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2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2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9 14:51:46

文档简介

1、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初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学生对生物课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生物知识已经从最初的直观形象化逐渐深入,越来越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本节讲授的内容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生活中,学生对尿的排出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在哪形成的,又是经过怎样的途径排出的等知识还不清楚,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借助于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来辅助学习。
3、学生在学习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从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他们之间虽然是独立的但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尿的形成过程,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的结构等知识,认识到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常人的尿液成分与相关疾病患者的尿液成分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为我们的生活做出健康的指导意见。
通过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知识,从而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尿液的成分中如果出现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等成分,说明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研究尿液的成分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关注人类健康的意识,并对我们的生活做出健康的指导意见。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导入新课
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废物
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能全部被利用吗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排泄
自学
排泄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交流
排泄的途径
粪便的排出属于排泄吗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观察图,认识各器官的位置
泌尿系统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小组交流
泌尿系统各部的功能
3.肾单位
4.尿的排出
1.学生观察图片完成第1题 ? 2.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资料,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并结合课件进行讨论,推理、交流完成第2、3、4题。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点拨。共同总结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并概括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在完成2、3、4题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第5题。
? 4.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总结第6题。
5.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
1.肾单位的结构是怎样的?
2.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里什么变化?
3.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的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4.肾小囊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5.尿的形成过程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6.尿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
7.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80升,但是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为什么
1.尿的排出途径是怎样的?
2.排尿的意义如何?
3.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却是间歇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是以人为主题开展的,讲的是《生物圈中的人》,《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在第五章第一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为人体利用。人体的这一过程与工厂生产相类似,在消耗原料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的积累必将导致人体机能受损,故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第六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这一章节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尿的形成过程,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的结构等知识,认识到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常人的尿液成分与相关疾病患者的尿液成分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为我们的生活做出健康的指导意见。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共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是尿的形成和排出,专题二是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专题一侧重于;专题二从从汗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这种安排注意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编写思路,将人体内废物的产生与排出放在环境与生物圈的背景中,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教育。
本节课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三个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评人 : 鲍敏 学科:生物
观评对象 :马义玲 任教学科:初三生物
观评项目: 课件 教学设计
观评记录:
课件:
课件设计新颖,有创意。复习导入引住学生。列表分析尿液、原尿和血液的物质形式非常好,学生肯定会非常感兴趣。图片丰富效果较好,最后用知识填空的形式总结本课内容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中考链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再一次吸引住了学生。整个课件展示过程中始能终抓住学生的听觉、视觉,效果非常好。
导学案:
在导学案中展示了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学习本课内容。课堂巩固练习更是提升了难度,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观评人 : 张红玲 学科:生物
观评对象 : 马义玲 任教学科:初三生物
观评项目(从6项中至少选2项):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观评记录:
学生到了初三,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马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设计实用性强,对比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最后的习题设计有梯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观评人 : 张莉 学科:生物
观评对象 : 马义玲 任教学科:初三生物
观评项目(从6项中至少选2项):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观评记录:
马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课件设计中基础知识到位,条理清楚,重点明确、突出,内容落实到位,利于学生较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练习设计与中考相链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做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物质的排出属于排泄(  )
A.排出粪便 B.排尿 C.皮肤表面分泌油脂 D.分泌唾液
2.下列器官系统与排泄无关的是(  )
A.皮肤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泌尿系统
3.肾单位包括(  )
A.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盲端的膨大部分 D.囊状上皮细胞
4.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尿素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人体内调节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B.肺、皮肤和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排出尿素等含氮废物
C.在肾脏结构中,肾小囊腔、肾小管内依次流动的液体是原尿、尿液
D.尿素在原尿中一般不被重吸收
6.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收集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7.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肾小球→尿液
8.健康人么哦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对出现这种子暗想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B.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9.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减少了,这些器官是( )
A.胰脏和大肠 B.肺和肾脏 C.小肠和大肠 D.肺和肝脏
10.动物代谢研究中,常用根皮苷使肾单位中的肾小管中毒,此时尿液会出现(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蛋白质 D.葡萄糖
11.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水 ④无机盐 ⑤尿素 ⑥尿酸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2.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液、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请指出P、Q各是什么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是?????????,②是?????????,③的液体是?????????,正常情况下,主要成分为?????????、?????????和?????????等物质,⑤的液体是?????????,图中?????????具有重吸收作用,它能将全部的?????????吸收回血液。
14.下列是人体内的三种液体成分血浆、原尿、尿液的比较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ml)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93
8
0.1
0.03
0.9
B
99
0
0.1
0.03
0.9
C
96
0
0
2
0.9
(1)A液体是 ,主要功能是 。
(2)A液体与B液体相比较,B的蛋白质含量为0,原因是 。
(3)C液体与B液体相比较,C 的葡萄糖含量为0,使C的葡萄糖含量为0生理活动是 。
(4)如果一个人C中有了蛋白质或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5)C液的尿素含量均高于A液和B液,原因是 。
15.下表是人体肾单位相关某些物质的相对含量,样品A、B、C的来源见下表:
比较项目
A
B
C

