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年均回报率为5.72%,而国内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是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国内工业发展面临挑战 B.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本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
2.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十八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见下图)。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②“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③西方完成工业革命
④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当时的果阿被称“东方的罗马”。果阿的变迁折射出( )
A.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 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
C.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 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5.如图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军官与面带笑容的女子》。图中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海狸皮是欧洲探险家和亡命徒用欧洲的火绳枪、南美的银子甚至中国的茶叶从美洲印第安人手里换来的。这反映出( )
A.全球贸易的逐步开展 B.荷兰主导了海外贸易
C.奢侈品的需求量增加 D.荷兰在美洲殖民扩张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
A.汉城奥运会宣传海报 B.故宫博物院
C.泰姬陵 D.圆明园
7.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8.WTO(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WTO( )
A.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获益最大 D.使缔约国丧失国内立法自主权
9.自明朝末期起,中国的米价就出现了多次明显的变化,有学者估算在1641—1840年的200年中,中国的米价从每公石47.11公分银增加为90.19公分银,上涨了几乎1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 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10.茶传入欧洲后,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B.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生活结构
C.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兴趣爱好 D.改变了欧洲人的建筑艺术风格
11.“哥伦布大交换”是生态史学的一种观点,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下列有关表述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黑奴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劳动力来源
B.中国的丝绸瓷器开始传入欧洲大陆
C.美洲的玉米、马铃薯丰富了世界的餐桌
D.天主教信仰由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
12.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这说明( )
A.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 B.全球物种大交换影响社会生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葡萄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
13.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的喜爱
B.企业已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C.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
14.163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中国瓷器36万件,第二年运回中国砂糖约500吨。一时间质地精良的中国商品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品,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 B.欧洲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东方奢侈品开始流入欧洲 D.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发展
15.某班同学正在筹备以“运河”为主题的课堂展示活动,以下内容中与C地运河相匹配的是( )
①是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是埃及的经济生命线,历史上曾被英国控制
③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④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16.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企业在进入伊斯兰教国家时,会按照当地风俗供应特定产品;可口可乐根据中国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推出生肖产品,迅速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同。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A.跨国公司逐渐弥合文化分歧 B.文化心理影响市场行为
C.地方特色文化阻碍生产经营 D.国际分工承载文化交流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著,孟丽译《咖啡馆的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全球贸易蓬勃发展,中国茶叶全面进入欧洲饮食版图,“下午茶”成为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茶馆在西欧城镇中不断涌现,构成公共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俄罗斯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茶叶带来的中英两国贸易巨额逆差,勾勒了旧世界格局的不稳定结构,成为英国发起鸦片贸易和侵华战争的伏笔。
——据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茶叶在英国广受欢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茶的传播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率先沟通了地中海贸易圈、大西洋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在新构建的贸易网络中,商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葡萄牙人实行垄断贸易,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不惜使用武力。结果,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逐渐衰落,长期经营印度洋贸易的阿拉伯人也败下阵来。作为大西洋贸易的开创者,葡萄牙人率先在殖民地推行出口导向的经营模式,在南美洲经营种植园,为满足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又进行奴隶贸易。这一模式被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采用,在新大陆各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由此得以确立。于是,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虽然葡萄牙的优势地位并没有维持太久,但它的若干举措却在后来者那里得到继承和强化,其结果则是带来规模更大的武力征服,更为强大的垄断性商业组织——大型股份制商业公司——的建立。除香料、奴隶贸易之外,新兴的茶叶、丝绸、皮毛等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世界贸易的重心越来越向欧洲倾斜,并使其获取了最为丰厚的利润。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在近代早期世界贸易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早期世界贸易体系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解题思路近代早期世界贸易体系形成的影响。
19.茶文化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使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1214年,荣西将自己所著的《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
——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
——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
(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异同。
(2)解题思路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607年 荷兰船队从爪哇运送绿茶到澳门
1610年 中国茶叶转运欧洲,开欧洲饮茶风气
1618年 中国茶叶从西北陆路输入俄罗斯
1650年 饮茶风气传到英国,进入咖啡馆
1657年 英国有咖啡店出售由荷兰转口的中国茶叶,每磅售价6—10英镑,只有贵族宴会才能饮用
1678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把4717磅茶叶从万丹运到美洲各地,使饮茶风气进一步扩大
1690年 波士顿最先出售中国红茶
1712年 波士顿的包尔斯东药房出售中国绿茶
1784年 美国快轮开始直接从我国运载茶叶回国,之后我国茶叶大量输入美国,饮茶风气遍及美国各地
