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考真题】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中考真题】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0:42:28

文档简介

【中考真题】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4·兴安盟)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是指(  )
A.铁制农具和耧车 B.曲辕犁和牛耕
C.铁制农具和牛耕 D.曲辕犁和耧车
2.(2024·兴安盟)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归纳如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宋朝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元朝 在地方设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明朝 设立“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力
A.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3.(2024·兴安盟)宋代商铺林立,有的商铺为了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坊市制被打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纸币广泛使用 D.政府重视商业
4.(2024·兴安盟)“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5.(2024·兴安盟)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作者认为(  )
A.国民政府的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6.(2024·兴安盟)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
A.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2024·兴安盟)下列饼状图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证(  )
A.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8.(2024·兴安盟)“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解放了华北全境
9.(2024·兴安盟)如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24·兴安盟)“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上述发言表达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2024·兴安盟)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12.(2024·兴安盟)如图列举了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开放性 B.交融性 C.多样性 D.包容性
13.(2024·兴安盟)“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该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C.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
14.(2024·兴安盟)下面时间轴呈现了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15.(2024·兴安盟)如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梳理的专题知识目录,其围绕的主题应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6.(2024·兴安盟)历史证明,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 唐太宗进攻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金灭北宋岳飞抗金 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土尔扈特部东归 设置伊犁将军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中国在任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始终保持国家完整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和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
1999年,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能为民族和谐发展作出哪些努力。
17.(2024·兴安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有了蒸汽机做动力,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材料二 德国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现代经济史上乃是一个奇迹。这其中,除了 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另外,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
——摘编自徐天新等《世界通史》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2) 依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例科技成就,说明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8.(2024·兴安盟)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不仅生动讲述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文化遗产
①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用功省效益大,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沿用至今。
④《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 该遗址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等组成,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从以上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据题干“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故选C项。
耧车,汉朝发明,属于播种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曲辕犁,唐朝发明,提高了精耕细作效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耧车是汉朝播种工具,曲辕犁是唐朝耕作工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铁犁牛耕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实施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知州与通判彼此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10个行省”并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设三司,分行省之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综上分析可知,秦宋元明这些措施的实施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故选B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丞相权力不断加强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中枢机构办事效率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宋代商铺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发达,出现了商业广告和纸币交子,故选B项。
宋朝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限制,而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广告与纸币交子的出现,排除A项。
据材料可知宋朝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不能说明纸币广泛使用,排除C项。
商业广告和纸币出现反映了宋代商贸繁荣,没有涉及政府重视商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商业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由此得出,上述材料主张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故选A项。
戊戌变法运动宣扬变法维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和本国自然经济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力量有限,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现状未变,封建经济还是占据主导地位,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选D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建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
19世纪末,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是指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面前妥协,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具有不妥协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故选B项。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示体现“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排除C项。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干“日本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百分八十以上的日本陆军兵力投入在中国战场,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C项。
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A项。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B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作用,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材料“我军这一战略行动……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项。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B项。
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排除C项。
1949年,平津战役胜利,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国家粮食产量呈现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提升了粮食产量;1978年国家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故选D项。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生产实际,破坏了农业生产,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据材料“……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尼举行,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A项。
新中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推行封锁、孤立政策,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求同存异”,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故选B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读不全,排除C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探索。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国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突出成就有西亚“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北非“象形文字、金字塔”,东亚“青铜器、甲骨文”,南亚“梵文、佛教”,体现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多元化,故选C项。
文明的开放性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开放态度,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
文明的交融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
文明的包容性指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尊重,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发展,宣扬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崇尚冒险精神,解放了思想,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D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思想化领域繁荣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B项
材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故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表述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可知,“光荣革命”“来克星顿枪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反映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
美国独立战争是反抗英国殖民压迫,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C项。
题干事件反映的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与建立国际新秩序”表明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综上可知,题干表现的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故选D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反映的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符,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2)趋势:迅速上升趋势(或快速增长、发展迅速等。
(3)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方式:据材料一“唐太宗进攻突厥”“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战争和民族冲突;“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和亲促进民族融合;“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册封达赖、班禅”可知,会盟和册封推动民族交融;“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可知,设置机构管辖;“回族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杂居通婚,促进民族交融。
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交流交融,呈现时战时和,和是主流的的特点。
(2)趋势:据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示意图”可知,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呈迅速上升趋势,或者经济快速增长或发展迅速。
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诸多优惠政策,派技术人员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3)努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比如作为为青少年为民族和谐发展做的努力进行作答,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故答案为:(1)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2)趋势:迅速上升趋势(或快速增长、发展迅速等。因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党和政府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诸多优惠政策,派技术人员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等。(3)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点评】本题以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2)原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
(3)说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作用:据材料一“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可知,蒸汽机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据材料一“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可知,蒸汽机的应用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材料一“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革命;据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据材料一“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可得出,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2)原因:据材料二“除了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可知,德国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据材料二“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可知,德国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据材料二“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可知,德国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据材料二“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可知,德国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
(3)说明:根据所学可知,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以两弹一星、青蒿素”为例,分析他们对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即可。如“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故答案为:(1)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2)原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3)说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以新中国科技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示例一】(人民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示例二】(文明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
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例三】(思想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林则徐禁烟运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为观点论证试题,为开放性试题。本题观点并非唯一,依据题意,从材料中的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自拟一个观点,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答案为:【示例一】(人民角度)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示例二】(文明角度)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三】(思想角度)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故【示例一】(人民角度)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示例二】(文明角度)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三】(思想角度)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点评】本题以我国经典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 / 1【中考真题】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4·兴安盟)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是指(  )
A.铁制农具和耧车 B.曲辕犁和牛耕
C.铁制农具和牛耕 D.曲辕犁和耧车
【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据题干“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故选C项。
