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属于长度基本单位的是
A.纳米 B.光年 C.米 D.千米
2.(2分)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B.用扫帚摊开篮球场的积水
C.在通风处晾衣服
D.利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3.(2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可降低进入人耳噪声的音调
B.隔音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C.隔音板可以吸收噪声的能量,从而改变噪声的音色
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响度
4.(2分)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水上漂浮的冰 B.清晨的薄雾 C.地面的霜 D.冬天的雪
5.(2分)小佳站在马路边,如果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
A.马路边的树 B.马路边停放的汽车
C.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马路对面的楼房
6.(2分)微信有“声音锁”功能。如图所示,主人只要对着手机屏幕读出上面显示的一串数字,微信就能自动解锁登录,但其他人读出这串数字,微信则无法解锁。“声音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7.(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8.(2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9.(2分)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关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的沸腾会停止,这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B.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做功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1.(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D.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12.(2分)一列火车的速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A.火车每小时的运动速度是
B.火车通过的路程是
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前后两次实验钢尺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
D.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钢尺发声的响度将变大
14.(2分)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
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15.(2分)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沸腾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第Ⅱ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测量工具。图中测定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橡皮的长度是 。
1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图(a)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温度,图(b)所示的是这一天的最高温度.请在图中将这两个温度表示出来。
18.图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情景②③④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表面的 有关。
20.小文同学在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于
先下降,后上升到
低于
等于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红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红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红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和小红的实验都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2.某实验小组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该组小阳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将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中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59
(2)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在第时该物质的温度是 。
(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小红同学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值,你认为 (选填:“小红”或“小阳” 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理由是 。
23.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 介质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大理石 3810
水(常温) 1500 铝(棒 5000
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
(1)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 气体中的声速。
(2)声速的大小可能跟 因素有关,依据是 。
24.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速度。
(1)小车的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 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 。
(2)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速度是 。
(3)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4)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 关。说出你的依据: 。
实验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2 较重
3 更重
25.如图所示,这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形,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 温度计;图 所示的是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酒精的熔点为、沸点为,水银的熔点为、沸点为
2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27.为了探究酒精的物态变化,小明按下列步骤进行了实验。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①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
②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的热水中,发现料袋仅鼓起一点点。
③将袋从水中取出,并向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再次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仍放入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
④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瘪了。
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1)步骤②中袋子鼓起是因为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发生了 ;
(2)步骤③和④的现象说明酒精分别发生了 、 现象;
(3)对比步骤②和③,说明小明做步骤②的目的是 。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千米时。
求:(1)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
(2)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30.(4分)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勤建号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勤建号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1)勤建号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勤建号列车以的速度穿越长度为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属于长度基本单位的是
A.纳米 B.光年 C.米 D.千米
2.(2分)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B.用扫帚摊开篮球场的积水
C.在通风处晾衣服
D.利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3.(2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可降低进入人耳噪声的音调
B.隔音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C.隔音板可以吸收噪声的能量,从而改变噪声的音色
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响度
4.(2分)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水上漂浮的冰 B.清晨的薄雾 C.地面的霜 D.冬天的雪
5.(2分)小佳站在马路边,如果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
A.马路边的树 B.马路边停放的汽车
C.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马路对面的楼房
6.(2分)微信有“声音锁”功能。如图所示,主人只要对着手机屏幕读出上面显示的一串数字,微信就能自动解锁登录,但其他人读出这串数字,微信则无法解锁。“声音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7.(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8.(2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9.(2分)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关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的沸腾会停止,这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B.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做功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1.(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D.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12.(2分)一列火车的速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A.火车每小时的运动速度是
B.火车通过的路程是
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前后两次实验钢尺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
D.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钢尺发声的响度将变大
14.(2分)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
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15.(2分)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沸腾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测量工具。图中测定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橡皮的长度是 。
1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图(a)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温度,图(b)所示的是这一天的最高温度.请在图中将这两个温度表示出来。
18.图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情景②③④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表面的 有关。
20.小文同学在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于
先下降,后上升到
低于
等于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红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红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红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和小红的实验都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2.某实验小组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该组小阳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将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中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59
(2)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在第时该物质的温度是 。
(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小红同学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值,你认为 (选填:“小红”或“小阳” 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理由是 。
23.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 介质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大理石 3810
水(常温) 1500 铝(棒 5000
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
(1)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 气体中的声速。
(2)声速的大小可能跟 因素有关,依据是 。
24.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速度。
(1)小车的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 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 。
(2)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速度是 。
(3)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4)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 关。说出你的依据: 。
实验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2 较重
3 更重
25.如图所示,这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形,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 温度计;图 所示的是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酒精的熔点为、沸点为,水银的熔点为、沸点为
2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27.为了探究酒精的物态变化,小明按下列步骤进行了实验。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①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
②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的热水中,发现料袋仅鼓起一点点。
③将袋从水中取出,并向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再次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仍放入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
④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瘪了。
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1)步骤②中袋子鼓起是因为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发生了 ;
(2)步骤③和④的现象说明酒精分别发生了 、 现象;
(3)对比步骤②和③,说明小明做步骤②的目的是 。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千米时。
求:(1)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
(2)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30.(4分)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勤建号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勤建号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1)勤建号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勤建号列车以的速度穿越长度为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题2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
16. , 。
1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 。
19. , , 。
20. 。
21.
