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粤沪版新教材1-4章)(A3考试版A4版原卷+答案及解析+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粤沪版新教材1-4章)(A3考试版A4版原卷+答案及解析+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2 09:52:53

文档简介

奥沪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5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14~1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16.[ A ] [ B ] [ C ]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              .
18.      ,      。
19.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       ;      。
21.       ;              。
22.      。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
24.(2分)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1)       。       ;
(2)       ;       ;
(3)       。
26.(1)       ;
(2)       ;
(3)       ,       ,       ;
(4)       。
27.(1)①      。②      。
③       。       。
(2)       。(3)       。
28.(1)       。(2)      。
(3)       。
(4)①      ;②      。
(5)       。(6)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综合应用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9.(6分)
(8分)
(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5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14~1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2分)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星光闪闪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答案】
【解析】、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
、星光闪闪,属于光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2.(2分)关于如图甲、乙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图甲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图乙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解析】、甲图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故错误;
、小孔成像能成等大的像,也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像,故错误;
、甲图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乙图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错误;
、解释乙图中的桥在水中的倒影的现象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故正确。
故选:。
3.(2分)如图所示,站在商场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商场的地面 B.商场的墙壁
C.运行的自动扶梯 D.商场的天花板
【答案】
【解析】、以商场的地面为参照物时,小明和商场的地面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变化,则小明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以商场的墙壁为参照物时,小明和商场的墙壁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变化,则小明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以运行的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小明和运行的自动扶梯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则小明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
、以商场的天花板为参照物时,小明和商场的天花板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变化,则小明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4.(2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美丽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关于节气与物态变化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C.“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答案】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正确;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正确。
故选:。
5.(2分)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想要在校园附近路段安装一个交通标志,则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中最恰当的是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答案】A
【解析】、如图表示禁止鸣笛,防止笛声影响学生学习,故符合题意。
、如图表示限速,汽车运动的速度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如图表示禁止停车,是否停车对生学习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如图表示限重,汽车是否超载对生学习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6.(2分)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答案】
【解析】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能看到甲球能弹起,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出声音,泡沫塑料不能弹起,故错误,正确。
故选:。
7.(2分)根据图中温度计和停表,及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读数为
B.图中所示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图中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D.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答案】
【解析】.图中温度计分度值,数值往下变大,说明是零下,则示数是,故错误;
.图中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示数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错误;
.图中刻度尺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使用时,物体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故错误;
.分针指在之间,偏向,读数为,大盘的分度值是,秒针指在,因此秒表读数为,故正确。
故选:。
8.(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答案】
【解析】、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故错误;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光的折射的普遍规律,故错误;
、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故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
故选:。
9.(2分)关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是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则的音调比的低
B.若图乙是水沸腾的图像,说明当时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高
C.若图丙是物质熔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固态时是晶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解析】、如图甲可知,相同时间内,振动2.5次,振动1次,比振动的快,则的音调比的高,故错误;
、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所以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错误;
、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温度达到时,持续加热而温度不变,所以为该物质的熔点,说明该物质固态时是晶体,故正确,错误。
故选:。
10.(2分)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答案】
【解析】光线是我们为了研究光的方便假想出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故正确,错误。
故选:。
1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
12.(2分)小明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发现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停止加热后“白气”又消失了。关于“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消失是汽化现象
B.“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消失是液化现象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消失会放热
D.“白气”的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吸热
【答案】
【解析】“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白气”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故正确,错误。
故选:。
13.(2分)截止2021年8月,35岁的博尔特已经退役4年,但他至今保持着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如图是2015年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答案】
【解析】、博尔特和其他运动员跑的时间相同,博尔特行驶的路程多,根据知博尔特跑得最快,故正确;
、由图可知,部分选手还没有跑完全程,无法得知具体所用时间,无法判断其最终名次,故错误;
、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利用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故错误;
、博尔特和其他运动员跑的时间相同,博尔特行驶的路程多,根据知博尔特跑得最快,所以若跑完全程,博尔特所用时间最少,故错误;
故选:。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吉他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B.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振动的弦较长时,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答案】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正确;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时,吉他弦的振动频率就不同,所以吉他声的音调就改变,故正确;
、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力度越大,响度越大,故正确;
、吉他振动的弦较长时,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故错误。
故选:。
15.(3分)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
D.深秋早晨太阳出来后雾消失
【答案】
【解析】、白雪的消融是雪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不符合题意;
、雾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是放热的,故符合题意;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是水的凝固,是放热过程,故符合题意;
、太阳出来后雾消失,是液态的雾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6.(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答案】
【解析】、乙车在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故正确;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但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都是,故正确、错误。
故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观察到附近的房屋玻璃会不停地振动,这说明声能传递       .
