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草船借箭
巧借东风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看词猜人
新课导入
我心中的他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官,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一篇——《诫子书》。
16 诫子书
第一课时
诸葛亮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句读,体会作者情感。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书
文体知识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背景链接
读准句读(dòu)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 ) 淡泊( )
淫慢( ) 遂( )
穷庐( ) 险躁( )
fú
●
◆生难字
dàn bó
yín
suì
lú
zào
●
●
●
●
●
●
字词学习
文言句读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找虚词。
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应将前后两个词断开。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也是连词,所以也要将前后两个词断开。
划分句子的停顿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增长才干。
疏通文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在刚才词句理解的基础上,你能将全文通译一遍吗?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翻译全文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 )
夫君子之行
( )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词义辨析
险躁则不能治性( )
年与时驰
( )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淫慢则不能励精性
( )
意与日去
( )
古义:懈怠
今义:缓慢,与“快”相反
古义:消失
今义:到某地
◆一词多义
行
成
夫君子之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非志无以成学( )
遂成枯落( )
操守、品德
走路
达成,成就
成为,变成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志无以成学( )
志向
立志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文言句式
16 诫子书
第二课时
诸葛亮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内涵。
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儒家思想,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检查背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理清思路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学习
分析论点: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谆谆教诲
无限期望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殷殷叮咛须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结构梳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把这句话写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思未变,什么变了呢?
是语气,“非……无”,是双重否定,表达更肯定的意思。运用双重否定句,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涵咏情味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在十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他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天才来自勤奋,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淡泊宁静中学习的结果。
一个人淡泊宁静,无欲无求,是否就一定能成学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儿子,你要踏实学习……”
“儿子啊,切不可……”
替换法朗读:
“吾儿,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
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由此,你还联想到哪些语意与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人生启示
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
我来说说对“静”的理解吧。
关于“俭”,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从惜时的角度,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然回顾一生什么贡献都没有。
概括主题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写作特色
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课堂检测
劝miǎn( ) 遂( ) 淫慢( )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 险zào( )
勉
suì
yín
bó
fú
躁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的字注音。
(1)静以修身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达到远大目标
增长才干
放纵懈怠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本文的作者是 ,字 , 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俗语有 。本文题目中,“诫”的意思是 ,“书”的意思是 。
诸葛亮
孔明
三国
三顾茅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告诫、劝勉
书信
3.文学常识填空。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A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中,正确的节奏划分为“夫/君子之行”。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火烧赤壁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三气周瑜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的事迹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对联:
拓展探究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中外名句: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C.惜时。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