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上册精选期中考试模拟卷A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上册精选期中考试模拟卷A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21 21: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上册精选期中考试模拟卷A
满分:120分 范围:第1-3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以下列数值为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4,7 B.3,3,6 C.5,8,2 D.4,5,6
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
B.对顶角相等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4.如图,若△ABE≌△ACF,且AB=5,AE=3,则BF的长为(  )
A.3 B.2 C.5 D.2.5
5.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2∠B=3∠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尺规作图痕迹显示的是(  )
A.作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B.作∠AOB的平分线
C.连接EN,则△CEN不是等腰三角形
D.作CN∥OA
7.已知a>b,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2>b+3 B.﹣4a>﹣4b C.m﹣a<m﹣b D.am>bm
8.在Rt△ABC中,∠C=90°,BC=9,AC=12,则AB的长为(  )
A.10 B.13 C.15 D.16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1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20 B.25 C.20或25 D.不确定
10.关于x的不等式x﹣a>1有且只有三个负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4<a<﹣3 B.﹣4≤a<﹣3 C.﹣5≤a<﹣4 D.﹣5<a≤﹣4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11.如图,数字代表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12.如图,在△ABC中,BF、CF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F作EG∥BC分别交于点AB、AC于点E、G.若AB=10,AC=12,则△AEG的周长为    .
13.若关于x的不等式(3﹣m)x<3﹣m的解集为x>1,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与AC的中垂线DE交于点E,过点E分别作AB,BC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若AM=2cm,NB=5.2cm,则BC的长为    cm.
15.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5×5的网格中,点A,B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在小方格的顶点确定一点C,连接AC和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方格图中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有    个.
16.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5BC的平分线与∠A5CD的平分线交于点A6,得∠A6,则∠A6=   .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
17.(6分)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F=EC.求证:△ABC≌△DEF.
18.(8分)解不等式组:并把不等式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19.(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AD是高,∠BAC=80°,∠EAD=10°,求∠B的度数.
20.(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A(﹣1,5),B(﹣1,0),C(﹣4,3).
(1)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其中A1,B1,C1分别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
(2)直接写出A1,B1,C1三点的坐标:A1   ,B1   ,C1   ;
(3)在y轴上画出点P,使得PA+PB最小.
21.(10分)鸿志中学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在国庆节前夕,准备组织学生为学校编织大、小两种中国结装饰校园,若编织2个大号中国结和4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22米,若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和3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14米.
(1)求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和1个小号中国结各需要彩绳多少米?
(2)鸿志中学决定编织以上两种中国结共60个,编织这两种中国结的彩绳长不超过230米,那么该中学最多编织多少个大中国结?
22.(12分)如图,已知AC=BC,点D是BC上一点,∠ADE=∠C.
(1)如图1,若∠C=90°,∠DBE=135°,求证:
①∠EDB=∠A;
②DA=DE.
(2)如图2,请直接写出∠DBE与∠C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总有DA=DE成立.
23.(12分)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果∠BAC=90°,则∠BCE=   °.
(2)设∠BAC=α,∠BCE=β.
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上册精选期中考试模拟卷A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选项A、C、D均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选项B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B.
2.以下列数值为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4,7 B.3,3,6 C.5,8,2 D.4,5,6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解答】解:A、4+2=6<7,不能组成三角形;
B、3+3=6,不能组成三角形;
C、5+2=7<8,不能组成三角形;
D、4+5=9>6,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D.
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
B.对顶角相等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直线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断.
【解答】解: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B、对顶角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
故选:A.
4.如图,若△ABE≌△ACF,且AB=5,AE=3,则BF的长为(  )
A.3 B.2 C.5 D.2.5
【分析】根据△ABE≌△ACF得AE=AF,结合BF=AB﹣AF,解答即可.
【解答】解:∵△ABE≌△ACF,
∴AE=AF,
∵BF=AB﹣AF,AB=5,AE=3,
∴BF=5﹣3=2.
