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2 08: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 河中漱广②, 夹岸崇深③, 倾崖返捍④,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 鼓若山腾⑧, 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潮阻绝 哀转久绝
C.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断句(段两处)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6)古来共谈:
(2)夏水襄陵: (7)五色交辉:
(3)沿溯阻绝: (8)四时俱备:
(4)良多趣味: (9)实是欲界之仙都:
(5)林寒涧肃: (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的气氛,【乙】文用猿鸣渲染了清晨 的气氛。
8.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乙】文则是“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①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③,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色:形状。②成就:轮廓。③信宿:两三日。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乙文画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断句有误的一项( )
南 岸 重 岭 叠 起A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B 形 如 人 负 刀 C牵 牛 D人 黑 牛 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甲】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②。
巫峡③啼猿数行泪,衡阳④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⑤上秋帆远⑥,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②谪(zhé)居:贬官的地方。③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④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⑤青枫江:地名,在花溪。⑥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乙】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丙】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灏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②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④涡诡⑤,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⑥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②杏:深邃朦胧的样子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砧,捣衣石。
14.甲诗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郦道元曾经在《三峡》中引用古民谣曰:“ , 。”
15.诗歌尾联劝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惜别的 ,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 的展望,显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
16.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良多趣味 良: (2)属引凄异 引:
(3)惟川蜀最奇 惟: (4)嗜奇之士恨焉 恨:
17.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18.【乙】【丙】两个语段中三峡和川蜀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19.为了突出山的特点,两文共同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乙】【丙】文中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20.“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后引申出多种义项,请为【乙】文中“信哉”的“信”选择正确的义项。( )
A.确实 B.讲信用 C.音讯,消息 D.相信
21.下列对《三峡》《河水龙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中的“绝”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断,后者意为消失。
B.甲文引用渔人歌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C.“信哉!”一句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对河水冲破岩石、具有非凡力量的惊叹。
D.乙文画波浪线句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河水临空泻落、奔腾向前的气势。
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古 之 人 有 言 水 非 石 凿 而 能 入 石。
2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24.两文中的水有何共同特征?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两个语段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从两文中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25.这两篇文章需选入一个栏目,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栏目是下面哪一项( )
A.《国家宝藏》 B.《地理·中国》 C.《远方的家》 D.《舌尖上的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三峡》全文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①灭②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夹岸崇深,倾崖返捍③,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④,鼓若山腾,浚⑤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①高阜:高山。②灭:淹没。③返捍:这里指相倚相撑。④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⑤浚:同“骏”,疾速、疾驰。
2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河出孟门之上 古之人有言 D.往来遥观者 花之隐逸者也
27.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其 水 尚 崩 浪 万 寻 悬 流 千 丈 浑 洪 赑 怒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29.【乙】文中与【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句?
