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专题07 水资源及其利用、水的组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真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突破】专题07 水资源及其利用、水的组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真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21 17:1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水资源及其利用、水的组成
1.(2024九下·高安期中)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高安,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2.(2022九上·单县期中)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淡水用之不竭
B.节约水资源,提倡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
3.(2023九上·禅城期中)自来水水龙头旁边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4.(2023九上·潞州期中)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调配的水资源需经过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等处理才能人户使用,其中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常用的物质是   。欲检验入户的水属于软水还是硬水,可用   检验。
5.(2024九下·都昌期中)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的操作是(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消毒
6.(2024九上·来凤期中)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7.(2022九上·陕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8.(2024九下·娄底期中)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饮用水,无需进行的操作是(  )
A.杀菌消毒 B.降温结晶 C.絮凝沉降 D.细沙滤水
9.(2020九上·莘县期中)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必须的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物质,请解释: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 水的蒸发 B 水的电解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 水的净化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10.(2023九上·南海期中)《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自古人们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
(1)实验室净水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的后果是   ,过滤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通常要加入絮凝剂,其作用是   。
(3)公园内的直饮水机,是将自来水再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推测②超滤膜的作用是   ,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
11.(2023九上·南京期中)水是生命之源。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园林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可节约用水
D.农业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水体污染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将湖水转化为自来水”的部分净化过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A:取100mL湖水于烧杯中,加入少量   (填物质名称),搅拌使之溶解,静置沉降。
②步骤B:小王按图操作进行过滤,请指出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改进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③步骤C:加入活性炭是为了去除湖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小王查阅资料后发现,该湖水中由于含有较多   ,是硬水。
小王设计实验对此加以验证,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5mL清澈的湖水于试管中,        该湖水是硬水
12.(2023九上·兴隆期中)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13.(2024九上·蓬江期中)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A.沉淀 B.吸附 C.煮沸 D.蒸馏
14.(2023九上·诸城期中)第19届杭州亚运会游泳馆被公认为“节水标杆”。其中高精度的硅藻土过滤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的纯度,又达到了节水节能的目的。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5.(2023九上·长岭期中)松原市的查干湖被称为“圣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每年一度的冬季捕鱼节享誉中内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查干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3)为保护“查干湖”,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
16.(2019九上·秦都期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
17.(2021九上·甘南期中)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18.(2023九上·石家庄期中)氢气不同于其它气体的最显著特点是(  )
A.密度最小 B.无色无味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19.(2019九上·正安期中)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是(  )
A.aL B.1.5aL C.2aL D.无法确定
20.(2020九上·阳东期中)下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二是过滤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图二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21.(2020九上·小店期中)如图是用家里的物品制成的电解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2:1
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C.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2.(2020九上·叶县期中)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C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D 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点燃前必须验纯的气体是   (填:“a”或“b”)。
(3)水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3.(2023九上·忻州期中)【科学探究】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利用实验揭秘了水的组成。在实验室中,同学们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过程对水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电解器、学生电源(12V)、导线、烧杯,硫酸钠、水。(其余实验用品自选)
(1)【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实验步骤】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②切断电源,用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现象。
(3)【实验现象】
①两个电极附近   ,玻璃管a、b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1。
②玻璃管a中的气体被点燃,玻璃管b中的气体   。
(4)【实验结论】
通过该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5)【问题与交流】
①为保证实验的成功,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请写出一条   。
②请描述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
24.(2023九上·富源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图中现象判断,a试管内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图二中,点燃干燥的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   。
25.(2022九上·红桥期中)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从物质分类看,下面有纯净物和混合物,也有单质和化合物,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6.(2022九上·汝南期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硫(S) B.硝酸(HNO3)
C.硫酸铜(CuSO4) D.氢氧化钾(KOH)
27.(2024八下·期中)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 B.冰水混合物 C.氯酸钾 D.食盐水
28.(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SO4 C.AI2O3 D.CuSO4
29.(2023九上·沙市区期中)下列物质:
①空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液氧 ⑤氯酸钾 ⑥河水(用序号填空)
(1)属于化合物的有   。
(2)含有氧分子的有   。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   。
30.(2023九上·东兴期中)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 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环境、土地、水资源,故符合题意;
C. 倡导市民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很少,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浇灌农田,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杀菌,没有蒸馏,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图为节约用水的标志,自来水水龙头旁边应该张贴该标志,符合题意;
B、图为易燃物标志,自来水不属于易燃物,不需要张贴此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为有毒标志,自来水不属于有毒品,不需要张贴此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腐蚀品标志,自来水不符合腐蚀品,不需要张贴此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各种标识的判断可知。
4.【答案】南方的水储量多,北方的水储量少(合理即可);活性炭;肥皂水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我国水域分布特点,南方水的存储量多于北方的水存储量;
(2)、一般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采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3)、软硬水的可以通过肥皂水进行检验区分;
【分析】(1)、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水资源保护进行分析;
(2)、根据水的净化进行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分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等,没有蒸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等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的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的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的操作错误,会损害滤纸,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用水湿润滤纸来赶走气泡来解答;
B、根据纸的边缘比漏斗低来解答;
C、根据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解答;
D、根据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会损害滤纸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水的净化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的作用进行分析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转化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但没有降温结晶。故符合题意的是B,不符合题意的是ACD。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来解答。
9.【答案】(1)吸附
(2)煮沸
(3)BC
(4)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A、水的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正确;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D、水的净化,只是除去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以及杀菌消毒,不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正确。
故答案为:BC;(4)节约用水可用“一水多用”的方法,如淘米水浇花。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硬软水的转化方法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10.【答案】(1)引流;滤液浑浊,过滤失败;不能
(2)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杂质;杀菌消毒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滤液仍浑浊,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硬水软化。
