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长度单位换算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水分蒸发变快的是
A.给蔬菜裹上保鲜膜 B.将地上的水扫开
C.给热水杯加盖 D.把新鲜水果放入冰箱
3.(2分)现代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
①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种树木花草;②穿越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
③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人需要戴耳罩;④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乐音量调小。
上面四个描述,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其中属于防止噪声入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分)为保护水资源,国家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列实例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A.山间的云雾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打在枝头的霜 D.消融的冰雪
5.(2分)端午节当天小淋观看电视转播的划龙舟比赛时,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但实际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和“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分别所选的参照物正确的是
A.河岸和电视机屏幕 B.划龙舟的运动员和小淋
C.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 D.电视机屏幕和河岸
6.(2分)“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方法错误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D.误差的产生是与人和测量工具无关的
8.(2分)下列四幅图中,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倒车雷达 B.“超”检查身体
C.声呐测距系统 D.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
9.(2分)如图,水平地面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经过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关于物体运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段的路程小于段的
C.段的时间小于段的 D.段的速度小于段的
10.(2分)排骨米饭是青岛的特色小吃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炖排骨时,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焖米饭时,锅内米饭对外做功增加了米饭的内能
C.做好的排骨米饭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端上桌的排骨米饭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11.(2分)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12.(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制单位是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2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图丁,用更大的力敲鼓,鼓振动的幅度更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14.(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云在月亮中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白云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5.(2分)元旦放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玻璃窗的内表面
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16.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位。
17.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 。
18.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段处于 状态,段(不含点和点)处于 状态,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
19.小敏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20.夏天,人们站在电风扇下感觉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汗液蒸发,蒸发要 的缘故;但用电风扇吹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填“下降”、“升高”或“不变” 。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明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明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23.(6分)在物理课上,小杰知道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老师强调这是当气温时的速度。那么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此小杰上网查阅到了如下表所示一组数据,请观察表中的信息,帮助小杰解答心中的疑问:
声波的传播速度
介质 速度(米秒)
空气 332
340
386
水 1500
木材 3300
铁、玻璃 5000
(1) 。
(2) 。
24.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 (变大变小不变)。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答案合理即可)。
25.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此时水的温度为 ;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小明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烧瓶中,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则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 (变高变低不变);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使图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所喷撒的位置是 。
26.小萱看到妈妈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加热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能够沸腾: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7.基础问答
(1)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小篮子。篮子里放食物,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该冰箱利用了 原理保存食物。
(2)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是为了 以增大摩擦力;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其目的正好与此相反。
(3)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这是因为导线相互连接处的 较大,由 可知,相同条件下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2018年9月,沭阳县作为国内首个采用电踏车驱动实现公共自行车转型升级的城市,正式开启公共自行车模式新篇章,首批5000辆公共电踏车(如图)在城区投入试运行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电踏车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操控简单,且具备智能感知技术,正常速度为15千米时,限速20千米时,电池续航长达90千米,既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又解决了电动车超速,超载等问题,用户骑行更安全。
(1)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明放学后骑公共电踏车回家,还车后显示本次骑行里程为2.8千米,用时15分钟,求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0.(4分)聪聪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先以的速度走了,原地休息了,又用走了,最后到达学校。求:
(1)聪聪前走的路程是多少?
(2)聪聪走后的速度是多少?
