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2 15:58:11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2
范围:(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华和小章开展了一些语文
活动,请你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华展示的“书”字的早期写法,上面的“聿”表
意(“ ”像手形,“ ”像笔形),下面的“者”字表声,由此可
推测“书”字的本义是____。请写出一个带“书”字本义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奋笔疾书
2.(2分)小章发现由汉字的字形变化可以联想到成语,比如“奏”—
“春”,可以想到“偷天换日”。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成语小游戏。
①脆—胺( ) ②杭—航( )
转危为安
木已成舟
3.(2分)小华找到一副关于风筝的上联,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下联并
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①纸鸢载梦逐云飞 ②万里蓝天一线牵
③乘风展志上青天 ④纸鸢轻巧逐云飞
上联:少年乘风牵线舞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纸鸢载梦逐云飞
4.(8分)在古诗文佳句竞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请你把下面空缺的
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自然之美。
小华:“峨眉山月半轮秋,①________________”是月夜行船之美。
小章:“②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是江阔浪平之美。
影入平羌江水流
潮平两岸阔
小美:“树木丛生,③__________”是树茂草丰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情感之美。
小德:“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美。
小智:“⑥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思乡的苍凉之美。
百草丰茂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初心之美。
小红: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如孔子所说“三军
可夺帅也,⑦________________”。
小明: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
孔子所说“⑧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
5.(3分)小华在地铁站看到了两则励志标语,请选择一句你喜爱的表
达,并说说理由。
A.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但坚持下来的,都不会太差。
B.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选A。这句话首先承认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然后
传达了坚持和努力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关键的道理。这种表达方
式既实事求是,又充满希望和激励,能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
乐观地坚持下去。
【示例二】选B。这句话用强烈而直接的语言提醒人们,如果不
能适应和改变,就会被这个世界残酷地惩罚。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能够让人深刻认识到改变和进步的重要性。
6.(3分)小章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
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徘徊(huí) B.滚瓜烂熟(shóu)
(2)容易写错的字 A.茫然无错 B.人声顶沸
(3)容易说错的话 A.令尊身体安好,谢谢你的关心。
B.我们班上大约有四十个人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A.“徊”应读作“huái”,B.“熟”应读作“shú”;
(2)A.“错”应写作“措”,B.“顶”应写作“鼎”;
(3)A.将“令尊”改为“家父”,B.删去“大约”或“左右”。(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7.(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运用了虚实结合
的表现手法,其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是实写,《行军九日思长
安故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亦是在书写现实。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8.(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和《行军九日思
长安故园》都表达了______之情,不同之处在于:《于长安归还扬州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还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还表达了诗人行军途中内心的孤
独、凄凉与无奈,以及对饱经战乱忧患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思乡
归家途中到南方的欣喜和归家的急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A(A)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B),不舍昼夜。”(《子罕》)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
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
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
必无所成,何(C)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选自《颜氏家训》)
. .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能言善辩 或谓君不善学 (2)______
课内迁移法:不亦说乎 王生不说 (3)
___________
___
诚信
擅长
同“悦”,愉快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心意,志向;② 记,记住;③记述,记载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4)______
_____
(填汉字)
续表
记,记住
10.(2分)请将“夫”“以”“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凡 师 之 所 言 吾 悉 能 志 之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答案] 凡 师 之 所 言 / 吾 悉 能 志 之 /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生更生气,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13.(4分)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
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
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善学者”。
(2分)根据【乙】文“王生不说”“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可知,王生
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1分);根据【乙】文“凡师之所言,吾悉
能志之”“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可知,王生学习
时只是一味记住老师的知识,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些做法都是错
误的(1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
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
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
‘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
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
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季 节
韦其麟
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
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
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
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
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
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
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
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
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
处大树的浓荫。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
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
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
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
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
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
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
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
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
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
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
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
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
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
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