故选:B.
5.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2∠B=3∠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判断求解.
【解答】解:①∵∠A+∠B=∠C,∠A+∠B+∠C=180°,
∴∠C=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A:∠B:∠C=1:2:3,∠A+∠B+∠C=180°,
∴,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③∠A=90°﹣∠B,即∠A+∠B=90°,则∠C=180°﹣90°=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A=2∠B=3∠C,
∴,
∴,
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C.
6.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尺规作图痕迹显示的是(  )
A.作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B.作∠AOB的平分线
C.连接EN,则△CEN不是等腰三角形
D.作CN∥OA
【分析】根据作图得出△ODM≌△CEN(SSS),得出∠MOD=∠NCE,得出OA∥CN即可.
【解答】解:连结EN,
在△ODM和△CEN中,

∴△ODM≌△CEN(SSS),
∴∠MOD=∠NCE,
∴OA∥CN,
故选:D.
7.已知a>b,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2>b+3 B.﹣4a>﹣4b C.m﹣a<m﹣b D.am>bm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a>b,∴a+2>b+2,不一定有a+2>b+3,不符合题意;
B、∵a>b,∴﹣4a<﹣4b,不符合题意;
C、∵a>b,∴﹣a<﹣b,∴m﹣a<m﹣b,符合题意;
D、∵a>b,当m=0时,∴am=bm,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Rt△ABC中,∠C=90°,BC=9,AC=12,则AB的长为(  )
A.10 B.13 C.15 D.16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解:在Rt△ABC中,∠C=90°,BC=9,AC=12,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
即AB的长为15.
故选:C.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1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20 B.25 C.20或25 D.不确定
【分析】依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①当10为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②当5为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对于每一种情况,分别求出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然后再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定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而再求出其周长即可.
【解答】解:依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①当10为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0、10、5,
∵10+5>10,符合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5=25;
②当5为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5、10,
∵5+5=10,不符合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
故选:B.
10.关于x的不等式x﹣a>1有且只有三个负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4<a<﹣3 B.﹣4≤a<﹣3 C.﹣5≤a<﹣4 D.﹣5<a≤﹣4
【分析】先求出解集,然后根据正数解的情况得到参数的取值,根据解的情况求出参数的取值.
【解答】解:∵x﹣a>1,
∴x>a+1,
∵关于x的不等式x﹣a>1有且只有三个负整数解,
∴x的负整数解有:﹣1,﹣2,﹣3,
∴﹣4≤a+1<﹣3,
解得:﹣5≤a<﹣4,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11.如图,数字代表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5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8+17=25,再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出边长.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平方=17,一条直角边的平方=8,
由勾股定理可知:斜边的平方=8+17=25,即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5.
∴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
故答案为:5.
12.如图,在△ABC中,BF、CF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F作EG∥BC分别交于点AB、AC于点E、G.若AB=10,AC=12,则△AEG的周长为  22 .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BF=∠EFB,∠GFC=∠GCF,进而可得EF=EB,FG=GC,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和线段的和差解答即可.
【解答】解:∵EG∥BC,
∴∠EFB=∠FBC,∠GFC=∠FCB,
∵BF、CF分别平分∠ABC和∠ACB,
∴∠EBF=∠FBC,∠GCF=∠FCB,
∴∠EBF=∠EFB,∠GFC=∠GCF,
∴EF=EB,FG=GC,
∵AB=10,AC=12,
∴△AEG的周长=AE+EF+FG+AG=AE+EB+AG+GC=AB+AC=10+12=22,
故答案为:22.
13.若关于x的不等式(3﹣m)x<3﹣m的解集为x>1,则m的取值范围是  m>3 .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可得答案.
【解答】解:不等式(3﹣m)x<3﹣m的解集为x>1,
∴3﹣m<0,
解得:m>3.
故答案为:m>3.