30.【甲】文写的是长江之水,【乙】文写的是黄河孟门之水,两者有什么相同点?两者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飞漱其间( ) (4)哀转久绝( )
3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瞿塘峡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唐故變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變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濒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匹练:一匹白绢。②盎(àng):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③滟濒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
3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发大溪口( )
(2)仰视天如匹练然( )
(3)盖言难辨也( )
34.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35.陆游到瞿塘峡可能是夏季吗?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徐霞客游记》节选)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3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沿溯阻绝 溯:( )
(2)属引凄异 引:( )
(3)不及返顾 顾:( )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泪然下泻。
3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3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请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屼立①,即石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二十日晨雾尽收。出天池,趋文殊台。四壁万仞,俯视铁船峰,正可飞舄②。山北诸山,伏如聚蚁。匡湖洋洋山麓,长江带之,远及天际。因再为石门游,三里,度昨所过险处,至则容成方持贝叶③出迎,喜甚,导余历览诸峰。上至神龙宫右,折而下,入神龙宫。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境也。循旧路抵天池下,从歧径东南行十里,升降于层峰幽涧;无径不竹,无阴不松,则金竹坪也。诸峰隐护,幽倍天池,旷则逊之。复南三里,登莲花峰侧,雾复大作。是峰为天池案山,在金竹坪则左翼也。峰顶丛石嶙峋,雾隙中时作窥人态,以雾不及登。
——《徐霞客游记》节选
【注释】①屼(wù)立,高耸秃立。②飞舄(xì),指神仙来去。舄,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③贝叶:即贝多树叶。形如棕榈,产于印度,云南西双版纳也有。其叶可当纸,佛教徒常用以写经,故亦称佛经为“贝叶”。
4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B.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C.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D.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4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B.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C.余稔知石门之奇 稔:熟悉。
D.导余历览诸峰 导:导致。
4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侧面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B.【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C.【乙】文记载了作者游览庐山的山峰和小溪的景色,并抒发自己的观感。
D.【乙】文写得非常精彩,主要表现在对山峰的细致描摹上。
43.翻译下列句子。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境也。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又北径新城县,桐溪水注之。水出吴兴郡于潜县北天目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溪水南出永康县。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悬百余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其水分纳众流,混彼东逝,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有删改)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绝(2)良多趣味(3)下注数亩深沼(4)浮响无辍
45.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限两处)
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
4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47.甲乙两文中描写的山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8.乙文最后“山水之趣,尤深人情”的意思是山水之趣,更能加深人的情感。请你结合甲文中的内容来理解这句话。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1)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2)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3) ,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①累颐物②,悟衷散赏。
注释:①荡:涤荡,消除 ②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49.将【甲】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1)
(2)
(3) ,
5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 虽:
(2)林寒涧肃 肃:
(3)千翼竞来 竞:
(4)鸡鸣不已 已:
51.给【乙】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B.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C.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D.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52.与“归飞之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菊之爱 B.无丝竹之乱耳 C.山川之美 D.何陋之有
5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绿嶂百重,青川万转。
54.【甲】【乙】两文都有写到“猿”,请结合选文分析各自的作用。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观古文之胜景·品先贤之心境”专题学习活动。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晓其意·赏自然美景】
55.郦道元游三峡闻“高猿”的啸声“属引凄异”,那① 的猿声,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陶弘景写“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② 跳出水面,突出了环境的生机勃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56.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功。“林寒涧肃”的意思是① ,渲染了三峡凄清寂寥的环境氛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意思是② ,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明其志·悟作者情感】
57.《三峡》中的郦道元道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隐含着归隐的志趣。他们都用文字,写出了自己的真情。《渡荆门送别》中哪些诗句是诗人真情的流露?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句:
理解:
58.《三峡》与《答谢中书书》在写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试找出其中一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材料一: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二: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二》)