耧车,汉朝发明,属于播种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曲辕犁,唐朝发明,提高了精耕细作效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耧车是汉朝播种工具,曲辕犁是唐朝耕作工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铁犁牛耕的相关史实。
2.(2024·兴安盟)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归纳如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宋朝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元朝 在地方设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明朝 设立“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力
A.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实施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知州与通判彼此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10个行省”并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设三司,分行省之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综上分析可知,秦宋元明这些措施的实施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故选B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丞相权力不断加强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中枢机构办事效率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史实。
3.(2024·兴安盟)宋代商铺林立,有的商铺为了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坊市制被打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纸币广泛使用 D.政府重视商业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宋代商铺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发达,出现了商业广告和纸币交子,故选B项。
宋朝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限制,而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广告与纸币交子的出现,排除A项。
据材料可知宋朝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不能说明纸币广泛使用,排除C项。
商业广告和纸币出现反映了宋代商贸繁荣,没有涉及政府重视商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商业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4.(2024·兴安盟)“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由此得出,上述材料主张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故选A项。
戊戌变法运动宣扬变法维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
5.(2024·兴安盟)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作者认为(  )
A.国民政府的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和本国自然经济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力量有限,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现状未变,封建经济还是占据主导地位,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选D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建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
19世纪末,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6.(2024·兴安盟)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
A.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干“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是指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面前妥协,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具有不妥协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故选B项。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示体现“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排除C项。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7.(2024·兴安盟)下列饼状图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证(  )
A.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干“日本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百分八十以上的日本陆军兵力投入在中国战场,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C项。
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A项。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B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作用,与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地位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8.(2024·兴安盟)“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解放了华北全境
【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材料“我军这一战略行动……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项。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B项。
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排除C项。
1949年,平津战役胜利,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9.(2024·兴安盟)如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国家粮食产量呈现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提升了粮食产量;1978年国家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故选D项。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生产实际,破坏了农业生产,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0.(2024·兴安盟)“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上述发言表达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据材料“……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尼举行,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A项。
新中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推行封锁、孤立政策,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求同存异”,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2024·兴安盟)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故选B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读不全,排除C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探索。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国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相关史实。
12.(2024·兴安盟)如图列举了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开放性 B.交融性 C.多样性 D.包容性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突出成就有西亚“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北非“象形文字、金字塔”,东亚“青铜器、甲骨文”,南亚“梵文、佛教”,体现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多元化,故选C项。
文明的开放性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开放态度,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
文明的交融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
文明的包容性指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尊重,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3.(2024·兴安盟)“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该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C.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发展,宣扬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崇尚冒险精神,解放了思想,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D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思想化领域繁荣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B项
材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故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表述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14.(2024·兴安盟)下面时间轴呈现了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可知,“光荣革命”“来克星顿枪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反映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
美国独立战争是反抗英国殖民压迫,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C项。
题干事件反映的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5.(2024·兴安盟)如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梳理的专题知识目录,其围绕的主题应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与建立国际新秩序”表明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综上可知,题干表现的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故选D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反映的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符,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16.(2024·兴安盟)历史证明,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 唐太宗进攻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金灭北宋岳飞抗金 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土尔扈特部东归 设置伊犁将军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中国在任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始终保持国家完整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和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
1999年,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能为民族和谐发展作出哪些努力。
【答案】(1)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2)趋势:迅速上升趋势(或快速增长、发展迅速等。
(3)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方式:据材料一“唐太宗进攻突厥”“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战争和民族冲突;“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和亲促进民族融合;“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册封达赖、班禅”可知,会盟和册封推动民族交融;“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可知,设置机构管辖;“回族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杂居通婚,促进民族交融。
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交流交融,呈现时战时和,和是主流的的特点。
(2)趋势:据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示意图”可知,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呈迅速上升趋势,或者经济快速增长或发展迅速。
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诸多优惠政策,派技术人员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3)努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比如作为为青少年为民族和谐发展做的努力进行作答,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故答案为:(1)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2)趋势:迅速上升趋势(或快速增长、发展迅速等。因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党和政府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诸多优惠政策,派技术人员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等。(3)拥护民族政策;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与身边的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点评】本题以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4·兴安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有了蒸汽机做动力,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材料二 德国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现代经济史上乃是一个奇迹。这其中,除了 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另外,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
——摘编自徐天新等《世界通史》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2) 依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例科技成就,说明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1)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2)原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
(3)说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作用:据材料一“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可知,蒸汽机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据材料一“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可知,蒸汽机的应用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材料一“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革命;据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据材料一“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可得出,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2)原因:据材料二“除了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可知,德国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据材料二“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可知,德国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据材料二“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可知,德国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据材料二“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可知,德国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
(3)说明:根据所学可知,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以两弹一星、青蒿素”为例,分析他们对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即可。如“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故答案为:(1)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2)原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抓住机遇,采用新科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3)说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技术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反之,社会发展为技术革新提供新的场景和需求。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以新中国科技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2024·兴安盟)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不仅生动讲述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文化遗产
①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用功省效益大,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沿用至今。
④《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 该遗址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等组成,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从以上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答案】【示例一】(人民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示例二】(文明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
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例三】(思想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林则徐禁烟运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为观点论证试题,为开放性试题。本题观点并非唯一,依据题意,从材料中的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自拟一个观点,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答案为:【示例一】(人民角度)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示例二】(文明角度)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三】(思想角度)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故【示例一】(人民角度)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示例二】(文明角度)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三】(思想角度)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点评】本题以我国经典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