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400年前,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提出“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剧中主人公在人生抉择中发出的天问,其实早在1600年前,中国的一位大诗人就曾思考类似的问题:“是出仕还是归隐,这是一个问题”,在人生的抉择之路上发出追问,他是谁呢?
一、课堂导入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画面,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核心素养
二、相关知识——「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年)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做过几年小官。中年时与官场决裂,直到贫寒交迫去世。
二、相关知识——「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年)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诗歌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人尊称为“田园诗的始祖”。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相关知识——「作者介绍」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开创田园诗)
(41岁归隐田园)
(自号,门前五棵柳)
(谥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抒发了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
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
“其一”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二、相关知识——「题目解说」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不得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二、相关知识——「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二、相关知识——「写作背景」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抒发了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二、相关知识——「资料链接」
三、诵读感知
ài
zhu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īn
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四、理解诗意
【翻译】
【注释】
第一部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句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一部分
四、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2:试赏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
明确:“误落”一词,既是诗人对自己做官的感叹,又是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和厌恶。“误”字显示了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写时间之久。
第一层
四、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
明确:这两句是过渡句。“守拙归园田”点明了题目,是全诗的主旨句。“守拙”是对“适俗”而言的,从中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第一部分
四、理解诗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宅子四周围绕十几亩地,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轻柔飘升的炊烟。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打鸣。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琐杂事,静室里自有余暇。长久困守在束缚本性的俗世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翻译】
【注释】
第二部分
四、理解诗意
思考4:试从“远与近”“动与静”的角度赏析这一层的写景艺术。
明确:“草屋”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柳”“桃李”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这是近景。“远人村”“墟里烟”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画面很淡,却令人心旷神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是静景,“狗吠”“鸡鸣”等是动景,动静结合,使得田园画面活了起来,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二部分
四、理解诗意
明确:“ 樊笼”在这里比喻官场生活,即上文的“尘网”。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呼应了开头,表现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欢喜之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二部分
思考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情感?
四、理解诗意
1.《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请加以分析。
第一组大致可归纳为“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旧林、故渊”,这一组意象所对应的情境是在如“尘网”和“樊笼”里久待的诗人就是那被束缚的鸟儿和鱼儿,想回到广阔无边的森林和河流中去。诗人通过这组意象表现了自己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
第二组意象则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等,这组意象构成了这幅农家田园生活图的主体。
五、深入探究
作用:两组意象叠加,整个意境就凸显出来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在脱离黑暗复杂的官场后,惬意地享受起了清贫但纯粹自然的田园生活。短短几行诗,几个简约意象,就将诗人心中的愉悦和清新描写得自然美好、情真意切;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率真的人格品质。
五、深入探究
2.“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一幅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请反复诵读,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并赏析。
描写特色 诗句 赏析
纵横交错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写出了村居环境的层次美。
远近结合 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近景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远景显示出安详、舒缓、柔和。勾勒出村居图的淳朴、宁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情操和快慰的心情。
动静结合 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泼起来。
声色并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出了村居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
五、深入探究
3.本诗描写的农村景象实际很普通,为什么在诗人笔下显得那么美?
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更增添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诗中的描写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乡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使这些景物与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柳”“桃李”似乎是含情的。
五、深入探究
思考1:
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哪个字是题眼
五、深入探究
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五、深入探究
1、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深入探究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比喻手法。
②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五、深入探究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归向园田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五、深入探究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后哪一句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深入探究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静
动
有声衬无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结合静
思考2:
远近结合
五、深入探究
知识链接:白描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深入探究
尘网
樊笼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宁静、优美、和谐
恋
归
黑暗
官场:
厌
弃
五、深入探究
主题归纳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深入探究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拓展思考
五、深入探究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探讨:陶渊明的归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五、深入探究
课堂结语:
同学们,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希望大家都能遵循自己的内心,热烈而坚定地生活!
五、深入探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