——根据陈椽《茶业通史》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欧美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末至18世纪美洲茶叶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资本投资回报率来看,投资于国外明显比投资于国内高,这会导致英国资本外流,使国内工业发展缺乏充足的资本,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现象会导致资本外流而非外资流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政府并没颁布限制资本流动的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美国只是在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在金融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尚落后于英国,故D项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国际流通的主要商品,如中国丝绸等流通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地区,体现了亚洲地区在当时依然具有优势,C项正确。黑奴贸易主要涉及欧洲、美洲和非洲地区,并未遍布全世界,排除A项;材料仅能看见白银在全球流通,看不出美洲白银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②正确;材料“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可知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是在明中叶,①错误,AD选项排除。西方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40年代,③错误,C选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可知,果阿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这说明果阿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折射出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是由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图中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海狸皮是欧洲探险家和亡命徒用欧洲的火绳枪、南美的银子甚至中国的茶叶从美洲印第安人手里换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画中军官戴的海狸毛皮帽子,以及海狸皮的来源,反映出的是早期全球贸易的开展。在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商人通过与美洲印第安人的交易获取海狸皮,这显示了不同大陆之间的商品和资源交换,这种交换是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一部分A项正确;荷兰在17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但这段描述并没有特别指出荷兰主导了海外贸易,排除B项;段描述更侧重于全球贸易的开展,而不是奢侈品需求的增加,排除C项;材料反映荷兰参与全球贸易的情况,没有涉及荷兰在美洲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宣传海报是以韩国传统舞蹈扇子舞为基础设计的,五个扇子象征奥运的五环,圆形象征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A项正确;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排除B项;泰姬陵修建于二战之前,排除C项;圆明园是清朝的建筑,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选B项。实现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目前该目标尚未实现,A项错误。该规定并非只针对发展中国家,材料体现不出其对发展中国家最有利,C项错误。D项错在“丧失”一词,各缔约国均具有立法自主权。
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641—1840年的200年中,中国的米价从每公石47.11公分银增加为90.19公分银,上涨了几乎1倍”反映米价上涨、每公分银所能购得之米逐步减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白银的购买力下降,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外来作物逐渐大量种植,材料所述这一现象与外来作物大量种植无关,排除A项;大米产量上升可能会带来米价下跌,排除B项;这一现象与土地兼并状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可知,欧洲国家的茶园可以打保龄球、赛马、赌博等,这说明饮茶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娱乐生活,A项正确;材料所述饮茶影响了欧洲人饮食生活结构,但“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生活结构”的说法夸大化,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兴趣爱好”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改变了欧洲人的建筑艺术风格”的说法也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洗A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哥伦布大交换”“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的餐桌,故C项正确。黑奴成为美洲劳动力来源,故A项排除。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丝绸瓷器已经传入欧洲大陆,故B项排除。天主教信仰由欧洲传入美洲和亚洲,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西班牙经营跨太平洋的贸易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状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球物种大交换对墨西哥人生活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是西班牙人而非葡萄牙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奢侈品以及生活习俗在英国流行,而英国商人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位和时尚,开发出本国生产的“奢侈品”,这说明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项正确;“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喜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英国开发出本国奢侈品不等于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时间质地精良的中国商品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品,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可知,17世纪30年代,中国商品大量运往欧洲,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这说明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商品大量运往欧洲,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而不是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商品大量运往欧洲,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而不是欧洲社会奢靡之风盛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商品大量运往欧洲,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而不是东方奢侈品开始流入欧洲,排除C 项。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是苏伊士运河,其沟通地中海,红海等海域,是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①正确;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经济生命线,历史上曾被英国控制,②正确;苏伊士运河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④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③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确,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伊斯兰教国家,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企业会按照当地风俗供应特定产品,可口可乐根据中国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推出生肖产品,这些都顺应了当地消费者的风俗和文化情感需求,说明文化心理影响市场行为,B项正确;“弥合文化分歧”的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企业借鉴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扩大了生产经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分工,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中国茶叶大量销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精英的示范效应;英国茶叶广告的推动作用;咖啡馆提供了饮茶场所;英国“下午茶”习俗逐渐形成。
(2)影响:经济方面: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发展;加速对外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财富积累;
文化方面:推动了茶文化的创新;激发了文艺作品创作;社会方面:促进女性解放;推动了欧洲社会阶层重构;