(2)净水时加入絮凝剂可吸附水中杂质,加速沉降。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中使用活性炭可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②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杂质, 步骤③紫外灯管照射可杀菌消毒。
【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达不到过滤效果使滤液浑浊分析;
(2)根据絮凝剂吸附沉降的作用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分析。
11.【答案】(1)A;B;D
(2)明矾;没有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吸附
(3)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A、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淡水资源短缺,错误;
B、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错误;
C、园林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可节约用水,正确;
D、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不能禁止,错误。
故答案为:ABD
(2)①净化水时,加入明矾可以进行沉降,故答案为:明矾;
②过滤时需要坚持“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改进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故答案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③加入活性炭是为了去除湖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y(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检验时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说明是硬水,故答案为: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及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是溶于水的,是溶液,是均一的,静置后钙镁离子不会沉淀,所以沉淀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出可溶性的钙镁离子,所以沉淀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C. 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会吸附可溶性杂质,所以沉淀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D. 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
13.【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利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硬软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常见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
D、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15.【答案】(1)肥皂水
(2)煮沸
(3)处理后再排放、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检查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加肥皂水观察泡沫多少鉴别。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或使用无磷洗衣粉或禁止向湖中倒垃圾等都是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分析】(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3)根据防止水污染的具体措施分析。
16.【答案】肥皂水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软硬水的区分可用肥皂水,硬水遇到肥皂水易起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很多泡沫;
故答案为:肥皂水.
【分析】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根据泡沫的多少货浮渣的多少即可判断是软水或硬水。
17.【答案】D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A不符合题意;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B不符合题意;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氧气是纯净物,只含有氧元素,C不符合题意;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是单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单质分析
18.【答案】A
【知识点】氢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正确;
B.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不是其显著特征,B错误;
C.氢气难溶于水,但不是其显著特征,C错误;
D.氢气不具有可燃性,则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密度比空气小,属于密度最小的气体,据此分析。
19.【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电解水实验原理: 2H2O 2H2↑+O2↑;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氧气体积为aL时,氢气体积为2a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不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D、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解水现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及过滤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
21.【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A. 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1:2,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22.【答案】(1)D
(2)a
(3)2H2O 2H2↑+O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D。
(2)点燃前必须验纯的气体是可燃性气体,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根据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可知,试管a中是氢气,
故答案为:a。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
【分析】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23.【答案】(1)
(2)燃着的木条
(3)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原理: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
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和氢气。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现象;
(3)实验现象:①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液面下降。②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玻璃管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4)实验结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5)问题与交流:
①该实验中有气体生成,为保证实验的成功,需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电解水时,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与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析】(1)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2)实验步骤:氢气在空气中能够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
(3)实验现象:
①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②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电解水时,微观实质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4.【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氢元素和氧元素
(2)产生淡蓝色火焰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反应为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a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图二中,点燃干燥的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检验氧气气体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5.【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6.【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B. 硝酸是由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硫酸铜是由铜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钾是由钾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27.【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纯净物是由化合物和单质构成,由图可知,x是单质,Y是化合物,z在Y中包含,则Z是氧化物,题中给出的红磷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氧化物,氯酸钾是化合物,食盐水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示可知,x是单质,Y是化合物,z是氧化物,据此分析
28.【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气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 H2SO4 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C.氧化铝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正确;
D.硫酸铜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氧化物指的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29.【答案】(1)③⑤
(2)①④⑥
(3)②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叫做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①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空气含有氧分子;
②铜丝是金属单质,直接由铜原子构成;
③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④液氧由氧分子构成,所以含有氧分子;
⑤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⑥河水是由水和杂质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河水中溶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故属于化合物的有③⑤;含有氧分子的有①④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②。
故答案为:(1) ③⑤ ;(2)①④⑥;(3)②。
【分析】根据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叫做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气中含有氧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1)由分析可知,属于化合物的有③⑤;
(2)由分析可知,含有氧分子的有①④⑥;
(3)由分析可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②。
30.【答案】A;D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B是氧气和臭氧,属于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E是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9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8.0(42.2%)
主观题(占比) 52.0(57.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9(63.3%)
主观题(占比) 11(36.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水的净化 7(23.3%) 28.0(31.1%)
硬水、软水及其鉴别 5(16.7%) 11.0(12.2%)
水的组成和氢气 8(26.7%) 24.0(26.7%)
物质的分类 6(20.0%) 15.0(16.7%)
水资源及其利用 4(13.3%) 12.0(13.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6.7%)
2 容易 (33.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单质和化合物 15.0(16.7%) 17,25,26,27,29,30
2 水的组成 9.0(10.0%) 21,23
3 氢气的物理性质 2.0(2.2%) 18
4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4.0(4.4%) 27,28
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2.2%) 14
6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0(2.2%) 1
7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0(3.3%) 29
8 电解水实验 20.0(22.2%) 19,20,21,22,23,24
9 保护水资源 17.0(18.9%) 1,2,3,4,14,15
10 水的净化 34.0(37.8%) 2,4,5,7,8,9,10,11
11 硬水与软水 32.0(35.6%) 2,4,9,11,12,13,14,15,16
12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11.0(12.2%) 23,24
13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0.0(22.2%) 6,10,11,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