【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爆炸声音让窗玻璃振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18.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引吭高歌”的高指声音的      大(均填写声音的特性)。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引吭高歌的“高”是声音大,指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19.如图所示,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
【解析】由图知:
甲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乙刻度尺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20.冬季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如画般醉人的雪景,雪是       形成的;阴凉处的雪,不能被太阳直射,但也会渐渐变少,并雪地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坑,这些小坑的形成是因为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答案】凝华;升华。
【解析】冬季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如画般醉人的雪景,雪是凝华形成的;阴凉处的雪,不能被太阳直射,直接就变成了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这些小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升华。
21.湖面光可鉴人,这是因为光在平静的水面处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湖水中,看湖面上方飞翔的水鸟,潜水员将看到       (选填“变高”或“变矮” 了的水鸟的       (选填“实”或“虚” 像。
【答案】镜面;变高;虚
【解析】(1)湖面光可鉴人,这是因为光在平静的水面处发生了镜面反射;
(2)水中潜水员看海面上方飞翔的水鸟,是水鸟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进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
故答案为:镜面;变高;虚。
22.在东湖绿道上,丽丽先以行走了,又以慢跑了,请问她这内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1.6。
【解析】由题知,,;,,
由得,
前所用的时间:,
后所用的时间:,
总路程:,
总时间:,
该物体在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6。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如图所示,“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答案】
【解析】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4.(2分)如图所示,为入射光线,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题目已经过反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组装器材时,最先固定图甲中       (上中下)端的位置。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分析乙中的图像可知,一定属于晶体的是       物质;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
(3)若要在第时使物质、的温度相同,可以适当       (增加减少)物质的质量。
【答案】(1)下;;(2);保持不变(3)减少。
【解析】(1)为了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根据酒精灯固定图甲中下端的高度;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柱位置0刻度以下,故所测温度是;
(2)由图乙可知,和两种物质都在不断吸收热量,物质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即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故物质是晶体;由图线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乙可知,在第时的温度较低,使物质、的温度相同,应适当减少物质的质量,让物质温度升高得快一些。
故答案为:(1)下;;(2);保持不变(3)减少。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
(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       (选填“增长”或“缩短” 实验时间;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
(4)分析图丙中的图象可知,若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为,则为       。
【答案】(1)缩短;(2)96;(3)汽化;不变;增大;(4)5。
【解析】(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升高的温度,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温度计的示数为;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但其内能增大;
(4)由图丙得,、两组同学加热的水的初温与沸点相同,水升高的温度相同,由△得

、两组水吸收的热量关系为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故答案为:(1)缩短;(2)96;(3)汽化;不变;增大;(4)5。
27.如图甲所示,小乐同学用来探究光反射实验装置,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以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调试好实验装置,接下来小乐操作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第一步:如图乙所示,将一束光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着射向点,纸板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将纸板沿着虚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将纸板倾斜如图丁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然后将纸板沿着虚线或纸板下边缘转动任意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现象不变,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第二步:面对纸面方向,将入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靠近时,发现反射光束也随之逐渐靠近;当入射光束继续转动,超过,发现反射光束出现在另一侧并逐渐远离,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为了更精确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小乐测量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填入表中,从表格数据中可获得结论是       。在本次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1
2
3
(2)如图乙,若沿着的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线沿着的方向射出,改变入射角多次重复依旧发现相同现象,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图戊所示,再将折射角测量记录上表中。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且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折射角。
【答案】(1)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出普遍规律;(2)可逆;(3)增大;大于。
【解析】(1)①实验中将纸板向后或向下折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当入射光束继续转动,超过,发现反射光束出现在另一侧并逐渐远离,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实验通过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2)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表中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出普遍规律;(2)可逆;(3)增大;大于。
2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小明组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些。这样做的好处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4)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①      ;②      。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 ① 平均速度
段 80 2.6 0.31
段 40 1.6
段 40 ②
(5)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6)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
【答案】(1)小;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2);(3)刻度尺;(4)①时间;②0.4;(5);(6)小。
【解析】(1)时间如果较短,测量时的误差会很大,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3)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4)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除了路程还有时间,因此①是时间;
②段的平均速度为:;
(5)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图中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点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图中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6)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段的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小;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2);(3)刻度尺;(4)①时间;②0.4;(5);(6)小。
五、综合应用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9.(6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1)由得,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2)制动过程中行驶的路程:

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0.(8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图甲、乙分别是甲的和乙的图象。
求:(1)甲车秒的速度是多少?