生活方面:有利于生活民主化;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解析:(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为近代英国。 原因:根据材料“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可知新航路开辟,中国茶叶大量销往英国;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根据材料“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可知社会精英的示范效应;根据材料“1658年9 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可知英国茶叶广告的推动作用;咖啡馆提供了饮茶场所;根据材料“下午茶’成为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可知英国‘“下午茶”习俗逐渐形成。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为近代英国。 影响:根据材料“英国的伦敦、俄罗斯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可知经济方面: 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发展;加速对外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根据材料“下午茶成为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可知文化方面:推动了茶文化的创新;激发了文艺作品创作;根据材料“茶馆在西欧城镇中不断涌现,构成公共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方面:促进女性解放;推动了欧洲社会阶层重构; 生活方面:有利于生活民主化;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18.答案:(1)促进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推动了商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构建出口导向的经营模式,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2)欧洲国家率先沟通了全球性贸易;伴随着侵略扩张和垄断;欧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3)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商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葡萄牙在近代早期世界贸易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 葡萄牙率先沟通地中海贸易圈、大西洋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在新构建的贸易网络中,商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葡萄牙人实行垄断贸易,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不惜使用武力”得出是促进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推动了商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根据葡萄牙人率先在殖民地推行出口导向的经营模式,在南美洲经营种植园,为满足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又进行奴隶贸易。这-模式被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采用,在新大陆各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由此得以确立,于是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得出构建出口导向的经营模式,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近代早期世界贸易体系的特征根据葡萄牙率先沟通了地中海照界图大羊贸易圈在新构建的贸易网络中”得出欧洲国家率先沟通了全球性贸易;根据“ 结果则是带来规模更大的武力印度洋贸易圈更为强大的垄断性商业组织大型股份制商业公司根据“ 世界贸易的重心起正服,的建立”得出伴随着侵略扩张和垄断来越向欧洲倾斜,并使其获取了最为丰厚的利润”得出欧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近代再起世界贸易体系形成的影响根据“ 葡萄牙率先沟通了地中海贸易圈大西洋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在新构建的贸易网络中,商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得出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商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动;根据“ 世界贸易的重心越来越向欧洲倾斜,并使其获取了最为丰厚的利润”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19.答案:(1)同: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异: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贾活动;日本茶叶以自身栽培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
(2)意义: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提供了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生活;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1)异同:同: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可知,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依据材料一“‘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材料二“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可知,都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异: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荣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可知,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贾活动;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可知,日本茶叶以自身栽培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依据材料一“《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材料二“(美国茶)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可知,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依据材料一“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材料二“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可知,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
(2)意义: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结合所学可知,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依据材料一“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材料二“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提供了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生活;依据材料一“‘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材料二“(速溶冰茶的)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答案:(1)特点:荷兰最早开展茶叶贸易;欧洲饮茶之风最先出现在英国;殖民特权公司推动茶叶贸易和饮茶风气扩大至美洲;茶叶曾作为保健品出售;传入欧美的茶叶品种多样。
(2)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与中国直接开展茶叶贸易的美洲国家。
原因: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获得胜利(或答:美国独立),英国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势力被削弱;美洲饮茶之风历史悠久而且盛行。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特点:据材料“1607年,荷兰船队从爪哇运送绿茶到澳门”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最早开展茶叶贸易;据材料“饮茶风气传到英国,进入咖啡馆”可知,欧洲饮茶之风最先出现在英国;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把4717磅茶叶从万丹运到美洲各地,使饮茶风气进一步扩大”可知,殖民特权公司推动茶叶贸易和饮茶风气扩大至美洲:据材料“波士顿的包尔斯东药房出售中国绿茶”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曾作为保健品出售;据材料“波士顿最先出售中国红茶”“波士顿的包尔斯东药房出售中国绿茶”可知,传入欧美的茶叶品种多样。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美洲。变化:据材料“美国快轮开始直接从我国运载茶叶回国,之后我国茶叶大量输入美国,饮茶风气遍及美国各地”可知,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与中国直接开展茶叶贸易的美洲国家。原因: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获得胜利,英国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势力被削弱;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把4717磅茶叶从万丹运到美洲各地,使饮茶风气进一步扩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饮茶之风历史悠久而且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