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9月份月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 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
2.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英《虎门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亦即藉(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英国通过该条款获得了( )
A.协定关税权 B.军舰在长江自由航行的特权
C.领事裁判权 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对下图圆明园遗址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期间
B.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见证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6.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7.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1851年,一场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爆发。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英鸦片战争的进程 B.火烧圆明园的影响
C.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D.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10.《复兴之路》解说词提到:“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新的气象”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1.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3.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对将士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这一豪言壮语践行于( )
A.鸦片战争 B.黄海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列强的侵略由沿海向腹地推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学习西方逐步推动沿海的发展
16.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明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以上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该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什么?(2分)
(3)请列举出该运动中创办的两个军事工业。(4分)
(4)该运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2分)
18.(16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年)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入侵国家。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的“它”体现了中国哪一阶级的反抗斗争?结合所学,请举一例说明“它”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4分)
(3)材料三中“责难朝鲜”发生于哪一年?“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什么?(4分)
(4)请简要说明材料四中其中一位英雄的事迹。他们共同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19.(14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互市高楼鬼岛连,挟山奇货通天智。洋烟流毒剧堪哀,茶药曷换洋米来。一林昌彝《广州采风杂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指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6分)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为“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2)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4分)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3)材料三出自什么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颁布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后期又写出了哪一文件?(6分)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带领庞大的船队遍历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海岸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沿途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清朝前期,实行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交交流,导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大量权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客观上促使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开放与交流”角度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缺考填涂标记
八年级历史9月份月考试题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注 意 事 项 1、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 2、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3、不得在打分框内书写、涂抹。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一、 选择题 (48分)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D
二、 非选择题 (52分)
17. (12分) (1)(4分) (2)(2分) (3)(4分) (4)(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页)
18. (16分) (1)(4分) (2)(4分) (3)(4分) (4)(4分)
19. (14分) (1)(6分) (2)(4分) (3)(6分)
20. (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2页(共4页)9月份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5.CACBA 6-10.BABCA 11-15.CCCBB 16.D
17.(1)洋务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2)自强、求富
(3)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1)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农民阶级;抗击华尔洋枪队
(3)1894年;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4)事迹: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中炮牺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精神: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
(2)英国、法国(只要答出英法两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20.示例观点:开放与交流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中国历史,开放与交流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便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与交流的一个辉煌篇章。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展现了明朝的海上实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明朝得以吸收外部世界的先进文化和科技,推动了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然而,到了清朝前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被严重限制。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内的稳定,但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与闭塞。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中国错失了学习先进文化和科技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虽然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但也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挫折,但它也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摆脱封闭状态,重新走向开放与交流的道路。
综上所述,开放与交流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