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14: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导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参考资料: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一)《文章千古事,天地一沙鸥——回忆我的外公费孝通先生》
(二)第1部分 导读
二、网络文章
(一)https://news.pku./bdrw/137-104271.htm
(二)https://zgsn.ahu./2005/0518/c17131a232315/page.htm
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为何阅读
怎么阅读
教师讲授
学生自读
作者简介
温和的长者
结合《文章千古事,天地一沙鸥》谈谈费孝通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艺术气质且手巧的人
谦和、沉稳的人
学术大师
作为学术大师,费孝通身上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1.从实求知、学以致用的学术精神
2.深入实际、体察民情的科研态度
3.志在富民、力求强国的理想抱负
4.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5.天下大同、文化自觉的国际意识
学生徐平对费孝通的评价:
从实求知看世界,三级两跳论中国,差序格局说乡土,多元一体求认同,志在富民是心愿,城乡边区重行行,文化自觉强九州,和而不同安天下。
我这一生的经历中根本的目的并没有动摇,就是“认识中国,改造中国”。
——费孝通
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学术大师
作品介绍
1
2
类型
时间
20世纪40年代后期
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是作者根据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是关于某一领域专门的知识与学问。学术著作重在理论发现或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乡土中国》属于乡村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著作,主要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为何阅读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学习作者缜密的思维、生动的表达、严密的论证,提升语文素养。
链接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选材多样,实用性与理论性强,重点考察学生对复杂材料的信息提取和理解能力、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总结和应用能力。
《乡土中国》一书的初版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了,但是阅读他的人却不分年代和学科的与日俱增,年轻的人从此种阅读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由此而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会为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所左右;而年长的人在此阅读之中会感同身受地领会到中国社会自身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在一种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之中,切实感受到乡土中国其真正的存在价值......只要他们想去探寻中国存在何以可能,还有中国的文明以及文化何以可能,那所有这些问题的询问都会使他们很快地远离自己学科的那些教条和定律,而会令他们惊讶地找寻到《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理解线索。——赵旭东
《中国在梁庄》(前言)
它(乡村)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尤其是,当它,及千千万万个它,越来越被看作中国的病灶,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悲伤时。
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 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 又是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的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 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或许,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关心中国乡村的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梁鸿
怎么阅读
阅读的顺序
读书名:乡土的中国 乡土中的国 中国的乡土
读封面及封底:对《乡土中国》产生阅读期待
读序言:了解作者的主要研究思路
读主体:圈出各篇核心概念
读后记:了解社会学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的次数:反复阅读
阅读的策略:
略读:“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的浏览
精读:“咬文嚼字,心领神会”
研读:研究性阅读
重读:终身阅读
任务 重要概念 核心观点 我的问题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题目
任务 重要概念 核心观点 我的问题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题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