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新情境新趋势】1—7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A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卷 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传统文化试题)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文摘 理解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述中有物理变化
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述中有化学变化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D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A.A B.B C.C D.D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豆浆 C.酱油 D.冰
3.(体验式试题)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产生二氧化碳 D.收集二氧化碳
5.(体验式试题)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6.镁元素和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7.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3 C. 3 D.+5
8.(体验式试题)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小
B.某食品广告词——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C.某化妆品广告词——我们专注自然护肤,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D.某矿泉水广告词——呈弱碱性,含钾、钙、钠、镁等人体所需的元素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粒子属于( )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11.(体验式试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子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12.(传统文化试题)为纪念门捷列夫,将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钔”,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Md
C.原子序数是101 D.相对原子质量是258g
13.(生活应用试题)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4.某反的微观示意应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5.(传统文化试题)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l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422 g
C.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该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l8:11
1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18.(传统文化试题)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H2↑+X↑,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A.2Cl B.HCl C.Cl2 D.Cl2O
19.(体验式试题)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少量氧气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20.举例是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规律所举示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规律 示例
A 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 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 性质决定鉴别方法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 现象决定本质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
卷Ⅱ(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21.(7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 ; ②镁离子: ;
③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④3个氮分子: ;
⑤氢氧根离子 ; ⑥二氧化氮 ;
⑦硫酸铜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2.(传统文化试题)(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选用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
A.金刚石 B.石墨 C.碳酸钙 D.氮气 E.干冰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 ; ④填充在灯泡里作保护气的是 ;
⑤用于制作玻璃刀,切割大理石的是 。
(2)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等;
②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 (填“可燃冰”“氢气”或“汽油”)。
23.(体验式试题)(5分)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填标号字母)。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③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标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④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过滤后的水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24.(体验式试题)(4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的流程如图所示:
(1)粗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步骤①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直接用煤作燃料,“煤的气化和液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A、C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C组成元素相同,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D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单质,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26.(体验式试题)(12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 两种碳、氢元素。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人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聚拢火焰提高温度 。
(3)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往硬纸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体验式试题)(14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实验步骤及现象见右上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足量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白磷没燃烧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 白磷没燃烧
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待白磷露出水面时,停止推入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白磷熄灭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不采用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用仪器测定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4)通过分析数据,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图2中曲线变化趋势,你认为在________(填字母)点白磷已完全熄灭,并解释CD段最终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均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8.(体验式试题)(7分)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2.5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70.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性忽略不计)。
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B A B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A B A D C D B
二、非选择题:
21. -2
2O Mg2+ H2O 3N2 OH- NO2 CuSO4
C E B D A 石油 可燃冰
23.ad ; 吸附 ; A ;烧杯、漏斗、玻璃棒 ;硬水
24.(1)混合物 (2)过滤 (3)CO+2H2CH3OH (4)更环保,提高利用率
25.(1)CO+CuO加热Cu+CO2 (2) C O2 4CO + Fe3O4 高温 3Fe + 4CO2
26.方案一:C H (碳、氢)
方案二: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干冷的小烧杯中出现小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 CaCO3 ↓+ H2O
27.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4P+5O2点燃2P2O5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热水无法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5)B 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
28. (1)4.4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 x=10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
8
4
+14
101 Md
钔
258
80℃热水
红磷
白磷
白磷
铜片
通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