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1 13:48:00

文档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汉川月考)受《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句话强调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宗教因素 B.经济水平 C.地理因素 D.政治环境
2.(2024九上·汉川月考)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都是奴隶。后来,埃及考古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B.《历史》写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历史事件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D.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3.(2024九上·汉川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这表明法典:(  )
A.注重证据意识 B.强调人人平等
C.维护奴隶主权威 D.保障自由民权利
4.(2024九上·汉川月考)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5.(2024九上·汉川月考)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6.(2024九上·汉川月考)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众生平等”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7.(2024九上·汉川月考)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8.(2024九上·汉川月考)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 称霸地中海地区”“ 角斗士”这些关键词中提炼的主题(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 D.罗马帝国的盛衰
9.(2024九上·汉川月考)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  )
A.古希腊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
B.古希腊的民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古希腊的民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D.古希腊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10.(2024九上·汉川月考)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这表明 (  )
A.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 B.基督教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C.基督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D.基督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
11.(2024九上·汉川月考)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古老文字,象形表意 B.奴隶社会,神灵崇拜
C.亚洲古国,文明领先 D.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2.(2024九上·汉川月考)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封建制走到了尽头
B 克洛维统治时期 封赐制度在日本已普遍存在
C 查理大帝去世 标志查理曼帝国走向最强盛
D 亚历山大的东征 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A.A B.B C.C D.D
13.(2024九上·汉川月考)古代亚非大河文明和希腊海洋文明,由于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古代大河文明】
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古代海洋文明】
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绝大多数官职实行抽签选举,一年一任,连任不超过两……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依据材料二,比较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何不同的特征。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世界古代人类文明的认识。
14.(2024九上·汉川月考)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
材料三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四 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这一制度对西欧政治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
15.(2024九上·汉川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鉴赏图片一传承文化遗产】
任务二 【阅读史料一感受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
(1)从下列图片中任选一幅,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
(2)依据上述史料,说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并概括体育活动对生活发展的意义。
16.(2024九上·汉川月考)【图片中的历史】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请选取以下两幅或多幅图片,提取图片历史信息,自拟题目,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语言规范,表述完整,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和结合所学可知,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都处于大河流域,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说明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地理因素,C项符合题意;
A:宗教因素与题意不符,题干抢到的是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文明,强调的是地理因素,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伟大文明的形象,题干未出现与经济水平相关的描述,B项不符合题意;
D:政治环境不是孕育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古文明的共同因素,题干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明孕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可知,考古发现发展,更新了原有的历史认识,弥补了文献的不足,A项符合题意;
B: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古埃及修建金字塔大概在公元前28—26世纪。希罗多德所处时代与古埃及不属于同一时期,不能保证它更真实,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体现的是考古使久远的历史变得清晰,C项不符合题意;
D:历史在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中在不断接近真实,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古发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伪证罪处罚严厉,表明法典,注重证据意识,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强调人人平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维护奴隶主权威,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保障自由民权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A项正确;
表格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巴比伦的统治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通过以上内容可知,题干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印度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种姓制度的建立、等级划分、特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6.【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佛教宣扬“忍耐顺从”,该主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的得到广泛的传播,C项符合题意;
A:提出“众生平等”是佛教传播的推动因素,但不是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佛教传播的推动因素,但不是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
D:佛教并不能实现社会公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符合题意;
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
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
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希腊文明的繁荣 ,不符合题意;
B.从“元老院掌握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角斗士”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罗马共和国的辛酸历程。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斯巴达克起义是在角斗士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 罗马帝国的盛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9.【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可知,在古希腊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主观性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催生了哲学家、学者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这些成就涵盖了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并未对“真正的民主”进行定义或评价,只是描述了民主自由气氛对文化和艺术的推动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并未提及民主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而是强调了民主对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民主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而非古希腊的吸引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可知,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受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基督教教义变化导致的结果是罗马统治者承认并认定基督教为国教,说明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以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项符合题意;
A:题干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利用教义发生变化后的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说明基督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没有体现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不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博爱,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内容表明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国教,但并没有强调成为世界性宗教,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督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D:根据图片“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石柱法”“用象形文字记载法老敕令”“记载有关商朝法律制度的甲骨文拓片”可知,这些古代的成文法令(法典),说明当时的统治者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和使用,表明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项符合题意;
A:古老文字,象形表意,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奴隶社会,神灵崇拜,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亚洲古国,文明领先,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项符合题意;
A: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11世纪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
C: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并未保持强盛,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实与推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对应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根据材料二“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可知,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根据材料二“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可知,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文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