(3)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长度单位换算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水分蒸发变快的是
A.给蔬菜裹上保鲜膜 B.将地上的水扫开
C.给热水杯加盖 D.把新鲜水果放入冰箱
3.(2分)现代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
①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种树木花草;②穿越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
③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人需要戴耳罩;④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乐音量调小。
上面四个描述,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其中属于防止噪声入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分)为保护水资源,国家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列实例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A.山间的云雾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打在枝头的霜 D.消融的冰雪
5.(2分)端午节当天小淋观看电视转播的划龙舟比赛时,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但实际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和“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分别所选的参照物正确的是
A.河岸和电视机屏幕 B.划龙舟的运动员和小淋
C.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 D.电视机屏幕和河岸
6.(2分)“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方法错误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D.误差的产生是与人和测量工具无关的
8.(2分)下列四幅图中,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倒车雷达 B.“超”检查身体
C.声呐测距系统 D.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
9.(2分)如图,水平地面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经过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关于物体运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段的路程小于段的
C.段的时间小于段的 D.段的速度小于段的
10.(2分)排骨米饭是青岛的特色小吃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炖排骨时,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焖米饭时,锅内米饭对外做功增加了米饭的内能
C.做好的排骨米饭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端上桌的排骨米饭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11.(2分)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12.(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制单位是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2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图丁,用更大的力敲鼓,鼓振动的幅度更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14.(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云在月亮中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白云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5.(2分)元旦放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玻璃窗的内表面
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第Ⅱ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16.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位。
17.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 。
18.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段处于 状态,段(不含点和点)处于 状态,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
19.小敏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20.夏天,人们站在电风扇下感觉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汗液蒸发,蒸发要 的缘故;但用电风扇吹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填“下降”、“升高”或“不变” 。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明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明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23.(6分)在物理课上,小杰知道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老师强调这是当气温时的速度。那么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此小杰上网查阅到了如下表所示一组数据,请观察表中的信息,帮助小杰解答心中的疑问:
声波的传播速度
介质 速度(米秒)
空气 332
340
386
水 1500
木材 3300
铁、玻璃 5000
(1) 。
(2) 。
24.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 (变大变小不变)。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答案合理即可)。
25.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此时水的温度为 ;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小明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烧瓶中,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则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 (变高变低不变);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使图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所喷撒的位置是 。
26.小萱看到妈妈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加热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能够沸腾: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7.基础问答
(1)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小篮子。篮子里放食物,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该冰箱利用了 原理保存食物。
(2)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是为了 以增大摩擦力;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其目的正好与此相反。
(3)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这是因为导线相互连接处的 较大,由 可知,相同条件下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2018年9月,沭阳县作为国内首个采用电踏车驱动实现公共自行车转型升级的城市,正式开启公共自行车模式新篇章,首批5000辆公共电踏车(如图)在城区投入试运行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电踏车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操控简单,且具备智能感知技术,正常速度为15千米时,限速20千米时,电池续航长达90千米,既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又解决了电动车超速,超载等问题,用户骑行更安全。
(1)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明放学后骑公共电踏车回家,还车后显示本次骑行里程为2.8千米,用时15分钟,求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0.(4分)聪聪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先以的速度走了,原地休息了,又用走了,最后到达学校。求:
(1)聪聪前走的路程是多少?
(2)聪聪走后的速度是多少?
(3)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题2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16. 。
17. 、 。
18.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 。
(2) 。
(3) 。
20. ; 。
21.
