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二单元 劳动之美 人格彰显联读 大单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二单元 劳动之美 人格彰显联读 大单元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13: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劳动之美 人格彰显
联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消息
报告文学
广义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
真实性
时效性
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特点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通讯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
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
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种类型:
作者介绍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2.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他一生都奉献给记者工作。现定居在北京。
3.叶雨婷:《中国青年报》记者。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创作背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粮食危机下,率先培育成功增产20%的超级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本文就是在这个基础下创作而成的。
袁隆平
售货“一抓准”算账“一口清”
“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
始终坚持“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没怠慢过任何一位顾客,
被亲切誉为“燕京第九景”。
张秉贵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建设中国热情空前高涨,在北京百货大楼工作的售货员张秉贵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张秉贵
颁奖词:立心天地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2018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钟扬
创作背景
钟扬,生物科学家,在植物学、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适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8年荣获“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10-2019年英雄模范人物。
钟扬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喜看,高兴地看到。稻菽,稻谷。千重浪,比喻说法,指田野中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起伏不定,像波浪一样的情形。这里特指稻谷丰收。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突出了袁隆平的贡献,副标题交代了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比喻,将火比作张秉贵接待顾客时的饱满热情。
温暖众人心,指顾客对其热情服务的满意以及用真心回馈他。
句式整齐,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探界者”钟扬
特定的称谓,对他的不同身份的概括。
对“探界者”的诠释:不安分的人生探索学习和工作的边界;把足迹延伸到青藏高原无人区,探索植物学的边界;作为导师探索教育的边界;不安于一种身份,探索科普的边界;是探寻生命的先锋探索生命的边界。
分析具体事件,从中总结出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
人物事例 精神品质 作者立场





人物事例 精神品质 作者立场





发现天然杂交水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平大度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规划并培育超级杂交稻
高度评价袁隆平的贡献
勇于担当,
不断进取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喜看稻菽千层浪
概括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对他美好品质的赞扬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热情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概括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对他美好品质的赞扬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 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地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 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概括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从学习无线电专业转向研究植物学
有主见、勇于追求
赞扬钟杨有主见,勇于追求
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为人类建立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爱岗敬业
热心博物馆和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著作
赞扬了钟杨对科学的大胆、执着追求
热心科普
赞扬钟杨在科普方面的贡献卓越、影响广泛
培养学生,鼓励、帮助西藏研究生
有担当、关爱学生
赞扬钟杨作为教育专家的责任与担当
甘为“先锋者”探索生命的边界
牺牲忘我
高度评价了钟杨的“生命高度”
“探界者”钟扬
比较三篇主人公的劳动贡献都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异同
相同处
三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都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在社会注意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同处
(1)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勇于建立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的途径,体现了对革命性科学创新的引领;
(2)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一团火”温暖无数顾客,诠释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
(3)钟扬身兼多重身份,在他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竭尽所能,致力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思考和践行生命的意义。
2018年9月18日,“张秉贵一百周年诞辰”活动在王府井大街隆重举办,以纪念这位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距离我们看似比较遥远,那么如何理解这则通讯的现实意义?
(1)张秉贵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把劳模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的崇高理想凝聚职工,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用劳模的高尚情操陶冶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文章旨在通过劳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这对于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通讯开篇为什么不写钟扬,却先写拟南芥这种细弱的草本植物?
(1)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2)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
(3)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探界者”钟扬中非常注重以言写人,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引用钟扬自己的话
引用演讲的话体现钟扬对种子采集公众的重视;引用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以及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引用《生命的高度》文章中的话,突出其奉献精神。
2.引用朋友、亲人、同事、同学的话
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引用母亲妻子的话体现其勤奋好学;引用同事的话展现他采鼠曲雪兔子的经过,体现他的不畏艰险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人物通讯的写法
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
特点
*强调报道内容事件的真实性、时效性,彰显新闻的传播价值。
*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内容选材
典型的事例
谋篇布局
小标题
叙述顺序
倒叙、插叙、补叙

让人物跃然纸上——赏析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在通讯中,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真实性,它是通讯中最丰富的表情符号。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睡去,迈步走向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写出了钟扬在工作时的外表形象,“黑色双肩包”“磨白了的牛仔裤”“宽檐帽”,写出了他为了科研脚踏实地,在高原上不但探寻种子生命的边界,也在刷新自己生命的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
有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试分析其作用。
1.对于文章本身:将众多材料分门别类,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楚。
2.对于读者而言:在通读全文前能够有一个概括性了解;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文章逻辑以及作者写作意图;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贯串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使用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英雄少年——有主见,追求自己喜欢的专业
种子达人——爱岗敬业,建立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科学队长——热心科普
“接盘“导师——关爱学生,有责任担当
生命延续——牺牲忘我,探寻生命的边界
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叙述顺序
运用多种叙述方式
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说明张秉贵是道德模范,再加以佐证。
“英雄”少年这一节插叙钟扬和妻子领证的过程,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突出其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几个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的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员的形象。张秉贵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通过叙述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科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