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战国开始
公元前475年
春秋开始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开始解体,向封建社会过渡
封建社会
夏朝建立
原始社会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时代特征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在版图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统一等。
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交流和融合,在华夏认同的观念基础上,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地主阶级主导国家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和服役;
秦朝建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掩于地下2000多年的兵马俑就此惊艳世界。
若你去过兵马俑,你是否注意过,兵马俑其实都朝向一个方向?
东
方
六王毕,四海一
——秦统一中国
壹
1.秦灭六国的过程
任务一:请阅读课本,找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并思考原因?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原因: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2.秦灭六国的原因
Q1: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是秦实现了统一?
国力方面:
商鞅变法为秦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策略方面:
秦王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p52相关史事:
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欣赏韩非得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用人方面:
秦王嬴政任用贤才。
Q2:如果没有秦,天下会统一吗?
春秋前期形势图(公元前722年)
春秋后期形势图(公元前482年)
2.秦灭六国的原因
战国后期形势图(公元前270年)
“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
民心方面:
人民企盼结束战乱,统一是大势所趋。
总结: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人民企盼结束战乱,统一是大势所趋。
历史基础: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君主个人: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才。
3.秦灭六国的影响
秦朝形势图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地位)
提示:秦国和秦朝有何区别?
材料:(自春秋以来)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天下初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嬴政,你有何烦恼?
烦恼一:寡人功绩高于三皇五帝,“王”之称呼,不配寡人。若名号不更,不足以称成功。且东周开始后,王室衰微,这种现象不能再发生!
烦恼二:国事太杂,寡人每天平均需看一百二十多斤的奏折,政治、军事、监察各个方面都得亲自来。
烦恼三:如今秦朝版图远超西周,地方治理该采用何种方式?分封制是否还能实行?
烦恼四:六国存在时间过久,已有自己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各地交往非常困难。
烦恼五: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威胁统治。
创制度,固统一
——秦巩固统一
贰
1.政治方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一:称号不尊贵。可能有王室衰微现象。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解决措施
德高三皇
功盖五帝
Q:皇帝制度如何确保不会出现王室衰微现象?(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额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
特点1:皇权至上
以前“朕”是“我”的意思,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能自称“朕”。除此外,皇帝命令称“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
特点2:皇帝独尊
1.政治方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二:国事太多,一人难以处理。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解决措施
皇帝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宗正
廷尉
治粟内史
少府
典客
奉常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监察
军事
行 政
最高统治者
三公
九卿
中央政府
Q:三公九卿制度如何确保不会出现王室衰微现象?(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特点: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1.政治方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三:版图大,地方该如何治理?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解决措施
Q:为何地方上不再实行分封制?
对比项 分封制 郡县制
管理者任职方式
权力
与中央关系
影响
世袭
皇帝任免
可在领地内再分封,拥有土地、军队等
依据中央命令管理地方,行政事物皆需上报
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
容易割据一方,威胁天子统治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中央集权)
1.政治方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三:版图大,地方该如何治理?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解决措施
秦朝形势图
郡(守)
县(令)
地方政府
乡、里、亭
郡县制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
②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政治方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或长)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行政
监察
军事
中央集权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
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
2.文字方面:
烦恼四:六国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人政令都看不懂。
命李斯等制定统一文字小篆。
解决措施
意义:
①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②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文字
3.经济方面:
烦恼四:六国有自己的货币、度量衡,交易起来十分困难。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解决措施
统一货币、度量衡
度
量
衡
一尺约23.1cm
一斤约258g
一升约202ml
意义:促进经济发展。
4.交通方面:
烦恼四:六国车轨和道路宽窄不一,原有车辆在其他地区都无法通行。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解决措施
意义:
促进交通发展,有利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秦朝交通示意图
5.军事方面:
烦恼五:边疆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威胁秦朝统治。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解决措施
意义:
有利于扩展疆域,巩固边防。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朝形势图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西到陇西
东至东海
秦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统一中国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原因:民心所向;商鞅变法;秦王雄才
意义:结束分裂;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开凿灵渠
秦统一中国
时间:公元前221年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皇帝制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课堂小结:
从辽东至陇西,自长城至南海,
数百年间干戈不止,纷争不休。
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每一张都迥异的面目,
是曾披坚执锐的赳赳雄狮,
也是曾被生离死别嗟磨的血肉躯体。
他们为天下的统一而努力,也见证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
自此,秦时明月,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不灭的光。
1.(2024·北京)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琅琊刻石( 局部)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C
A
3.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管职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军机大臣
4.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A
D
正逢统一大业完成十周年庆典之际的公元前231年,晴川和几个宫女被特许外出购物,她们走在秦国都城长安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晴川和几个姐妹看中了一盒胭脂,在几番讨价还价之后,老板非常勉为其难的让她们以五个刀币买走。正当几个姐妹准备转身离开之时,隔壁粮店门外的大车挡住了她们的去路。伙计们正忙着卸下车上从南边拉来的粮食并用陶量称着粮食重量,门边的账房先生不停地换算着秦楚两国不同的重量单位,以免老板经济损失。
“咣咣”一声锣声从皇城方向传来,秦始皇带领着主管行政的太尉、主管军事的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的丞相等三公九卿,以及分封到全国刚刚赶回京城的各地诸侯一行外出巡游来了。街上的行人顿时纷纷跪地膜拜,晴川淹没在人群之中……
公元前211年
咸阳
秦朝
历史辨析
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圆形方孔钱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历史穿越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