22.(2) , 。
(3) , 。
23.(1) 。
(2) , 。
24.(1) , 。
(2) 。
(3) 。
(4) 。 。
25. 。
26.
27.(1) ;
(2) 、 ;
(3) 。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1) 。
(2) 。
(3) 。
(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
(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属于长度基本单位的是
A.纳米 B.光年 C.米 D.千米
【答案】C
【解析】在物理学中,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
故选:。
2.(2分)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B.用扫帚摊开篮球场的积水
C.在通风处晾衣服
D.利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答案】
【解析】、将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降低了温度,可减慢蒸发,故符合题意;
、用扫帚摊开篮球场的积水,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不合题意;
、在通风处晾衣服,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不合题意;
、利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不合题意。
故选:。
3.(2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可降低进入人耳噪声的音调
B.隔音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C.隔音板可以吸收噪声的能量,从而改变噪声的音色
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响度
【答案】D
【解析】、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错误;
、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降低噪声的响度,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错误,正确;
、隔音板可以吸收部分噪声的能量,降低噪声的响度,但不能改变音色,故错误。
故选:。
4.(2分)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水上漂浮的冰 B.清晨的薄雾 C.地面的霜 D.冬天的雪
【答案】B
【解析】
、水上漂浮的冰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属于液化,故不符合题意;
、清晨的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符合题意;
、地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冬天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5.(2分)小佳站在马路边,如果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
A.马路边的树 B.马路边停放的汽车
C.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马路对面的楼房
【答案】
【解析】、小佳站在马路边,与马路边的树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以马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佳是静止的,故错误;
、小佳站在马路边,与马路边停放的汽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以马路边停放的汽车为参照物,小佳是静止的,故错误
、站在马路边的小佳与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佳是运动的,故正确;
、小佳站在马路边,与马路对面楼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以马路对面楼房为参照物,小佳是静止的,故错误。
故选:。
6.(2分)微信有“声音锁”功能。如图所示,主人只要对着手机屏幕读出上面显示的一串数字,微信就能自动解锁登录,但其他人读出这串数字,微信则无法解锁。“声音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答案】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正确、错误。
故选:。
7.(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
【解析】、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正确;
、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错误;
、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错误。
故选:。
8.(2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答案】
【解析】、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用超声波检查锅炉内有没有裂纹,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9.(2分)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关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答案】
【解析】、运动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长短,速度不一定大,故错误;
、运动的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运动路程长短,速度不一定大,故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故错误;
、单位时间内,即时间相同,当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可知其速度越小,故正确。
故选:。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的沸腾会停止,这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B.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做功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解析】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停止加热,无法获得热量,所以停止沸腾。此选项正确;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此选项正确;
、打扫卫生时的尘土能看到,分子的运动是看不到的。此选项错误;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在做功冲程将汽油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选项正确。
故选:。
11.(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D.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答案】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改变响度,故符合题意;
、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不符合题意;
、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2.(2分)一列火车的速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A.火车每小时的运动速度是
B.火车通过的路程是
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答案】
【解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经过的路程,火车速度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火车在一小时内运动的路程,故正确、错误。
故选:。
二.多选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3.(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前后两次实验钢尺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
D.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钢尺发声的响度将变大
【答案】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钢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正确;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则钢尺发声的音调会发生改变;故错误;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钢尺发声的响度变大;故正确。
故选:。
14.(2分)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
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答案】ACD
【解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错误;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都是运动的,故正确,错误。
故选:。
15.(2分)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沸腾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答案】
【解析】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错误,正确。
故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测量工具。图中测定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橡皮的长度是 。
【答案】;2.50。
【解析】(1)由甲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故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起始端从开始,末端刻度值为,减去,即橡皮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2.50。
1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图(a)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温度,图(b)所示的是这一天的最高温度.请在图中将这两个温度表示出来。
【答案】
【解析】
由图知: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已知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一,也就是液柱在“0”以下5个小格处;这一天的最高温度,也就是液柱在“0”以上10个小格处;
作图如下:
18.图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
【答案】。
【解析】、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先升高后不变又升高,是熔化图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符合题意;
、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又下降,是凝固图象,并且有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图中的图象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情景②③④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表面的 有关。
【答案】表面积;温度;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比较①②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表面积不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比较①③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温度不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比较①④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的表面积相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故答案为:表面积;温度;空气流动速度。
20.小文同学在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于
先下降,后上升到
低于
等于
【答案】。