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
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
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
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
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
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
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
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
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
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
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
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更
可爱也更可敬。
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
氛总是热烈的。
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
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
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
14.(2分)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A. “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春天扫墓,吃梅子。夏天
挖芋头,收割稻,捉夜游的黄鳝。秋天捉黄蜂吃糖。冬夜,一家人围
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打陀螺。
B. “三月三,人拜山。”一个“拜”写出了人们对扫墓(祖先)的敬重,
作者运用这条谚语,准确说明了三月三拜山已是当地人的传统风俗,
已植根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C. 文章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
声,极具画面感。
D. 文章写秋,写出了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
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解析] A项,结合第③段“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
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可知,“捉夜游的黄鳝”是在春天。
15.(2分)第⑦段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里讲美女蛇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作者讲桃军娘的
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给故乡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表达了
作者对桃军娘树的喜爱与崇敬之情;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
情。(每点0.5分)
16.(3分)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
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是实写,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一些树木早早伸展出了嫩叶;
②表达人们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③暗含着“我”对故乡季节交替
变换,每个季节都有鲜明景象和浓郁气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张理坤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三株玉兰花树,两大一小身材挺拔,在国槐、
杨柳、月季的簇拥下显得别具一格。待到三月阳光明媚,一朵朵花苞
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像雪、粉若霞、红似火、紫
如烟,雍容典雅,娴静可爱。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
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
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
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
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
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
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
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
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
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
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三株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
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
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
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
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
年级第一的小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小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小
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小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小宁……曾经,
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后来,他
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
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
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
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
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
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
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
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
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
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
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
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
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7.(3分)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
气质等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花形: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②花色:白、粉、红、紫;③气质:雍容典雅、娴静可爱。(每点1分)
18.(3分)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拟一个
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下漫步,悠然自得。(每点1分)
19.(3分)文章以《玉兰花开香满园》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又是行文的线索,贯串全
文;②“玉兰花”是“老校长”精神的象征;③花香满园,象征着老校长
等开拓者们为教育做出的贡献;④流露出作者对老校长等开拓者们的
敬意,暗示文章的主题。(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0.(3分)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以第⑥段为例,简要赏析
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景
象,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②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
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③将花瓣
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
永,富有含蓄美;④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每点1分,任
意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
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
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
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
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
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
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
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
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
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
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
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
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
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
