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 节2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定位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自主学习区返回1.位置:黄土高原区地处 地区。
2.环境特点: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重要的 区,西北部为 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 、 地区递变。过渡地带 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3.主要的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由于黄土 ,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的 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此外, 、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黄河中游农业农牧半干旱干旱不稳定干旱质地疏松干旱暴雨自主学习区返回思维活动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有利影响?答案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河含沙量大,在黄河入海口处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从而增加土地面积。2.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质灾害的?答案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自主学习区返回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位置:本区位于 的东南边缘。
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 、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 ,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 、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
3.地震多发原因:本区地震活动 、频度高、危害大。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 带上,构造运动活跃。青藏高原高原丰沛滑坡强度大青藏高原边缘地震自主学习区返回思维活动3.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探究活动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互动探究区返回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互动探究区返回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1)图示主要是________灾害多发区。
(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黄土高原
(2)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
(3)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互动探究区返回 反思归纳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平原向山地高原沿海向内陆森林向草原农业向牧业水土
流失毁林
开荒湿润向干旱互动探究区返回 迁移应用 1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1)~(2)题。互动探究区返回 迁移应用 1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1)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
(2)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解析 从图中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而在半干旱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CB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______。
(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答案 (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泥石流、滑坡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4)①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等。返回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
(1)自然原因
①地质条件上:地处 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上:类型多变,地势 ,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气候上:受 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多 、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地中海—喜马拉雅起伏大西南季风暴雨返回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2)人为原因
主要包括: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 ;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密集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 2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 2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解析 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D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 2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D解析 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课堂小结返回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123451.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解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B自我检测区123452.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
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解析 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D自我检测区12345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解析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B自我检测区123454.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
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
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解析 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自我检测区123455.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自我检测区12345(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______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________风,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主要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自我检测区12345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2)5~9月 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地震、滑坡、泥石流 位于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降水季节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课件29张PPT。第 节2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1.能列举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定位课时1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自主学习区返回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黄淮海西南山地江南丘陵河西走廊东北平原自主学习区返回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主要为 和地震,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 灾害等。
(2)主要原因:深受 的影响,平原地势低平,水旱灾害较严重;位于地震带上, 严重。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范围: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 、台湾、 等省(区)。
(2)主要灾害:洪涝、 、台风等。
(3)多发原因:本区受海洋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 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 灾害较多。水旱灾害台风季风气候地震灾害浙江海南地震风暴潮地震自主学习区返回思维活动1.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水旱灾害频发,怎样才能解决该地区干旱时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答案 解决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①修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等;③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④防治水污染等。2.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有哪些?答案 从位置来看,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又面临海洋,海陆灾害俱有;从地形来看,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易形成洪涝灾害;台风活动频繁,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探究活动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互动探究区返回阅读教材P68表格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回答问题。
(1)表格中所列的灾害类型中,哪些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答案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暴雨、低温冷害;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2)洪涝多发区的形成,除了与气象灾害直接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哪些环境因素有关,为什么?答案 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位上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互动探究区返回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3)水土流失多发区的地形有何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分析新疆水土流失并不严重的主要原因。答案 特点:地形类型有高原、盆地、山区、丘陵,地表起伏大。
新疆“三山夹两盆”,地表起伏大,但年降水量少,流水作用微弱,因此水土流失较少。 探究活动互动探究区返回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4)我国低温冷害的两个多发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样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样。东北平原低温冷害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少,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青藏高原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低温冷害多发。互动探究区返回 反思归纳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环境原因
(1)幅员辽阔、 复杂。
(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3)季风气候典型,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 ;冬季多寒潮大风。
(4)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形复杂,起伏大;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率低。
(5)人口分布 ,经济水平 明显。自然条件季节与年际变化大不均衡地区差异互动探究区返回 迁移应用 1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2010年3月10日凌晨1时54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城关镇石沟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塌灾害,初步核实44人被掩埋。截至下午18时,16人获救,10人遇难,仍有18人被掩埋。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据此回答(1)~(2)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分,山体滑塌属于(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解析 山体滑塌属于地质灾害。B互动探究区返回 迁移应用 1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2)此次发生滑塌灾害地区所属的自然灾害多发区是( )
A.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B.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C.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D.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解析 陕西省属于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C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__。
(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十几年来,该地区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 (1)华北地区(黄淮海平原)
(2)气温回升快 冬末春初 多大风;气候干旱;临近沙源地;植被覆盖少
(3)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返回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
旱灾: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 。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 天气、 ,加剧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
水灾:
①夏季风 ;年际、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多以 形式出现。降水少大风蒸发量大需水量大不稳定暴雨返回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 ,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2)水旱灾害的治理措施
① ,收集夏季的降水,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②黄河中游治理 ,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③ ,淮河和海河可以开挖新的入海河道;④ ,解决北方春季水资源少的问题;⑤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排水能力差修建水库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南水北调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 2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C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返回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探究点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答案 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 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返回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
产生原因:①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 灾害频发;②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 灾害严重;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 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
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①加强各种灾害的 ;② 防御水旱灾害;③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探究点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风暴潮洪涝台湾省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 3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据此回答(1)~(2)题。
(1)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
A.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
①热带气旋(台风) ②寒潮 ③咸潮 ④赤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探究点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CC课堂小结返回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12345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会处,灾害多发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解析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与我国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会处有关。C自我检测区123452.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旱多风沙 ②气温年较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夏季 ④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⑤伏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解析 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春旱多风沙。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D自我检测区123453.与黄淮海平原气象灾害自然原因不相关的因素是( )
A.水热条件不稳定 B.地处沙源地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解析 黄淮海地区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旱灾。B自我检测区123454.下列关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和海南等
B.本区多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C.本区经济水平高,防灾能力强,灾害绝对损失小
D.本区多受台风灾害的影响解析 本区经济发达,灾害绝对损失较大。C自我检测区123455.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分析回答问题。自我检测区12345自我检测区12345(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可以推测A年我国是______。
①南涝北旱 ②北涝南旱
(4)该地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旱 ②涝 ③盐碱 ④风沙自我检测区12345解析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应充分利用A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对气候指标的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如由气温变化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应位于温带地区。大风天气多出现在春季,而此时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所以易产生春旱。又如由降水量可知,该地A年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而黄淮海平原正常年份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两月,由此可见,A年夏季风势力弱,来得晚,我国是南涝北旱。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2)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9月,夏季干旱
(3)①
(4)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