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花季如歌》
第一课时:《青春与世界联网》
教学内容
1、演唱《青春与世界联网》
2、欣赏《听妈妈的话(男声独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学习,体会4/4拍子多变的节奏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聆听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唱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体验青春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青春无限美好”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2)欣赏歌曲《听妈妈的话》,体会母亲在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通过歌曲的学习,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无私的付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感情演唱《青春与世界联网》,并且从以青春为主题的作品中感受、体验成长的快乐。
难点:1、注意体会歌曲中多处切分音、休止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注意演唱时的声音位置要竖起来,要有一定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铺垫:
(1)听歌曲《听妈妈的话》
(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是谁演唱的?——生:周杰伦。
(3)师:你们还知道周杰伦的哪些歌曲?——生讨论回答。
(4)师:周杰伦歌曲的主要风格是:R&B,就是Rythm and Bluse的缩写。即节奏布鲁斯, 40年代末,一种从Blues音乐演变而来,直接明了、节奏明快、结合爵士与蓝调又配以响弦鼓点的音乐形式,这就是R&B。R&B保留了Blues的节拍感和力度,不同的是R&B更多的是强调了歌曲的本身而非歌曲的技巧,于是即兴的成分减少了很多。R&B采用了Blues传统的和声,通过一些重复的乐段来表现,为后来的摇滚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欣赏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依然是R&B曲调,但歌词句句真切。“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牵着一起梦游……”温暖的歌词颠覆了周杰伦以往留给人们的不羁形象。据了解,周杰伦4岁开始练琴,小时候总是羡慕其他小朋友可以去玩、看电视,他却要练钢琴,心里难免有种不公平的感觉。他把儿时小小心灵的问号写进歌词里,偶尔还有俏皮可爱的童音,浅显易懂的歌词流露出周杰伦孩子气的幽默。整首歌就像周杰伦的自传,还把近来拍电影的经历也写进歌曲里。显而易见,周杰伦是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对妈妈的孝心。周杰伦曾用妈妈的名字命名专辑《叶惠美》。据唱片公司负责人介绍,在这首《听妈妈的话》的MV中,杰伦曾想邀请妈妈入镜,但是因为妈妈太“害羞”而作罢。不过,杰伦巧妙地将与妈妈的许多合照放在MV中,使妈妈成为独一无二的女主角。正因为《听妈妈的话》每句话都写进了周杰伦妈妈的心坎里,所以妈妈叶惠美初次听时也忍不住潸然泪下。(这一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周杰伦的了解情况而删减内容,尽量把空间留给学生,如果这些内容可以从学生口中说出,比教师讲解更有说服力。)
(二)新课新授:
1、欣赏并跟唱歌曲《听妈妈的话》
(1)在跟唱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来演唱这首曲子。
(2)请同学们说说在家中你是怎么用行动来爱妈妈、听妈妈话的?(这个环节可作为一次爱的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通过亲身经历的讲解,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对自己无私的爱。)
2、学唱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
(1)师:周杰伦在歌中这样唱到:“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们,叛逆是天性,有理想,有追求是你们的权利,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乘着歌声,在网络的世界里与世界联网,与梦想成长”。
(2)听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
(3)再次聆听,要求学生无声跟唱。
(4)跟教师的钢琴轻声歌唱。
(5)师:歌曲中有多处切分音,请大家找一找,并唱准时值。——挑几处重点练习。
(6)歌曲分段,体会两个乐段不同的情感处理。P2
(7)完整演唱全曲。
(三)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铃儿响叮当
教学内容:
《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连贯、流畅的声音。]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 5 - - - | 5 -- - |……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4/4 5 5 5 5 | 5 5 5 5 | …… 板书: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 xx | xx x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第一段: 电子琴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电子琴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师: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8、讲解弱起。