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2015-2016学年初一音乐《茉莉芬芳》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2015-2016学年初一音乐《茉莉芬芳》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2-29 17:46:54

文档简介

《茉莉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在钢琴或录音的伴奏下,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较准确并富有感情的背唱江苏《茉莉花》。
2、以江苏《茉莉花》为实例,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体裁以及民歌的产生、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茉莉花》的源头、发展,对我国特别是江苏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流畅婉转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小调作品的音乐风格,充分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图兰朵》视频中《茉莉花》的片段。 先听音乐女声合唱。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原本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吗?
刚才大家听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
歌剧《图兰朵》的介绍: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播放视频片段。
二、了解《茉莉花》
1.历史简介: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你们知道他的起源地在哪吗?(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1942年的隆冬,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江苏六合进行反扫荡宣传。一个叫何仿的小文艺兵在金牛山下听到一位民间艺人用胡琴自拉自唱了一首《鲜花调》,小战士被这优美的音调吸引,立即用简谱记了下来。1957年,当年的小文艺兵何仿已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作曲兼合唱指挥,他将鲜花调加工整理成了《茉莉花》,在北京演出一炮打响。)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三、学唱《茉莉花》
1、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茉莉花》。
(聆听范唱,同时思考。)
(1)、歌曲中用了哪几个音?
(2)、歌曲的速度、情绪、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师:(1)(从学生答案中引导学生分析调性结构特点。)歌曲用了1 2 3 5 6 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这是典型的民族调式(徵调式),结构为单乐段,三个乐句。第一乐句强调徵音的核心作用,第二乐句落到宫音,出现新的色彩,第三乐句又回到徵音,并以一个补充乐句结束。
(2)《茉莉花》歌曲速度中速稍快,曲调流畅抒情,歌词清新,旋律婉转优美,节奏紧凑,一字多音,歌曲形象地刻画了少女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情,惜花爱花的纯洁心灵,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
跟老师学唱。跟伴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
师:这首歌曲要求背唱,你会背唱了吗?跟着伴奏唱试试吧!
请全体同学背唱,请全体女同学演唱,大家评价。
(3)二声部的练习;这是一个复调式的二部合唱,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在第二声部,学唱中建议学生找到主旋律,唱会主旋律,在分声部唱。
2、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茉莉花》的内容,我们知道小小的茉莉花除了美丽、芬芳、还有很多的用途,并且茉莉花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传媒方面立了很多“功”?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来?
茉莉花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场合出现了多次,主要的归纳:
“九七见证历史”—— 1997年7月1日上午10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首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既是对沉痛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辉煌未来的咏叹。
“上海申博成功”—— 2002年底,上海“申博”, 张艺谋为此次申博制作五分多钟艺术片,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申博”成功,《茉莉花》立了一功。
“欢歌金色嘹亮”——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和2006年10月,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分别在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三台音乐会均以《茉莉花》做为开场曲,使东方的民族声乐艺术在西方的音乐圣殿大放异彩。歌唱家彭丽媛在05年春晚上也演唱过茉莉花,茉莉花真是魅力无限啊!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尾声:宋祖英悉尼放歌(视频)
前不久,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国人。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也来跟着合唱队担任伴唱,感受那激动人性的场面。(起立)
四、下课。
教后感:通过歌曲《茉莉花》的学习,了解了民歌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灿烂悠久的音教学反思:

《茉莉芬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流畅的声音合唱《茉莉花》,背唱主旋律。在学习《茉莉花》和异曲同唱活动中,分析,比较,感受两首《茉莉花》的相近之处。
2、能让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民歌色彩,风格的异同,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了解民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特点。
3、在欣赏歌曲,乐曲中,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做初步的评价。
教学重点:
1、学唱《茉莉花》,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够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流畅婉转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异曲同唱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复习民歌的特点,种类。
小调: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行活动中。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二、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聆听范唱,同时思考)
歌曲中用了哪几个音。歌曲的速度,情绪,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歌曲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这是典型的民族调式,徵调式,结构为单乐段,三个乐句。
歌曲速度中速稍快,曲调流畅抒情,歌词清新,旋律优美婉转,节奏紧凑,一字多音,歌曲形象的刻画了少女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情,惜花爱花的纯洁心灵,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
歌曲学唱。
对比两首茉莉花的区别,完成表格
茉莉花1 茉莉花2
歌词内容 都是歌唱茉莉花
所用音符 都是1,2,3,5,6,
旋律发展 小跳级进为主 曲折的级进
节奏 单纯,平稳 灵活流畅
节拍 二四拍 四四拍
最稳定音 5
风格 委婉秀丽 细腻柔美
4、完整演唱歌曲。
5、异曲同唱:发现两首歌曲的骨干音都是相同的,框架相同,是同出一源。
6、两百多年来,《茉莉花》在祖国的大地上吸收了各地的不同养料形成不同的风貌。这同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人文风俗及地方语言都有密切关系,有的吸收、融汇了当地民间音乐的乐汇,有的在节奏旋律上作些变化,有的改变了乐曲的终止式,有的调式有所转换,有的运用了有本地特色的衬词衬腔,有的民歌手在演唱时作了即兴发挥……
7、《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久远、流行地区很广、遍及我国南北的小调民歌。
东北《茉莉花》的欣赏,比较
江苏《茉莉花》和东北《茉莉花》比较
相同点1.调式相同,都为民族五声调式。
2.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姑娘惜花爱花之情。
不同点:歌词含蓄,婉转抒情,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情。歌词直白,具有热情爽朗、直率坦诚的风格特点,表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
形成的原因:地区语言音调,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
《茉莉花》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因为其香、其韵、其神来自民间民族的土壤,这是它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很多作曲家都已此做为创作的素材进行再创作。
弦乐合奏《茉莉花》
作品介绍:选自鲍元恺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三首,旋律选自优雅细腻,精致委婉的河北沧州地区的《茉莉花》。印子部分乐曲由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奏出民歌的第二段,充满动感的上行音调舒缓,深情。乐曲从第八小节起至结尾,作品通过调性转换和主奏乐器的变化三次重复主题,做了发展。第一次小提请独自拉出主题,其他弦乐器轻轻拨奏,接着中提琴的主题更为含蓄,时而恬雅,宁静。最后第一,第二小提琴齐奏旋律,情感深化,大提琴与与低音提琴先后对位旋律呼应,推动主题,起到升华的作用。
欣赏。
作者介绍:鲍元恺,著名作曲家。曾创作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台湾音画》,第一交响曲《纪念》,《第二交响曲》等等。
拓展欣赏:萨克斯《茉莉花》
介绍: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肯尼基,美国当代萨克斯管演奏者,从1982年发行首张唱片至2002年已超亿张。萨克斯音色甜美,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改变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
小结: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那是因为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所以《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教后感:
进一步对民歌的流传、发展有了深刻的体验,也能够懂得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后来音乐者们可以源源不断汲取养分的所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