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
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
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
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21.(2分)请你简要叙述《父亲的病》(节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叙述了父亲临终前,在衍太太的指引下,“我”呼唤父亲的情形。
22.(2分)两选文均使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请你就《朝花夕拾·琐
记》(节选)品一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衍太太的形象。通过描写衍太太唆使“我”偷拿家里的钱财时的语言,刻画了一个“阴险的中年妇女”形象。
23.(2分)“衍太太”是两选文中的重要人物。《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节选)中的衍太太“精通礼节”;《朝花夕拾·琐记》(节选)中的衍
太太“阴险”。请你就《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评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衍太太“精通礼节”。她在“我”父亲临终前指导“我”给他
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
拳头里,还指导“我”呼唤父亲。
24.(2分)《父亲的病》与《琐记》同属《朝花夕拾》中的作品,主
旨却不相同。请你就《朝花夕拾·琐记》探一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
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意对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跨入中学大门,你肯定有了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请从下面
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请同学们想一
想,你所在的校园,或所居住的小区,一定也有这样一个你喜欢的地
方,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要求使用比喻
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角落是家里靠窗的一个榻榻米。榻榻
米并不大,但却成了我学习的角落、玩耍的乐园。榻榻米的垫子是玫
红色的,窗帘则是嫩绿色的。我最喜欢的便是那一层薄薄的纱帘。透
过半透明的纱帘,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朦朦胧胧的,仿佛置身于梦幻的
仙境内。夜幕降临时,我会拿起一本书,悄悄地躲进纱帘里,靠着枕
头,安静地阅读。困意袭来,我便把书放在一边,把靠着的枕头放平,
盖上柔软的被子,对着外面灯光闪烁的世界,说一声:“晚安!”看着满
天繁星洒落人间,我甜甜地入了梦。
任务二:小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苦恼,在作文中向老
师倾诉了烦闷。作文发下后,小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小明,老
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
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小明读后,准备给老师
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小明拟定这条消息。不超
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老师,您好!谢谢您对我的开导,让我不再只关注比赛
成绩,以至于陷入懊恼中,接下来我会分析失败原因,重新振作,争
取下次取得好成绩,不负您的期望。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一年四季,春是新的开始,万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鲁
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新的开始,从此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海
伦·凯勒再塑生命是新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少年的你,迈
入中学时代,是新的开始,又会有什么收获呢?请以《新的开始,新
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步入中学时代,我们走进异彩纷呈的学科课堂: 我们在
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启文学殿堂,在智慧严谨的数学老师
的点拨下豁然开朗,在博学幽默的地理老师的启发中云游天下,在博
古通今的历史老师的还原下探索时空隧道……他(她)的课让你回味
无穷,意犹未尽。请将《再来一节____课》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
篇作文。
任务三:中学时代,你遇到了哪些人?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有什
么样的感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
少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
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2
范围:(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华和小章开展了一些语文活动,请你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奋笔疾书
2.(2分)小章发现由汉字的字形变化可以联想到成语,比如“奏”—“春”,可以想到“偷天换日”。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成语小游戏。
①脆—胺( ) ②杭—航( )
转危为安
木已成舟
3.(2分)小华找到一副关于风筝的上联,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下联并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①纸鸢载梦逐云飞 ②万里蓝天一线牵
③乘风展志上青天 ④纸鸢轻巧逐云飞
上联:少年乘风牵线舞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纸鸢载梦逐云飞
4.(8分)在古诗文佳句竞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自然之美。
小华:“峨眉山月半轮秋,①________________”是月夜行船之美。
小章:“②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是江阔浪平之美。
小美:“树木丛生,③__________”是树茂草丰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情感之美。
小德:“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美。
小智:“⑥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思乡的苍凉之美
影入平羌江水流
潮平两岸阔
百草丰茂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初心之美。
小红: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⑦________________”。
小明: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孔子所说“⑧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
5.(3分)小华在地铁站看到了两则励志标语,请选择一句你喜爱的表达,并说说理由。
A.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但坚持下来的,都不会太差。
B.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示例一】选A。这句话首先承认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然后传达了坚持和努力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关键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既实事求是,又充满希望和激励,能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地坚持下去。
【示例二】选B。这句话用强烈而直接的语言提醒人们,如果不能适应和改变,就会被这个世界残酷地惩罚。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让人深刻认识到改变和进步的重要性。
6.(3分)小章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徘徊(huí) B.滚瓜烂熟(shóu)
(2)容易写错的字 A.茫然无错 B.人声顶沸
(3)容易说错的话
A.令尊身体安好,谢谢你的关心。
B.我们班上大约有四十个人左右。
(1)A.“徊”应读作“huái”,B.“熟”应读作“shú”;
(2)A.“瞭”应写作“缭”,B.“指”应写作“枝”;
(3)A.将“令尊”改为“家父”,B.删去“大约”或“左右”。(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7.(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是实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亦是在书写现实。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8.(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表达了______之情,不同之处在于:《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还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还表达了诗人行军途中内心的孤独、凄凉与无奈,以及对饱经战乱忧患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思乡
归家途中到南方的欣喜和归家的急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A(A)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B),不舍昼夜。”(《子罕》)(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C)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选自《颜氏家训》)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能言善辩 或谓君不善学 (2)______
课内迁移法:不亦说乎 王生不说 (3) ___________ ___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心意,志向;② 记,记住;③记述,记载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4)______ _____ (填汉字)
诚信
擅长
同“悦”,愉快记,
记住
