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2 08: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无言之美》
教学目标
理解核心概念,了解“言”“意”的关系,体会“无言之美”。 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核心概念。 分析并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论文《无言之美》。看到题目,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什么是“无言”,“无言”又美在何处?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节课。 学习新知 (一)划分文章层次,找出中心论点 根据论文的结构特点,按照引出话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引出话题:1-2 自然段,引用孔子的言论,引出话题。 提出问题:3-6自然段,分析言意的区别和关系,提出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分析问题:7-12自然段,列举图画文学音乐雕刻的实例,论证无言之美。 得出结论:13自然段“说出来少,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本文的中心论点:说出来少,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二)、阅读第一、二部分,理解核心概念。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 认为应该从哪方面进行研究? 明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孔子的话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阅读第二部分,分析言与意的区别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明确:区别: 言的特点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散碎的,有限的 意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缥缈无踪的,混整的,无限的 关系: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言意关系:言不能尽意。 作者如何定义文学,文学又讲求怎样的言与意的关系呢? (1)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2)“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和自然逼真” 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明确:(1)问题“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 上不是做不到吗?” “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铣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 概括为:言是否能尽意,是否有必要尽意 (2)答案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充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观。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可概括为: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三)分析所举实例,体会“无言之美” 论证方法作用图画对比论证相片和图画做对比,证明图画不必“和自然逼真”,却比相片美得多,进而论证无言之美。文学举例论证举《论语》、陶渊明的《时运》等八个例子,以古诗文中的含蓄美,论证无言之美。音乐道理论证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济慈《希腊花瓶歌》来论证音乐中无言之美。雕刻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和举《拉奥孔》的例子,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证无言之美。
2.怎么理解无言之美呢? 拓展: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明确:“言”并不是专指语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如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曲调、旋律等。“无言”也不是不用语言表现,只留下空白让读者去猜,而是注重含蓄,避免直露,以引发读者想象的参与,体会更微妙,更深广的内容。从而,让读者体会到的美感也更浓厚,更难忘,这就是无言之美。 总结 梳理本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 (1)层层推进,思路清晰 引出话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2)引经据典,多样论证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作业布置 梳理本文内容,完成作业单上的思维导图。 《无言之美》发表已近一个世纪了,你对文中的美学观点是否有疑问,就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300字。 板书 引出话题 (
无言之美
)提出问题 思路清晰 举例论证 分析问题: 道理论证 多样论证 对比论证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