影图,那张岱则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雪后西湖图。我们来欣赏一下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所画的《湖心亭看雪》写意图,你有什么感想呢?
图1 黄永玉《湖心亭看雪》
预设:在这幅画中,天云山水都成了全白的背景,只剩一痕长堤、一点亭影、一芥小舟和两三粒人,简约而不失力量,朴素却引人遐想。
2.这种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的绘画技巧就叫白描,后来白描也成为一种用极简省的语言,抓住特征、勾勒轮廓、绘其神韵的写作手法。我们之前也在一些诗文里学过这种手法,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来吗?
明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在通过图文相映领略了白描之美后,我们还可以运用增删换移的方法来比较发现文字之美。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改句,多读几遍,在品读中辨不同,于细微处见真章。
改句一:雾凇沆砀,水与山与云与天,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粒、余舟一芥、与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而已。
改句二: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预设:改句一中写景顺序前后颠倒。原句先是从上到下、从天到水的全景式描写,再是由远及近、由大变小的集合式描写,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先将雾气弥漫、一片苍茫的环境一笔勾出,再逐渐拉近,变为水面上几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一种空旷渺远的美妙境界。
预设:与改句二中的三个顿号相比,原句连用三个“与”字,完全把天、云、山、水毫无缝隙地连在一起,给人以天地之间浑然一体、茫茫一片之感,读起来节奏舒缓、流畅自然,并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预设:与改句二中的四个量词相比,原句中的“痕”“点”“芥”“粒”紧紧抓住了大雪覆盖下景物影子的特点,“痕”字写出了长堤柔和的线条美,“点”字写出了亭子孤立的简约美,“芥”字本指小草,这里巧化名词为量词,写出了小舟漂浮的轻盈美,“粒”字写出了人在天地中的孤寂美,这些量词的妙用增强了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
(六)比心境
1.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苏轼的心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闲”。他的“闲”可理解为闲游、闲人、闲情雅致。张岱的心境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痴”。他的“痴”可以理解为寒冬深夜独往赏雪的“痴行”、独立不羁率性任真的“痴人”、思念故国怀恋往昔的“痴情”。
2.苏轼的心境是他自己通过议论抒怀表达出来的,张岱不一样。张岱的心境是通过金陵人和舟子之口吐露出来的,写金陵人的惊喜其实就是写张岱的惊喜,写舟子的感叹也就是写张岱的感叹。这种从对方的视角看自己,以此代彼的写法叫做错落互见,可以达到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的表达效果。
小结: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叙了一次作者雪后深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并与两个金陵人相识、相别的往事,写出了雪后西湖的洁净之美,流露出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四、异中求同,感悟雅兴
像苏轼、张岱这样的宋明文人,他们不俗雅兴的根源其实是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故事,就是文人独往的原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PPT展示:
王子猷雪夜访戴③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①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②〔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③〔山阴〕古县名,今浙江绍兴。
④〔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诗人。其《招隐诗》写隐居田园之趣。
⑤〔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东晋著名文士,当时隐居不仕。
⑥〔剡(shàn)〕古县名,今浙江嵊(shèng)县。
⑦〔造〕到,至。
《王子猷雪夜访戴》和《湖心亭看雪》虽是内容不同的写景记游小品文,但也有着较多相同之处,请同学们朗读文段,异中求同,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湖心亭看雪》 《王子猷雪夜访戴》 共同点
大雪三日 夜大雪 喜爱冰雪,亲近自然
余拏一小舟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乘坐小舟,悠闲自得
是日更定矣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夜晚前行,率性而为
上下一白 四望皎然 景色空明,内心纯净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命酌酒 借酒遣兴,心绪激荡
有两人铺毡对坐 忽忆戴安道 涉及友人,志同道合
舟子喃喃 人问其故 俗人不解,特立独行
表2 《湖心亭看雪》和《王子猷雪夜访戴》异中求同比较阅读表
这篇文章言辞简约,意味深长。仔细品读不难发现,王子猷其实和张岱一样,他们都不在乎外在目的,寄兴致于自然和生活本身,兴起而行,兴尽而归,不拘形迹,卓荦不羁。这群至情至性、至纯至真的文人雅士是历史长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布置作业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沈周的《记雪月之观》和孔尚任的《琼花观看月序》,与课文比较,把握写景记游小品文气韵生动、独抒性灵的文体特点,领略不同朝代士大夫同样高雅绝俗的行为风格,享受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六、课堂结语
比较阅读的角度是多样的,形式是灵活的,可以是字词上的比较勾连,可以是句子里的增删换移,也可以是语段中的迁移延伸,还可以是篇章间的求同探异,更可以是不同艺术形式的遥相呼应、互相印证。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能够由“学读”到“会读”,由“少思”到“多思”,最终走向“善读善思”之道!
感谢收看!同学们再见!
【注释】
①梁衡.我的阅读与写作[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105.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442.
③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