14.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与AC的中垂线DE交于点E,过点E分别作AB,BC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若AM=2cm,NB=5.2cm,则BC的长为  7.2 cm.
【分析】根据题意,连接AE、CE,由DE垂直平分AC得到AE=CE,BE平分∠MBC,EM⊥BM,EN⊥BC,则EM=EN,∠M=∠ENC=90°,即可证明Rt△AME≌Rt△CNE(HL),则AM=CN=2cm,即可得到BC的长.通过等边代换计算即可.
【解答】解:连接AE、CE,如图:
∵DE垂直平分AC,
∴CE=AE,
又∵EM⊥BM,EN⊥BC,BE平分∠MBC,
∴∠M=∠ENC=90°,EM=EN,
∴Rt△AME≌Rt△CNE(HL),
∴AM=CN=2cm,
∴BC=BN+CN=BN+AM=5.2+2=7.2(cm),
故答案为:7.2.
15.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5×5的网格中,点A,B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在小方格的顶点确定一点C,连接AC和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方格图中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有  6 个.
【分析】分两种种情况,CA=CB,BA=BC.
【解答】解:如图所示:
分两种种情况:
当C在C1,C2,C3,C4位置上时,AC=BC;
当C在C5,C6位置上时,AB=BC;
即满足点C的个数是6,
故答案为:6.
16.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5BC的平分线与∠A5CD的平分线交于点A6,得∠A6,则∠A6=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A1CD=∠A1+∠A1B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C=∠ABC,∠A1CD=∠ACD,然后整理得到∠A1=∠A,同理可得∠A2=∠A1,…从而判断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一半,然后表示出∠An即可解答.
【解答】解:∵A1B平分∠ABC,A1C平分∠ACD,
∴∠A1BC=∠ABC,∠A1CA=∠ACD,
∵∠A1CD=∠A1+∠A1BC,
即∠ACD=∠A1+∠ABC,
∴∠A1=(∠ACD﹣∠ABC),
∵∠A+∠ABC=∠ACD,
∴∠A=∠ACD﹣∠ABC,
∴∠A1=∠A,
∠A2=∠A1=∠A,…,
以此类推,∠An=∠A,
∴∠A6=∠A=.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
17.(6分)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F=EC.求证:△ABC≌△DEF.
【分析】根据BF=EC,可以得到BC=EF,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利用SSS证明△ABC≌△DEF即可.
【解答】证明:∵BF=EC,
∴BF+FC=EC+FC,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18.(8分)解不等式组:并把不等式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分析】分别解两个不等式,再取公共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解答】解:解不等式①: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
解不等式②:
去分母得:1+2x>3x﹣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4,
系数化为1得:x<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1.
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19.(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AD是高,∠BAC=80°,∠EAD=10°,求∠B的度数.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C=9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E=BAC=4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D是高,
∴∠ADC=90°,
∵AE是角平分线,∠BAC=80°,
∴∠CAE=BAC=40°,
∵∠EAD=10°,
∴∠CAD=30°,
∴∠C=60°,
∴∠B=180°﹣∠BAC﹣∠C=40°.
20.(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A(﹣1,5),B(﹣1,0),C(﹣4,3).
(1)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其中A1,B1,C1分别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
(2)直接写出A1,B1,C1三点的坐标:A1 (1,5) ,B1 (1,0) ,C1 (4,3) ;
(3)在y轴上画出点P,使得PA+PB最小.
【分析】(1)按照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作图即可;
(2)根据图形即可作答;
(3)连接AB1,交于y轴于点P,连接BP,即可找到P点.
【解答】解:(1)按照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作图1如下:
△A1B1C1即为所作;
(2)根据(1)的图形可知:A1(1,5),B1(1,0),C1(4,3);
故答案为:(1,5),(1,0),(4,3);
(3)P点即为所求,如图2,
21.(10分)鸿志中学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在国庆节前夕,准备组织学生为学校编织大、小两种中国结装饰校园,若编织2个大号中国结和4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22米,若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和3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14米.