(2)乙车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1)甲车秒的速度是;
(2)乙车运动的路程是。
【解析】(1)由图甲可得,甲车在秒的速度:;
(2)根据图乙可知:,
由可得,乙车运动的路程:

答:(1)甲车秒的速度是;
(2)乙车运动的路程是。
31.(10分)爱米一家自驾车去离家的小城游玩。开始行驶所用的时间是。求:
(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以此速度到达小城还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还需要。
【解析】(1)该车行驶所用的时间是,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小城离家,已经行驶,剩余的路程:,
车的速度不变,该车以此速度到达小城还需要的时间:。
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还需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5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14~1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2分)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星光闪闪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2.(2分)关于如图甲、乙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图甲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图乙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3.(2分)如图所示,站在商场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商场的地面 B.商场的墙壁
C.运行的自动扶梯 D.商场的天花板
4.(2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美丽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关于节气与物态变化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C.“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5.(2分)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想要在校园附近路段安装一个交通标志,则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中最恰当的是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6.(2分)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7.(2分)根据图中温度计和停表,及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读数为
B.图中所示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图中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D.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8.(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9.(2分)关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是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则的音调比的低
B.若图乙是水沸腾的图像,说明当时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高
C.若图丙是物质熔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固态时是晶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2分)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1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2.(2分)小明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发现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停止加热后“白气”又消失了。关于“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消失是汽化现象
B.“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消失是液化现象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消失会放热
D.“白气”的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吸热
13.(2分)截止2021年8月,35岁的博尔特已经退役4年,但他至今保持着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如图是2015年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吉他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B.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振动的弦较长时,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15.(3分)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
D.深秋早晨太阳出来后雾消失
16.(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观察到附近的房屋玻璃会不停地振动,这说明声能传递       .
18.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引吭高歌”的高指声音的      大(均填写声音的特性)。
19.如图所示,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       。
20.冬季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如画般醉人的雪景,雪是       形成的;阴凉处的雪,不能被太阳直射,但也会渐渐变少,并雪地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坑,这些小坑的形成是因为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21.湖面光可鉴人,这是因为光在平静的水面处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湖水中,看湖面上方飞翔的水鸟,潜水员将看到       (选填“变高”或“变矮” 了的水鸟的       (选填“实”或“虚” 像。
22.在东湖绿道上,丽丽先以行走了,又以慢跑了,请问她这内的平均速度为       。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如图所示,“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24.(2分)如图所示,为入射光线,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组装器材时,最先固定图甲中       (上中下)端的位置。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分析乙中的图像可知,一定属于晶体的是       物质;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
(3)若要在第时使物质、的温度相同,可以适当       (增加减少)物质的质量。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
(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       (选填“增长”或“缩短” 实验时间;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
(4)分析图丙中的图象可知,若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为,则为       。
27.如图甲所示,小乐同学用来探究光反射实验装置,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以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调试好实验装置,接下来小乐操作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第一步:如图乙所示,将一束光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着射向点,纸板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将纸板沿着虚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将纸板倾斜如图丁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然后将纸板沿着虚线或纸板下边缘转动任意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现象不变,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第二步:面对纸面方向,将入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靠近时,发现反射光束也随之逐渐靠近;当入射光束继续转动,超过,发现反射光束出现在另一侧并逐渐远离,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为了更精确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小乐测量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填入表中,从表格数据中可获得结论是       。在本次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1
2
3
(2)如图乙,若沿着的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线沿着的方向射出,改变入射角多次重复依旧发现相同现象,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图戊所示,再将折射角测量记录上表中。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且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折射角。
2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小明组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些。这样做的好处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4)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①      ;②      。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 ① 平均速度
段 80 2.6 0.31
段 40 1.6
段 40 ②
(5)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6)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
五、综合应用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9.(6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0.(8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图甲、乙分别是甲的和乙的图象。
求:(1)甲车秒的速度是多少?