10.(2分)请将“夫”“以”“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凡 师 之 所 言 吾 悉 能 志 之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答案] 凡 师 之 所 言 / 吾 悉 能 志 之 /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生更生气,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13.(4分)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善学者”。(2分)根据【乙】文“王生不说”“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可知,王生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1分);根据【乙】文“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可知,王生学习时只是一味记住老师的知识,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1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季 节
韦其麟
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
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
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荫。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
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
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
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更可爱也更可敬。
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
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
14.(2分)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春天扫墓,吃梅子。夏天挖芋头,收割稻,捉夜游的黄鳝。秋天捉黄蜂吃糖。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打陀螺。
B. “三月三,人拜山。”一个“拜”写出了人们对扫墓(祖先)的敬重,作者运用这条谚语,准确说明了三月三拜山已是当地人的传统风俗,已植根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A
C. 文章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
D. 文章写秋,写出了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解析] A项,结合第③段“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可知,“捉夜游的黄鳝”是在春天。
15.(2分)第⑦段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美女蛇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给故乡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表达了作者对桃军娘树的喜爱与崇敬之情;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每点0.5分)
16.(3分)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是实写,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一些树木早早伸展出了嫩叶;②表达人们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③暗含着“我”对故乡季节交替变换,每个季节都有鲜明景象和浓郁气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张理坤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三株玉兰花树,两大一小身材挺拔,在国槐、杨柳、月季的簇拥下显得别具一格。待到三月阳光明媚,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像雪、粉若霞、红似火、紫如烟,雍容典雅,娴静可爱。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三株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第一的小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小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小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小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小宁……曾经,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后来,他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7.(3分)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气质等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花形: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②花色:白、粉、红、紫;③气质:雍容典雅、娴静可爱。(每点1分)
18.(3分)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下漫步,悠然自得。(每点1分)
19.(3分)文章以《玉兰花开香满园》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又是行文的线索,贯串全文;②“玉兰花”是“老校长”精神的象征;③花香满园,象征着老校长等开拓者们为教育做出的贡献;④流露出作者对老校长等开拓者们的敬意,暗示文章的主题。(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0.(3分)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以第⑥段为例,简要赏析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景象,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②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③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④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21.(2分)请你简要叙述《父亲的病》(节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叙述了父亲临终前,在衍太太的指引下,“我”呼唤父亲的情形。
22.(2分)两选文均使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请你就《朝花夕拾·琐记》(节选)品一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衍太太的形象。通过描写衍太太唆使“我”偷拿家里的钱财时的语言,刻画了一个“阴险的中年妇女”形象。
23.(2分)“衍太太”是两选文中的重要人物。《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中的衍太太“精通礼节”;《朝花夕拾·琐记》(节选)中的衍太太“阴险”。请你就《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评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衍太太“精通礼节”。她在“我”父亲临终前指导“我”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还指导“我”呼唤父亲。
24.(2分)《父亲的病》与《琐记》同属《朝花夕拾》中的作品,主旨却不相同。请你就《朝花夕拾·琐记》探一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意对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跨入中学大门,你肯定有了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或所居住的小区,一定也有这样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示例】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角落是家里靠窗的一个榻榻米。榻榻米并不大,但却成了我学习的角落、玩耍的乐园。榻榻米的垫子是玫红色的,窗帘则是嫩绿色的。我最喜欢的便是那一层薄薄的纱帘。透过半透明的纱帘,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朦朦胧胧的,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仙境内。夜幕降临时,我会拿起一本书,悄悄地躲进纱帘里,靠着枕头,安静地阅读。困意袭来,我便把书放在一边,把靠着的枕头放平,盖上柔软的被子,对着外面灯光闪烁的世界,说一声:“晚安!”看着满天繁星洒落人间,我甜甜地入了梦。
任务二:小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苦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作文发下后,小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小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小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小明拟定这条消息。不超过80个字。
【示例】老师,您好!谢谢您对我的开导,让我不再只关注比赛成绩,以至于陷入懊恼中,接下来我会分析失败原因,重新振作,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不负您的期望。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一年四季,春是新的开始,万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新的开始,从此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是新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少年的你,迈入中学时代,是新的开始,又会有什么收获呢?请以《新的开始,新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步入中学时代,我们走进异彩纷呈的学科课堂: 我们在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启文学殿堂,在智慧严谨的数学老师的点拨下豁然开朗,在博学幽默的地理老师的启发中云游天下,在博古通今的历史老师的还原下探索时空隧道……他(她)的课让你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请将《再来一节____课》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中学时代,你遇到了哪些人?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有什么样的感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2