90
98
96
尿素
0.03
0.03
1.80
无机盐
0.72
0.72
1.10
葡萄糖
0.10
0.10
0.00
蛋白质
8.00
0.03
0.00
(1)据图指出A、B、C中分别是哪一种液体。
A是(? )B是(? )C是(? )
(2)为什么A处的蛋白质高于B处?(? )
(3)为什么C处的尿素浓度高于B处?(? )
(4)C和B相比,C中为什么没有了葡萄糖和蛋白质?(? )
(5)如果在C中出现红细胞,你认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课件26张PPT。复习回顾1.血液的组成
2.判断三种血管的依据
3.动脉瓣、静脉瓣、房室瓣的位置及功能
4.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
5.体循环、肺循环的路径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基础知识区分排泄和排遗泌尿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比较原尿、尿液的成分排尿的意义__________排
出体外的过程。____、____和多余的___排出
体外的过程。
途径包括___、___、___。排 泄排 遗泌尿系统的组成1234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____肾小管的____血液原尿尿液血细胞
蛋白质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水
无机盐
尿素 ?过程 ?过程排尿的意义1.排出_____,调节体内____和_____
的平衡
2.维持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肾单位结构图、肾单位中两处特殊的部位尿的形成过程图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什么物质,为什么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什么物质,为什么糖尿病、肾小球炎症的症状和病因54321重点理解尿的形成123456尿液的形成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血液原尿尿液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血细胞、蛋白质
葡萄糖、无机盐
水、尿素葡萄糖、
无机盐、
水、
尿素无机盐

尿素1.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
如___、___、____及多余的____。这些
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2.排泄指排出_____、_____和多余的____。
3.排遗指的是排出__________的过程。
4.泌尿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
5. 肾脏是_____的器官,输尿管能_____,
膀胱能_______________,当尿液积累到
一定程度后,会经____排出尿液。
6、血液经______流入肾脏,再经______
流出肾脏。7.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8.每个肾脏大约有_______个肾单位。
9.每个肾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
10.肾小球是个_______球,由_________
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
管又汇集成__________。
11.出球小动脉又分支成的毛细血管缠绕
在________ 周围。
12.连接肾小球两端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13.出球小动脉两端分别连着什么结构?14.血液由________进入肾小球。
1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和_____
外,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可以通过 ______过滤到_____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
16.原尿是在什么部位形成的?
原尿的成分有哪些?
原尿是经过什么过程形成的?
原尿是谁经过滤形成的?
17.原尿由_____流入______。 18.原尿流经肾小管时,___、___、___
被_____重新吸收。
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_____。
19.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____变成
了______。
20.尿液在哪里形成?
尿液的成分有哪些?
尿液是经过什么过程形成的?
尿液是谁经重吸收形成的?
1ABCD正确错误错误错误 右图表示尿素在人体某结构内的
浓度变化,请判断该结构是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腔出球小动脉中考链接2ABCD正确错误错误错误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尿道3 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中,A—F表示相关的细
胞、器官或系统,abcd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
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1)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________(用途中字
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__。
(2)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3)物质 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4)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使B中的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
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
白质和_________的食物。45 6.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
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样品A是: ,理由是 。
样品B是: ,理由是 。
样品C是: ,理由是 。7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推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倡导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排泄和排遗、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
3.概述尿液形成与排出的过程。
4.列举人粪尿的价值,了解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及原理
5.通过识图、资料分析、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了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理解肾单位的结构与形成尿液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资料分析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珍爱健康的品质。
2.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