22.(1) 。
(2) 。
23.(6分)(1) 。
(2) 。
24.(1) 。
(2) 。
(3) 。
25. ; ; 。
26. ; 。
27.(1) 。
(2) 。
(3) 。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1) 。
(2) 。
(3) 。
(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
(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长度单位换算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故不正确,正确。
故选:。
2.(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水分蒸发变快的是
A.给蔬菜裹上保鲜膜 B.将地上的水扫开
C.给热水杯加盖 D.把新鲜水果放入冰箱
【答案】
【解析】、给蔬菜用保鲜膜包住,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液体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将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符合题意;
、给热水杯加盖,减慢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把新鲜水果放入冰箱,降低了温度,可减慢液体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3.(2分)现代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
①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种树木花草;②穿越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
③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人需要戴耳罩;④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乐音量调小。
上面四个描述,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其中属于防止噪声入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①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②穿越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需要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④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乐的音量调小一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属于防止噪声入耳的是③。
故选:。
4.(2分)为保护水资源,国家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列实例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A.山间的云雾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打在枝头的霜 D.消融的冰雪
【答案】
【解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形成的小水滴;
、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与露的形成相同,故符合题意;
、屋檐下结的冰凌是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与露的形成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与露的形成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与露的形成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5.(2分)端午节当天小淋观看电视转播的划龙舟比赛时,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但实际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龙舟始终处于屏幕上”和“小淋感觉龙舟划得很快”分别所选的参照物正确的是
A.河岸和电视机屏幕 B.划龙舟的运动员和小淋
C.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 D.电视机屏幕和河岸
【答案】
【解析】龙舟相对于电视屏幕、电视机前观众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龙舟相对于电视屏幕、电视机前观众都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龙舟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河岸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综上所述,故正确,错误。
故选:。
6.(2分)“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
【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故选:。
7.(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方法错误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D.误差的产生是与人和测量工具无关的
【答案】
【解析】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正确;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即测量方法错误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故错误;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方法也是有关的,如在估读时,误差就与测量的人有关,故错误;
故选:。
8.(2分)下列四幅图中,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倒车雷达 B.“超”检查身体
C.声呐测距系统 D.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
【答案】
【解析】、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它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不合题意;
、医生利用“超”检查身体,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不合题意;
、声呐测距系统,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不合题意;
、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扬声器的振动引起了烛焰的晃动,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
9.(2分)如图,水平地面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经过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关于物体运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段的路程小于段的
C.段的时间小于段的 D.段的速度小于段的
【答案】
【解析】、由图知,物体在段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在段做变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由图可知,段的路程大于段的,故错误;
、由图可知,段的路程等于段的路程,段时间大于段的时间,根据可知,段的速度小于段的速度,故错误,正确。
故选:。
10.(2分)排骨米饭是青岛的特色小吃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炖排骨时,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焖米饭时,锅内米饭对外做功增加了米饭的内能
C.做好的排骨米饭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端上桌的排骨米饭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答案】
【解析】、炖排骨时,锅中已沸腾的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错误;
、焖米饭时,锅内米饭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增加了米饭的内能,故错误;
、做好的排骨米饭香味四溢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正确;
、端上桌的排骨米饭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故错误。
故选:。
11.(2分)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答案】
【解析】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键,则同一琴键的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故正确,错误。
故选:。
12.(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制单位是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答案】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交通中常用的速度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故错误;
、根据可知,路程的长短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有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由于时间是否相同未知,不能判断通过路程的长短,故错误;
、一个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并且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的,这个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故错误。
故选:。
二.多选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3.(2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图丁,用更大的力敲鼓,鼓振动的幅度更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答案】
【解析】、图甲,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图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正确;
、图丙,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水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错误;
、图丁,用更大的力敲鼓,鼓振动的幅度更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故正确。
故选:。
14.(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云在月亮中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白云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答案】
【解析】
、“白云在月亮中穿行”,以月亮为参照物,白云相对于月亮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白云是运动的。故错误;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正确;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与司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汽车是静止的。故错误;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15.(2分)元旦放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玻璃窗的内表面
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
【解析】
、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雾气,故错误,正确;
、打开除雾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故错误。
故选:。
三.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31分)
16.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位。
【答案】4
【解析】用最小刻度是的刻度尺,若用作单位,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是,而小数点前面是,则小数点后依次是、、和估计值,故小数点后有4位数字。