5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折而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
B.材料一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都写到了猿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见石子鳞鳞”中的“鳞鳞”,“潜鳞了然”中的“鳞”和《岳阳楼记》中“锦鳞游泳”的“鳞”都代指鱼。
D.材料二中“浩浩”和“晶晶”用词巧妙,大田水面阔大和小田精致闪亮相互映衬。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是一个文化宝库,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发生于此,有白帝城托孤、昭君屈原故里、神女峰传说等。
B.“曦”文中指太阳,在古代还有很多的别称,如金乌、东君、羲和、刑天等;月也有很多别称,如冰轮、金蟾、婵娟、夸娥等。
C.“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亭小巧,多为开敞式;台高起,可观景;楼多层,兼具实用和文化功能;阁造型灵活,多用于藏书、阅文。
D.柳树以优美的形态,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重要的观赏树种,在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广泛种植应用于防洪护堤。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6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62.小诚发现,两文在写景顺序、语言风格、情感上有较大差异,值得探究。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最奇者为石梁。长不计丈,狭仅盈尺。潜蛇窥而甲惊①,飞鸟过而魄堕。青苔十层,去履不啮;飞瀑万仞,来目未眩。遂休神于蓝桥②,啸咏于碧涧。至鱼鳖啖③其影,而步不移;猿猱摄其神,而坐不返。盖浑浑乎身世两忘焉。
(节选自洪亮吉《游天台山记》。有删改)
【注】①甲惊:蛇的鳞片都害怕得竖起来。②蓝桥:桥名,传说是唐裴航遇仙女处。此处以蓝桥比喻石梁。③啖(dàn):吃,此处引申为“戏弄”。
6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中的“襄”是“冲上、漫上”的意思,写出了夏水暴涨,水势浩大的样子。
B.“素湍绿潭”中的“素湍”指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表现了江水的明净轻快。
C.“属引凄异”中的“属引”是“接连不断”的意思,强调猿猴很多,一个接一个,叫声凄惨悲凉。
D.“去履不啮”中的“不啮”在这里指“不硌脚”,突出了石梁上青苔之厚。
6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5.【甲】文段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请结合【甲】文第③段分析其中的“趣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6.【甲】【乙】两个文段都有对山的描写,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句子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潜蛇窥而甲惊,飞鸟过而魄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6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素湍绿潭( ) (3)属引凄异( )
6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选自《水经注·江水》)
6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入西陵界/任意东西 B.其石彩色/秦王色挠
C.略尽冬春/略无慕艳意 D.泠泠不绝/来此绝境
7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 水 纡 曲 而 两 岸 高 山 重 障 非 日 中 夜 半 不 见 日 月
71.我国长江三峡以险著称,但在三峡上却建了很多大型水电站,例如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建水电站?请你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分析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清荣峻茂( )
(3)属引凄异( )
7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③。其水尚奔浪万寻④,悬流千丈,浑洪⑤赑怒,鼓若山腾⑥,浚波⑦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魄:心魂。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⑤浑洪:水势浩大。⑥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⑦浚波:大的波浪。
7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迄于下口 相与步于中庭
C.念无与为乐者 往来遥观者 D.古之人有言 非驷马之追也
7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夹 岸 崇 深 倾 崖 返 捍 巨 石 临 危 若 坠 复 倚
76.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②,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③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换骨岩:山峰名,下文的“幔亭峰”也是山峰名。③土人:当地人
7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然业已上登
7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7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80.(1)甲文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特点,夏水 ;春冬水色碧绿明澈,水流和缓;秋水肃杀寒凉。
(2)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用原文回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①,若罗浮②,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③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②罗浮:山名,在广东博罗县境内东江之滨,相传罗山自古有之,浮山由海浮来,与罗山并体,故名。③磴:石头台阶。④瀹(yuè)茗:烹茶。
8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至于夏水襄陵( ) (2)属引凄异( )
(3)余年来观瀑屡矣( ) (4)古松张覆( )
8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春冬之时 天台之瀑 B.飞漱其间 其体不适
C.而磴级纡曲 博学而笃志 D.当时建此亭者 卿今者才略
8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84.同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甲】文和【乙】文的第三、四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雾一样飘在空中。 3.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②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5.(1)阙:同“缺”,空隙、缺口。 (6)共:共同。
(2)襄:冲上、漫上。 (7)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绝:隔断。 (8)四时:四季。
(4)良:甚,很。 (9)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5)肃:肃杀,凄寒。 (10)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6.(1)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月亮。
(2)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7. 凄凉萧瑟 生机勃勃(意思相近即可) 8.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9.D 10.C 11.C 12.(1)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湍急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三日,还能望见它。(2)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13. 迂回曲折 侧面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