范围:(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华和小章开展了一些语文活动,请你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小章发现由汉字的字形变化可以联想到成语,比如“奏”—“春”,可以想到“偷天换日”。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成语小游戏。
①脆—胺( ) ②杭—航( )
3.(2分)小华找到一副关于风筝的上联,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下联并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①纸鸢载梦逐云飞 ②万里蓝天一线牵
③乘风展志上青天 ④纸鸢轻巧逐云飞
上联:少年乘风牵线舞 下联:________________
4.(8分)在古诗文佳句竞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自然之美。
小华:“峨眉山月半轮秋,①________________”是月夜行船之美。
小章:“②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是江阔浪平之美。
小美:“树木丛生,③__________”是树茂草丰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情感之美。
小德:“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美。
小智:“⑥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思乡的苍凉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初心之美。
小红: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⑦________________”。
小明: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孔子所说“⑧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5.(3分)小华在地铁站看到了两则励志标语,请选择一句你喜爱的表达,并说说理由。
A.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但坚持下来的,都不会太差。
B.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6.(3分)小章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徘徊(huí) B.滚瓜烂熟(shóu)
(2)容易写错的字 A.茫然无错 B.人声顶沸
(3)容易说错的话
A.令尊身体安好,谢谢你的关心。
B.我们班上大约有四十个人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7.(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是实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亦是在书写现实。
8.(2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表达了______之情,不同之处在于:《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还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还表达了诗人行军途中内心的孤独、凄凉与无奈,以及对饱经战乱忧患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A(A)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B),不舍昼夜。”(《子罕》)(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C)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选自《颜氏家训》)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能言善辩 或谓君不善学 (2)______
课内迁移法:不亦说乎 王生不说 (3) ___________ ___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心意,志向;② 记,记住;③记述,记载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4)______ _____ (填汉字)
10.(2分)请将“夫”“以”“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凡 师 之 所 言 吾 悉 能 志 之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季 节
韦其麟
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
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
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荫。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
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
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
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更可爱也更可敬。
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
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
14.(2分)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春天扫墓,吃梅子。夏天挖芋头,收割稻,捉夜游的黄鳝。秋天捉黄蜂吃糖。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打陀螺。
B. “三月三,人拜山。”一个“拜”写出了人们对扫墓(祖先)的敬重,作者运用这条谚语,准确说明了三月三拜山已是当地人的传统风俗,已植根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A
C. 文章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
D. 文章写秋,写出了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15.(2分)第⑦段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美女蛇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张理坤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三株玉兰花树,两大一小身材挺拔,在国槐、杨柳、月季的簇拥下显得别具一格。待到三月阳光明媚,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像雪、粉若霞、红似火、紫如烟,雍容典雅,娴静可爱。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三株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第一的小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小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小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小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小宁……曾经,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后来,他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7.(3分)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气质等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分)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文章以《玉兰花开香满园》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以第⑥段为例,简要赏析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21.(2分)请你简要叙述《父亲的病》(节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两选文均使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请你就《朝花夕拾·琐记》(节选)品一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衍太太”是两选文中的重要人物。《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中的衍太太“精通礼节”;《朝花夕拾·琐记》(节选)中的衍太太“阴险”。请你就《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节选)评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父亲的病》与《琐记》同属《朝花夕拾》中的作品,主旨却不相同。请你就《朝花夕拾·琐记》探一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跨入中学大门,你肯定有了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或所居住的小区,一定也有这样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晚安!”
任务二:小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苦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作文发下后,小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小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小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小明拟定这条消息。不超过80个字。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一年四季,春是新的开始,万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新的开始,从此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是新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少年的你,迈入中学时代,是新的开始,又会有什么收获呢?请以《新的开始,新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步入中学时代,我们走进异彩纷呈的学科课堂: 我们在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启文学殿堂,在智慧严谨的数学老师的点拨下豁然开朗,在博学幽默的地理老师的启发中云游天下,在博古通今的历史老师的还原下探索时空隧道……他(她)的课让你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请将《再来一节____课》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中学时代,你遇到了哪些人?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有什么样的感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