(B部分)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电子琴弹唱范唱全曲。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管弦乐《花儿与少年》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研究交流中经历并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而建构相关的音乐知识体系,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能感受力度、音色变化对表现音乐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的《四季歌》,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游戏引入——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弹:63 23︱63 23︱61 21︱61 21︱62 32︱62 32︱
师:a、请你根据这声音你用这动作表现出花开的样子。
b、我看到满园的花儿在悄悄开放,现在请同学们把我的表演用歌声表现出来,还是刚才的音乐(出示:三个1组 63 23 61 62 62 32)
2、先唱一唱。
3、听口令:一个组合用一组动作表示,从第一句开始换第二个动作就唱第二组合。
4、游戏开始:
听见大家的歌声,仿佛看见花开的(越来越热闹),迎来爱花一群群的人们,我的心情像春天的阳光那么灿烂……
(二)新课新授:
1、欣赏:
(1)初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回答
(2)介绍花儿:
这是根据青海民歌《四季歌》改变编的,歌词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演唱而取名《四季歌》,由于音乐的旋律非常优美,又叫“花儿与少年”,青海是花儿的家乡,每年都要举行“花儿赛唱会”,那时人山人海,赛歌场面非常激烈,有时一场花儿会连续唱上几天几夜,我们听的是改编管弦乐演奏的版本。
(3)复听:现在让我们静静的欣赏,体验这个“花儿”的优美旋律和明快的节奏。
(4)熟悉主题:
师:(哼两句),这旋律很美吗(我们来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这是四季歌的旋律,整首曲子只有9个小节,三个乐句,属于一段体。
a、我们先来看第1句,第一个音是3(我们从3开始画画他的旋律线)最后结束音是6,整个旋律有一种3↗6上扬的感觉,再划一遍。
b、第2句起是6,从这儿而开始划(唱),接着第一句的结尾,先往上然后一直往下飘啊滑低音6,和第一句相反,你上我下遥遥相对。最后都停在6这个音上,一高一低。第三句(唱)和(第2句)差不多。
c、现在请大家来唱一唱这首曲子花儿的感觉,体会上扬下滑。
(5)听全曲
师:那么这个主题,在刚才的乐曲中一共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照旋律,听、数)
▲引导学生对照旋律,听、数。
▲听后交流
(6)分段欣赏
引:这首管乐曲有些特殊,从头到尾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旋律,那么每一次都由哪个乐器为主奏乐器呢?
1、(出示)乐团指挥提示我们这四遍中有时由1把小提琴演奏主题,有时四把小提琴,有时1支小号担任主奏。
2、我们分段束听一听,不同的乐器演奏处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第一遍:听一听,第一次主旋律由谁演奏。
听后:小提琴音色细亮,飘逸——让人心旷神怡。
再听:除了小提琴的主旋律,你还听到哪个熟悉的音乐?
63 23︱62 32 61 21
3、学生唱一唱→为老师的弹奏伴唱
听,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什么?分别用在这些地方(出示组合),一直伴随着主题(……)
▲第二遍:
当主旋律第2次响起时与第一段比较一下,
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静听
听后:音色没变,还是——小提琴,只是声音响了一些,增加了小提琴的数量,这时的情绪也强烈了些。
▲第三遍:
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听
听后:小号
还有很多乐器加入了演奏,力度越来越强。
2听,除了这些变化,音乐又增加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不断重复的音组, (听时画提示)
听后:65 32︱65 32 ︱看手势唱一唱
出现在第几句的地方?
3听,什么样情景才会有这样的气势?
生说后
请你用你的动作表现你听到的感受到的情绪,当65 32出现时,可以加入跺脚的声音。
▲第一遍:
引:热烈奔放的场面渐渐平息,越来越静。(放4)这个声音和哪一段相似。
听后 生说: 熟悉的伴奏和小提琴又将我们带入怎样的画面。
再听
3、比较四遍的变化:
听完了这同中有异的四段,请大家根据刚听到的比较四段音乐在力度由发生的变化,请你用这几个力度记号来表示。
Mp mf f mp
(7)完整欣赏
力度不同,音色不同相互之间层层深入,不段丰富的四段音乐,犹如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如果和四季音乐会让你想起哪个季节。
·静听、联想
·听后发现、说
·这就是音乐的妙处,我们可以从她的力度,音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2、拓展延伸
(1)领略美好的情感生活。
这首《四季歌》不仅被改编成管弦乐曲,还被许多乐器改编成独奏曲,现在请大家欣赏手风琴版的《四季歌》,又叫《花儿月少年》。由我为大家演奏。
师弹琴
(2)创编:
我们也可以将《四季调》改编成一个新的版本(演唱版)如果也按照Mp mf f mp这样的变化,可以怎么唱?
第一遍流唱主旋律,
练习一下:主题唱固定音型
宣布,现在请欣赏由……改编的合唱《四季歌》
伴奏指挥老师。谢谢大家
(三)总结下课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潜心去体味,音乐会敞开胸怀,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同学们,热爱音乐吧,你会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