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六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
日期:×××
3.课 文 赏 析
2.课 文
1.生 词
目
录
本课生词
①
寇
kòu
②
副
fù
③
榴
liú
④
弹
dàn
⑤
抡
lūn
⑥
贯
ɡuàn
本课生词
①
棋
qí
②
悬
xuán
③
沸
fèi
④
涧
jiàn
⑤
雹
báo
⑥
屹
yì
本课生词
①
屈
qū
②
绷
běnɡ
③
崎
qí
④
岖
qū
⑤
呱
ɡuā
⑥
嗖
sōu
课文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课文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ɡ)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qí 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课文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课文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课文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课文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ɡuā)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课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课文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课文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不挠。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妙西镇人,中国共产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193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1938年5月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课文赏析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1.概述课文主题思想
课文赏析
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课文赏析
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课文赏析
不能。因为“战士”仅仅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 , 含有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这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所以应该称为“壮士”。
4.可不可以把课文题目中的“五壮士”换成“五战士”?为什么?
课文赏析
课文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这样描写,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5.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巩固训练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绷
běnɡ
bēnɡ
绷着脸
绷带
横
hénɡ
hènɡ
横行霸道
蛮横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寇
冠
(敌寇)
(冠军)
副
福
(一副手套)
(幸福)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崎岖-
激动-
坚强-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惊慌
平坦
平静
软弱
心不在焉
犹豫不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