(1)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文明: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对应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据材料二“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可知,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据材料二“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可知,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人类文明知识可知,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文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14.【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影响: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自给自足;是地方的经济中心。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关系一旦形成……义务则更多”可知,这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君封臣制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根据材料二“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自给自足;根据材料二“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是地方的经济中心。根据材料三“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根据材料三“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维护领主利益;根据材料四“领主是否根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故答案为:
(1)制度:封君封臣制。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影响: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自给自足;是地方的经济中心。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封君封臣制、西欧庄园,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制度:据材料一“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关系一旦形成……义务则更多”可知,这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特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据材料二“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可知,自给自足;据材料二“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可知,是地方的经济中心。
作用:据材料三“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可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据材料三“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可知,维护领主利益;据材料四“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可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5.【答案】(1)鉴赏:选择《掷铁饼者》:艺术价值: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历史价值:《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从图片中任选一幅,可以选择《掷铁饼者》;结合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可知,体育活动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故答案为:
(1)鉴赏:选择《掷铁饼者》:艺术价值: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历史价值:《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欧洲古典文化,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鉴赏:根据题干要求,从图片中任选一幅,可以选择《掷铁饼者》;结合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可以概括出体育活动对生活发展的意义是: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16.【答案】文明因交流而进步。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鉴真矢志不渝,在754年抵达日本并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动力,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的篇章。因此,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可以推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进步。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任意两幅图片即可。如选择图一和图二。根据图一“鉴真东渡传播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图二“《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可知,确定观点: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动历史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结合所学展开论述,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这称为新航路开辟的有利条件,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故答案为:
观点:文明因交流而进步。论述: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鉴真矢志不渝,在754年抵达日本并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动力,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的篇章。因此,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可以推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进步。
【点评】本题为历史小论文试题,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解题时要开放思维。
1 / 1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汉川月考)受《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句话强调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宗教因素 B.经济水平 C.地理因素 D.政治环境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和结合所学可知,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都处于大河流域,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说明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地理因素,C项符合题意;
A:宗教因素与题意不符,题干抢到的是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文明,强调的是地理因素,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伟大文明的形象,题干未出现与经济水平相关的描述,B项不符合题意;
D:政治环境不是孕育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古文明的共同因素,题干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明孕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4九上·汉川月考)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都是奴隶。后来,埃及考古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B.《历史》写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历史事件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D.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可知,考古发现发展,更新了原有的历史认识,弥补了文献的不足,A项符合题意;
B: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古埃及修建金字塔大概在公元前28—26世纪。希罗多德所处时代与古埃及不属于同一时期,不能保证它更真实,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体现的是考古使久远的历史变得清晰,C项不符合题意;
D:历史在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中在不断接近真实,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古发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九上·汉川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这表明法典:(  )
A.注重证据意识 B.强调人人平等
C.维护奴隶主权威 D.保障自由民权利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伪证罪处罚严厉,表明法典,注重证据意识,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强调人人平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维护奴隶主权威,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保障自由民权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4九上·汉川月考)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A项正确;
表格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巴比伦的统治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4九上·汉川月考)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通过以上内容可知,题干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印度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种姓制度的建立、等级划分、特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6.(2024九上·汉川月考)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众生平等”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佛教宣扬“忍耐顺从”,该主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的得到广泛的传播,C项符合题意;
A:提出“众生平等”是佛教传播的推动因素,但不是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佛教传播的推动因素,但不是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
D:佛教并不能实现社会公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4九上·汉川月考)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符合题意;
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
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
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4九上·汉川月考)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 称霸地中海地区”“ 角斗士”这些关键词中提炼的主题(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 D.罗马帝国的盛衰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希腊文明的繁荣 ,不符合题意;
B.从“元老院掌握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角斗士”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罗马共和国的辛酸历程。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斯巴达克起义是在角斗士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 罗马帝国的盛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9.(2024九上·汉川月考)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  )
A.古希腊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
B.古希腊的民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古希腊的民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D.古希腊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可知,在古希腊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主观性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催生了哲学家、学者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这些成就涵盖了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并未对“真正的民主”进行定义或评价,只是描述了民主自由气氛对文化和艺术的推动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并未提及民主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而是强调了民主对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民主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而非古希腊的吸引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4九上·汉川月考)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这表明 (  )
