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服装”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3. 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积累。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 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积累。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青树下的小学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任务单
一、聚焦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美丽的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更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教师课件出示第一单元篇章页)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
一起来看看本单元我们将学习哪几篇课文吧。(教师课件出示课题,学生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
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还要体验习作的乐趣。什么是新鲜感呢?大家尝试去关注一些有特色、自己感兴趣的、优美的词句。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学习生字
1、本课的十个认读字你都会读了吗?快来读一读吧。(教师课件出示本课的二类字,并范读。)
2、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准吗?(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让学生读。)
早晨 坪坝 穿戴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飘扬 朗读 摔跤 孔雀 粗壮 影子 凤尾竹 洁白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太不理解的呢?(学生发言,教师重点指导:坪坝、凤尾竹等词,渗透一些理解、识记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大家可以用: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的步骤先去观察一下这些生字,并试着书写一下。
②在书写生字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呢?(指名说一说,有条件可让学生范写)
③重点指导“晨、服、装”等字,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要注意的点。
“晨”的上部要扁,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服”左窄右宽,月字旁要写得窄而长,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折钩。
“装”上半部分是“壮”,写在上半格,略扁,右上角的“士”上横要长,下横要短。
④请同学们在预学单上正确书写这几个生字。
三、初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我们先来说说词语,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画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跟读。(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词语,并简单说说为什么。)
生1:我觉得“铜钟”这个词很新鲜,因为我们这儿上课、下课都是音乐,他们却是敲铜钟。
生2:我觉得“凤尾竹”这个词很新鲜,它名字很好听,婀娜多姿的身影吸引了我。
生3:我觉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些民族的名称很特别。
3、我听到有的同学提到了民族,你们了解这些民族吗?老师也想去了解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向学生介绍:这些民族都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作者吴然就是云南人,他的许多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云南,走进自然的大门。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课文里提到的有善跳孔雀舞的傣族人,爱唱歌的景颇族人,有热情好客的阿昌族人,还有爱种茶、爱喝茶的德昂族人。这么多民族的小学生齐聚这所学校,这里该是多么热闹啊!)
4、请同桌交流,说说你画出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预设一: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教师课件出示这段文字,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2)师小结:想要把长句读好了,首先要读得正确,不能加字也不能丢字。我们还要关注这句话中的三个“从”字和“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在逗号,句号的地方要停顿,长句的中间也要稍微停顿换气。老师把要停顿的地方用一条斜线标出来了。
课件出示: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3)大家再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读的真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预设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谁能按老师刚才教的方法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
预设三: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这么快就把长句子读的又通顺又流利。
四、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尝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1 ):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
第二部分( 2、3 ):写同学们上课和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 4 ):总写学校的美丽可爱,表达作者的自豪和赞美。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分段的,并将每一段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课文先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们在学校里 (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学校的美丽可爱,赞美大青树下的下小学)。
5、你看,只要我们把每个段落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段意合并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认读和书写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还读熟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那些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
(二)作业
1、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认真读课文,想想文中还有哪些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1)上学路上、来到学校的情景
(2、3)上课、下课的情景
(4)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
段意合并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谁来说一说呢?(指名答) (课件出示课文结构图,学生根据课文结构图来回答)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的情景(1)
上课、下课的情景(2、3)
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 (4)
课文结构理清楚了,这节课我们就从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这四个方面,来感受一下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吧!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感受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到新鲜?感到这所学校与众不同?(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学生交流。
(1)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民族不同等方面去讲述,如文中描写的事物:绒球花、太阳花等。)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去回答:我觉得(......)这个词语/句子有新鲜感,读了这个词语/句子,我仿佛看到了......(眼前所浮现的情景/想象的画面)。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重点强调绒球花、太阳花,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词)
(2)过渡:大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畅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大家注意这个句子里的三个“向”,像这样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结构的句式组成的句子,就叫排比句。读了这个句子,我们能够感受到同学们天真可爱,有礼貌,热爱祖国。请你再来读一读吧!
②像这样的句式在第一自然段中还有没有?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
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三个“从”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读着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从四面八方走来,齐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这样的句子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画面感很强。
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我们的学校吗?
学生展示:
早晨,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还有有____________。
你们说得真好!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就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子。
(二)感受上课时
1、同学们,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一说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请你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2、他们上课的情景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找到了吗?
对了,就是“安静”,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啊!
3、哪些句子能突出上课的安静呢?
课件出示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4、请你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你一定能读出上课时的安静。想要读出上课的安静,老师建议大家读得平缓、轻盈一些。
指名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动物的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去想、去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树枝不摇了,静静地在那儿听同学们读课文,鸟儿不叫了,停在树枝上,也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蝴蝶不飞了,停在花朵上,好像也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猴子,它们平时最喜欢上蹿下跳,这时候也停下来,好奇地听同学们读课文。我猜这时,它一定在想:我要安静下来,可不能打扰同学们上课啊!)
这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猴子啊!瞧!它们听得多认真,都忘了自己该做的事了。我们知道植物、动物是不会听的,可此时此刻它们却像人一样听得那么认真,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手法就叫拟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突出了窗外的安静,更衬托出了学生们上课时的专心。这样的写法真新鲜。
(三)感受下课后
1、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说说同学们下课后的场景吗?
生1:我知道下课后的场面是热闹的,读的时候应该欢快一些。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学生朗读。
生2:读了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下课后同学们在大青树下嬉戏玩耍的情景。他们有的在跳孔雀舞,有的在摔跤,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就连小动物们也赶来给他们加油助威。大青树下一片欢声笑语,真热闹啊!
生3:同学们在大青树下自由自在地玩,小动物们也赶来看热闹,这里仿佛成了动物们的乐园,这里的动物跟人的关系一定非常好。
2、人与动物多么和谐,多么欢乐啊!用你的朗读把大家也带到热闹的画面中去吧!
3、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赞美道:(课件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四、美景结尾,升华情感
(一)作者带给了我们这么多有新鲜感的句子,把这所特别的小学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可爱美好。难怪作者久久不忍离去,最后还被这所小学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你能读出赞美、热爱之情吗?
(二)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配乐朗读。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2、学生交流,感悟特别之处。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又有何感悟呢?(提示学生按“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的先后顺序说一说。)
(结语)同学们,跟随着作者吴然的脚步,我们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了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他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学习、玩耍,那欢乐、祥和的画面不知不觉就留在了我们心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借助课后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来说一说。
2、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景美
可爱 上课 安静 欢乐、祥和
下课 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