【解析】当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温度计上的酒精要蒸发,温度计示数下降,等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又从室内吸收热量,温度计示数升高,最终和室内温度相同,即,所以将温度计取出,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到。
故答案为:。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红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红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红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和小红的实验都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答案】
【解析】
小阳将装固态碘的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
小红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正确,错误。
故选:。
22.某实验小组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该组小阳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将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中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59
(2)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在第时该物质的温度是 。
(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小红同学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值,你认为 (选填:“小红”或“小阳” 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理由是 。
【答案】(1)见解答;(2)固态;48;(3)小阳;小阳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多。
【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作图如下:
(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时,此时没有达到该物质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处于固态,此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第开始熔化,到第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第物质的温度是;
(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小红同学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值,与小阳的记录相比,间隔时间过长,小阳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因为小阳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多;
故答案为:(1)见解答;(2)固态;48;(3)小阳;小阳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多。
23.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 介质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大理石 3810
水(常温) 1500 铝(棒 5000
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
(1)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 气体中的声速。
(2)声速的大小可能跟 因素有关,依据是 。
【答案】(1)大于;(2)温度;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不同。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气体中的声速。
(2)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得出:声速大小与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答案为:(1)大于;(2)温度;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不同。
24.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速度。
(1)小车的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 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 。
(2)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速度是 。
(3)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4)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 关。说出你的依据: 。
实验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2 较重
3 更重
【答案】(1)间接;;(2)0.5;(3)降低斜面坡度;(4)无;因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1)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段的路程:,所用时间:,
则段的速度:;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间接;;(2)0.5;(3)降低斜面坡度;(4)无;因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25.如图所示,这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形,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 温度计;图 所示的是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酒精的熔点为、沸点为,水银的熔点为、沸点为
【答案】水银;乙。
【解析】水沸腾实验中,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为,则温度下酒精应是气态的,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故实验中应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
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重新液化成水,因此气泡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故图乙是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
故答案为:水银;乙。
2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解析】“扬汤止沸”的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
“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27.为了探究酒精的物态变化,小明按下列步骤进行了实验。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①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吹气,塑料袋鼓起。
②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的热水中,发现料袋仅鼓起一点点。
③将袋从水中取出,并向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再次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仍放入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
④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瘪了。
请对他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
(1)步骤②中袋子鼓起是因为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发生了 ;
(2)步骤③和④的现象说明酒精分别发生了 、 现象;
(3)对比步骤②和③,说明小明做步骤②的目的是 。
【答案】(1)受热膨胀(热胀冷缩);(2)汽化;液化;(3)③步中袋子明显鼓起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而不是剩余空气受热膨胀导致。
【解析】(1)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
(2)液态的酒精由于受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形成蒸气,体积变大,故塑料袋会膨胀;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温度降低,袋内的酒精蒸汽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液态酒精,此过程放热,体积减小,故塑料袋会变瘪;
(3)对比步骤②和③,③步中袋子明显鼓起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而不是剩余空气受热膨胀导致。
故答案为:(1)受热膨胀(热胀冷缩);(2)汽化;液化;(3)③步中袋子明显鼓起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而不是剩余空气受热膨胀导致。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答案】(1)高于;(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
【解析】
(1)根据原文内容: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
(2)根据原文内容: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4)由得,
,这是声音往返走的路程,单程是海洋的深度,所以:。
故答案为:(1)高于;(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千米时。
求:(1)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
(2)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答案】(1)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为。
【解析】(1)小李骑车的时间,
由可得,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
;
(2)汽车的速度;
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
答:(1)小李骑车10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汽车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为。
30.(4分)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勤建号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勤建号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1)勤建号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勤建号列车以的速度穿越长度为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勤建号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是;
(2)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解析】(1)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知在天津西发车,到济南的时刻是,
所以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为:
;
(2)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知在北京发车,到上海的时刻是次日的,
所以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
所以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
(3)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
火车全部在隧道上时走总路程为:
;
所以火车的长为:
;
答:(1)勤建号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是;
(2)勤建号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