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把握作者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章行文线索,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张秉贵的精神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思考其时代意义。
学习目标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
作者简介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王府井百货大楼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为缩短顾客等待时间,他练就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活;发明了“接一、问二、联三”的售货方法。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
劳动模范张秉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种,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写作背景
一、梳理文章结构
(1-14段):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15-18段):张秉贵思想认识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19-20段):张秉贵精神品格的影响。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1岁
17岁
36岁
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跟顾客红过脸,吵过嘴。“一抓准,一口清”的技艺。
关于张秉贵
二、探究人物形象
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描写能表现张秉贵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语言、神态、心理、动作、外貌……
侧面描写:
其他人、事、物的衬托
作者的评价
1.文中的描写能表现张秉贵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质问后受到触动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
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二、探究人物形象
2.除了这些正面描写,文中是否还有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形象的》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细小的动作描写——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二、探究人物形象
(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二、探究人物形象
(4)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二、探究人物形象
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2段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17段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19段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诗歌
三、文本探究
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
结构
“一团火”是比喻,比喻张秉贵的服务精神
内容
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
人物
主旨
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文本探究
4.文章的第15段和16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三、文本探究
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文章特点总结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