(2)乙车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31.(10分)爱米一家自驾车去离家的小城游玩。开始行驶所用的时间是。求:
(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以此速度到达小城还需要多少时间。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5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14~1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2分)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星光闪闪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2.(2分)关于如图甲、乙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图甲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图乙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3.(2分)如图所示,站在商场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商场的地面 B.商场的墙壁
C.运行的自动扶梯 D.商场的天花板
4.(2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美丽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关于节气与物态变化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C.“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5.(2分)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想要在校园附近路段安装一个交通标志,则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中最恰当的是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6.(2分)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7.(2分)根据图中温度计和停表,及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读数为
B.图中所示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图中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D.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8.(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9.(2分)关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是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则的音调比的低
B.若图乙是水沸腾的图像,说明当时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高
C.若图丙是物质熔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固态时是晶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2分)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1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2.(2分)小明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发现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停止加热后“白气”又消失了。关于“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消失是汽化现象
B.“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消失是液化现象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消失会放热
D.“白气”的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吸热
13.(2分)截止2021年8月,35岁的博尔特已经退役4年,但他至今保持着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如图是2015年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吉他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B.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振动的弦较长时,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15.(3分)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
D.深秋早晨太阳出来后雾消失
16.(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观察到附近的房屋玻璃会不停地振动,这说明声能传递       .
18.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引吭高歌”的高指声音的      大(均填写声音的特性)。
19.如图所示,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       。
20.冬季带来的不仅是寒冷,还有如画般醉人的雪景,雪是       形成的;阴凉处的雪,不能被太阳直射,但也会渐渐变少,并雪地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坑,这些小坑的形成是因为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21.湖面光可鉴人,这是因为光在平静的水面处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湖水中,看湖面上方飞翔的水鸟,潜水员将看到       (选填“变高”或“变矮” 了的水鸟的       (选填“实”或“虚” 像。
22.在东湖绿道上,丽丽先以行走了,又以慢跑了,请问她这内的平均速度为       。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如图所示,“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24.(2分)如图所示,为入射光线,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组装器材时,最先固定图甲中       (上中下)端的位置。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分析乙中的图像可知,一定属于晶体的是       物质;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
(3)若要在第时使物质、的温度相同,可以适当       (增加减少)物质的质量。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
(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       (选填“增长”或“缩短” 实验时间;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
(4)分析图丙中的图象可知,若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为,则为       。
27.如图甲所示,小乐同学用来探究光反射实验装置,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以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调试好实验装置,接下来小乐操作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第一步:如图乙所示,将一束光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着射向点,纸板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将纸板沿着虚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将纸板倾斜如图丁所示,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然后将纸板沿着虚线或纸板下边缘转动任意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现象不变,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第二步:面对纸面方向,将入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靠近时,发现反射光束也随之逐渐靠近;当入射光束继续转动,超过,发现反射光束出现在另一侧并逐渐远离,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为了更精确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小乐测量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填入表中,从表格数据中可获得结论是       。在本次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1
2
3
(2)如图乙,若沿着的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线沿着的方向射出,改变入射角多次重复依旧发现相同现象,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图戊所示,再将折射角测量记录上表中。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且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折射角。
2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小明组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些。这样做的好处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4)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①      ;②      。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 ① 平均速度
段 80 2.6 0.31
段 40 1.6
段 40 ②
(5)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6)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
五、综合应用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9.(6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0.(8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图甲、乙分别是甲的和乙的图象。
求:(1)甲车秒的速度是多少?
(2)乙车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31.(10分)爱米一家自驾车去离家的小城游玩。开始行驶所用的时间是。求:
(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以此速度到达小城还需要多少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