14.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5. 愁怨忧伤 乐观豁达 16. 甚,很; 延长; 只; 遗憾。 17.(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 18.三峡的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三峡的水:夏天大和急,春冬清静和清澈;
川蜀山:奇特险峻,高山不见顶,山谷绝险;
川蜀水: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 19.侧面描写
甲“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侧面描写,以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突出山峰的高峻;
乙“跨马行,则竹问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运用了侧面描写,以人骑马多日行走,仰头看不见山顶,突出川蜀山峰的高峻连绵。
20.A 21.D 22.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23.巨大的岩石高高耸立,好像要坠落而下,但又因依靠着山崖(悬在半空)。 24.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示例:甲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乙文:示例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示例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25.B
26.C 27.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28.(1)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2)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石头。 29.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30.两水都既盛且速。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1. 空隙、缺口 太阳 冲荡 消失 3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3. 出发 好像 表达 34.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35.不可能。因为甲文提到,夏季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漫上丘陵,说明水位很高。乙文“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说明水位不高。所以可以推断陆游不可能夏季到瞿塘峡。
36. 逆流而上 延长 看,回头看 就是 37.(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38.D 39.(1)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2)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40.C 41.D 42.A 43.(1)每次到了,天刚放晴或是下霜的早晨,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2)奔流的山涧水声有如雷鸣,松树竹林相互荫映,这是山峡中玄妙而寂静的地域。
44.(1)断(2)很 (3)向下 (4)停(息) 45.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 46.(1)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2)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的树龄,称为翔凤林。 47.①山势高峻;②山多;③山势陡峭;④水流湍急;⑤都有飞瀑;⑥周边植被茂盛。 48.示例一:甲文观赏了三峡山高,水清,树荣,草盛等优美的景色后,产生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甲文中每至晴初霜旦时候,人听到高猿长啸,泪水会沾满了衣裳,就是山水加深了人的情感。(任选一个回答即可)
49. 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50. 即使 肃杀,凄寒 竞相,争相 停止 51.C 52.C 53.(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2)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54.甲文写猿猴的叫声悲哀婉转,体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肃杀的氛围,暗示了三峡船夫渔民的悲惨生活。乙文写猿猴企水,画面富有动感,给山林增加了生机与活力,侧面体现了山的陡峭,流露出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5. 接连不断 争相 56. 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57. 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理解:这句话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58.两文都从俯仰结合的角度勾勒美景。例如:《三峡》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则仰观山间景色;“高峰入云”仰视山峰的巍峨,“清流见底”俯视河流的清澈,俯仰之间,山川的景色赋有变化,更加灵动。
59.C 60.B 61.译文:它的上面是望湖亭,远望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如像积雪没有消融。
断句: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62.写景顺序:材料一先写山,再按季节变化写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材料二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逐步展开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语言风格:材料一凝练大气,材料二清新细腻。情感上:都有对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材料一多了一层凄美悲凉之感。
63.C 64.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65.①潭低,柏高,高低成趣;②倒映着各种景物的潭水、山峰上的松柏是静态,飞溅着浪花的急流、飞速冲荡的悬泉瀑布是动态,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③“素”“绿”色彩清新;④“绿潭”“倒影”“绝”“怪柏”“悬泉”“瀑布”形状各异。 66.甲文段中的句子通过正面描写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表现了山势连绵不断的特点。乙文段中的句子通过写“潜蛇”的鳞片都害怕得竖起来,“飞鸟”飞过也会害怕得魄落胆破,从侧面表现了石梁之险峻。
67. 同“缺”,空隙、缺口 急流 延长 68.(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69.A 70.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71.①水流湍急,“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地势险要,“两岸高山重障”“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③水量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2. 完全 茂盛 延长 73.(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即使骑着飞快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74.C 75.夹 岸 崇 深/倾 崖 返 捍/巨 石 临 危/若 坠 复 倚。 76.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三峡》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77.(1)逆流而上 (2)已经 78.A 79.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80. 大而湍急 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
81. 冲上、漫上 延长 多次 覆盖,遮蔽 82.A 83.(1)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瀑布不是不奇特,但是游览的人都暴晒在烈日下,蹲坐在危险的山崖上,不能悠闲地观赏。 84.甲文按照逻辑顺序描写景物: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流速急的夏水,再写水势渐小、渐弱的春冬季节的水,最后写秋天的林寒涧肃;乙文的第三、四段主要按空间顺序,以游踪为线,依次描写游览过程中看到的美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