A.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 B.基督教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C.基督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D.基督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可知,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受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基督教教义变化导致的结果是罗马统治者承认并认定基督教为国教,说明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以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项符合题意;
A:题干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利用教义发生变化后的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说明基督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没有体现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不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博爱,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内容表明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国教,但并没有强调成为世界性宗教,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督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九上·汉川月考)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古老文字,象形表意 B.奴隶社会,神灵崇拜
C.亚洲古国,文明领先 D.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D:根据图片“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石柱法”“用象形文字记载法老敕令”“记载有关商朝法律制度的甲骨文拓片”可知,这些古代的成文法令(法典),说明当时的统治者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和使用,表明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项符合题意;
A:古老文字,象形表意,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奴隶社会,神灵崇拜,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亚洲古国,文明领先,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4九上·汉川月考)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封建制走到了尽头
B 克洛维统治时期 封赐制度在日本已普遍存在
C 查理大帝去世 标志查理曼帝国走向最强盛
D 亚历山大的东征 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项符合题意;
A: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11世纪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
C: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并未保持强盛,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实与推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4九上·汉川月考)古代亚非大河文明和希腊海洋文明,由于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古代大河文明】
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古代海洋文明】
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绝大多数官职实行抽签选举,一年一任,连任不超过两……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依据材料二,比较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何不同的特征。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世界古代人类文明的认识。
【答案】(1)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对应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根据材料二“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可知,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根据材料二“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可知,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文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
(1)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文明: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对应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2)不同的特征:据材料二“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可知,经济上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据材料二“这些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可知,政治上大河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海洋文明主要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3)认识: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人类文明知识可知,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文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14.(2024九上·汉川月考)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
材料三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四 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这一制度对西欧政治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
【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影响: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自给自足;是地方的经济中心。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关系一旦形成……义务则更多”可知,这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君封臣制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根据材料二“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自给自足;根据材料二“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是地方的经济中心。根据材料三“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根据材料三“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维护领主利益;根据材料四“领主是否根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故答案为:
(1)制度:封君封臣制。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影响: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自给自足;是地方的经济中心。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封君封臣制、西欧庄园,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制度:据材料一“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关系一旦形成……义务则更多”可知,这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特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据材料二“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可知,自给自足;据材料二“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的经济的中心”可知,是地方的经济中心。
作用:据材料三“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可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据材料三“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可知,维护领主利益;据材料四“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可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5.(2024九上·汉川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鉴赏图片一传承文化遗产】
任务二 【阅读史料一感受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
(1)从下列图片中任选一幅,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
(2)依据上述史料,说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并概括体育活动对生活发展的意义。
【答案】(1)鉴赏:选择《掷铁饼者》:艺术价值: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历史价值:《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从图片中任选一幅,可以选择《掷铁饼者》;结合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可知,体育活动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故答案为:
(1)鉴赏:选择《掷铁饼者》:艺术价值: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历史价值:《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欧洲古典文化,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从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鉴赏:根据题干要求,从图片中任选一幅,可以选择《掷铁饼者》;结合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高度统一。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史有着重要价值。
(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不断发展与创新。
意义:根据材料“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可以概括出体育活动对生活发展的意义是: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精神品格;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16.(2024九上·汉川月考)【图片中的历史】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请选取以下两幅或多幅图片,提取图片历史信息,自拟题目,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语言规范,表述完整,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文明因交流而进步。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鉴真矢志不渝,在754年抵达日本并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动力,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的篇章。因此,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可以推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进步。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任意两幅图片即可。如选择图一和图二。根据图一“鉴真东渡传播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图二“《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可知,确定观点: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动历史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结合所学展开论述,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这称为新航路开辟的有利条件,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故答案为:
观点:文明因交流而进步。论述: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鉴真矢志不渝,在754年抵达日本并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动力,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的篇章。因此,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可以推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进步。
【点评】本题为历史小论文试题,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解题时要开放思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