故选:4。
17.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 。
【解析】由图知:两支温度计上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
所以左边温度计的液面在“0”的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为。
右边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高于,为;
乙故答案为:;。
18.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段处于 状态,段(不含点和点)处于 状态,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
【答案】固体;固液共存;0。
【解析】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读图可知,这种晶体在这一温度时,体积由到,明显变小,因此这是冰在熔化成水;段的温度在以下,所以处于固体状态,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故答案为:固体;固液共存;0。
19.小敏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答案】(1)表面积;(2)、;(3)、。
【解析】(1)比较、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两次实验过程;
(3)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故选、两图,通过这里能看出,此处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
故答案为:(1)表面积;(2)、;(3)、。
20.夏天,人们站在电风扇下感觉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汗液蒸发,蒸发要 的缘故;但用电风扇吹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填“下降”、“升高”或“不变” 。
【答案】吸热;不变。
【解析】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用电风扇吹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蒸发吸热现象,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故答案为:吸热;不变。
2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明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阳和小明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答案】
【解析】
小阳将装固态碘的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
小明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
由此可知,只有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正确,错误;
故选:。
2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答案】(1)(2)水已经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是因为此时水已经沸腾,温度不变,因此该物质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2)水已经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23.在物理课上,小杰知道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老师强调这是当气温时的速度。那么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此小杰上网查阅到了如下表所示一组数据,请观察表中的信息,帮助小杰解答心中的疑问:
声波的传播速度
介质 速度(米秒)
空气 332
340
386
水 1500
木材 3300
铁、玻璃 5000
(1) 。
(2) 。
【答案】(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2)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解析】对比表中声音分别在铁、木材、水、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对比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是:(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2)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24.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 (变大变小不变)。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变大;(2)0.15;(3)斜面的倾斜度小,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
【解析】(1)(2)由图示可知,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路程:,,
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的位置的路程为:,时间,
则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
因,所以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3)为了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
故答案为:(1)变大;(2)0.15;(3)斜面的倾斜度小,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
25.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此时水的温度为 ;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小明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烧瓶中,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则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 (变高变低不变);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使图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所喷撒的位置是 。
【答案】96;不变;。
【解析】(1)每一个小格代表,则示数是;
(2)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如图丙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此时烧瓶内的气压没有变化,所以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不变;
(3)在三颈烧瓶外壁喷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因此喷撒的位置是。
故答案为:96;不变;。
26.小萱看到妈妈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加热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能够沸腾: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答案】不能沸腾;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解析】
开始加热时,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不能沸腾;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27.基础问答
(1)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小篮子。篮子里放食物,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该冰箱利用了 原理保存食物。
(2)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是为了 以增大摩擦力;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其目的正好与此相反。
(3)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这是因为导线相互连接处的 较大,由 可知,相同条件下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
【答案】(1)汽化吸热;(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电阻;焦耳定律。
【解析】(1)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故“简易冰箱”的工作过程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
(2)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是由橡胶制成的,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3)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因接触不良,该处的电阻较大,
导线连接处与导线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
故答案为:(1)汽化吸热;(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电阻;焦耳定律。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到20 .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特性: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
【答案】(1)高于;(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2250。
【解析】(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故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4)由得,
,这是声音往返走的路程,单程是海洋的深度,所以海洋的深度:。
故答案为:(1)高于;(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2250。
五、计算题(共8分,29、30题各4分)
29.(4分)2018年9月,沭阳县作为国内首个采用电踏车驱动实现公共自行车转型升级的城市,正式开启公共自行车模式新篇章,首批5000辆公共电踏车(如图)在城区投入试运行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电踏车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操控简单,且具备智能感知技术,正常速度为15千米时,限速20千米时,电池续航长达90千米,既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又解决了电动车超速,超载等问题,用户骑行更安全。
(1)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明放学后骑公共电踏车回家,还车后显示本次骑行里程为2.8千米,用时15分钟,求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答案】(1)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时间为;
(2)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1)由得,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的时间:
。
(2)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
。
答:(1)电踏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时,换一次电池可正常行驶时间为;
(2)小明本次骑行的平均速度是。
30.(4分)聪聪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先以的速度走了,原地休息了,又用走了,最后到达学校。求:
(1)聪聪前走的路程是多少?
(2)聪聪走后的速度是多少?
(3)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1)聪聪前走的路程是;
(2)聪聪走后的速度是;
(3)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1)由可知,聪聪前走的路程:;
(2)由可知,聪聪走后的速度:;
(3)全程的路程:,全程所用的时间:;
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1)聪聪前走的路程是;
(2)聪聪走后的速度是;
(3)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