(1)求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和1个小号中国结各需要彩绳多少米?
(2)鸿志中学决定编织以上两种中国结共60个,编织这两种中国结的彩绳长不超过230米,那么该中学最多编织多少个大中国结?
【分析】(1)设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需要彩绳x米,编织1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y米,根据编织2个大号中国结和4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22米,若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和3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14米,再建立方程组解题即可;
(2)设该中学编织m个大中国结,根据编织这两种中国结的彩绳长不超过230米,再建立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设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需要彩绳x米,编织1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y米,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需要彩绳5米,编织1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3,
答:编织1个大号中国结需要彩绳5米,编织1个小号中国结需要彩绳3;
(2)设该中学编织m个大中国结,根据题意得,
5m+3(60﹣m)≤230,
解得m≤25,
所以该中学最多编织25个大中国结.
答:该中学最多编织25个大中国结.
22.(12分)如图,已知AC=BC,点D是BC上一点,∠ADE=∠C.
(1)如图1,若∠C=90°,∠DBE=135°,求证:
①∠EDB=∠A;
②DA=DE.
(2)如图2,请直接写出∠DBE与∠C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总有DA=DE成立.
【分析】(1)①根据∠ADE=∠C=90°,得到∠EDB+∠ADC=90°,∠A+∠ADC=90°,证明即可;
②在AC上截取CF=CD,连接FD,证明△AFD≌△DBE(ASA)即可得到DA=DE;
(2)在AC上截取CM=CD,连接MD,证明△AMD≌△DBE即可得到.
【解答】(1)证明:①∵∠ADE=∠C=90°,
∴∠EDB+∠ADC=90°,∠A+∠ADC=90°
∴∠EDB=∠A;
②在AC上截取CF=CD,连接FD,如图1,
∵∠C=90°,
∴∠CFD=∠CDF=45°,
∴∠AFD=135°=∠DBE,
∵AC=BC,
∴AC﹣CF=BC﹣CD,即:AF=BD,
由①知:∠A=∠BDE,
在△AFD和△DBE中,

∴△AFD≌△DBE(ASA),
∴DA=DE;
(2)解:当时,总有DA=DE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在AC上截取CM=CD,连接MD,
在CA上截取CM=CD,
∵AC=BC,
∴AM=BD,
∵∠ADB=∠A+∠C,∠ADB=∠ADE+∠BDE,∠ADE=∠C,
∴∠A=∠BDE,
∵∠CMD=90°﹣∠C,
∴∠AMD=90°+∠C,
当∠DBE=90°+∠C 时,∠DBE=∠AMD,
∴△AMD≌△DBE(ASA),
∴AD=DE.
23.(12分)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果∠BAC=90°,则∠BCE= 90 °.
(2)设∠BAC=α,∠BCE=β.
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分析】(1)先用等式的性质得出∠CAE=∠BAD,进而得出△ABD≌△ACE,有∠B=∠ACE,最后用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①由(1)的结论即可得出α+β=180°;
②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DAE=∠BAC,∠BAC=∠BAD+∠DAC=∠EAC+∠DAC;
∴∠CAE=∠BAD;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B=∠ACE;
∴∠BCE=∠BCA+∠ACE=∠BCA+∠B=180°﹣∠BAC=90°;
故答案为90°;
(2)①由(1)中可知β=180°﹣α,
∴α、β存在的数量关系为α+β=180°;
②当点D在射线BC上时,如图1,
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ABD≌△ACE(SAS);
∴∠ABD=∠ACE,
∴β=∠BCE=∠ACB+∠ACE=∠ACB+∠ABD=180°﹣∠BAC=180°﹣α,
∴α+β=180°;
当点D在射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2,
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ABD≌△ACE(SAS);
∴∠ABD=∠ACE,
∴β=∠BCE=∠ACE﹣∠ACB=∠ABD﹣∠ACB=∠BAC=α,
∴α=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