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战期间(1914-1918),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强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5年上海商界抵制日货
1.背景原因(导火索):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中国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正当要求遭拒。
时间
地点
主力
口号
要求
方式
结果
2.运动爆发:
1919年5月4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
北京3000多名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发表宣言,示威游行、罢课
北洋政府镇压、逮捕学生
五四青年节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原因:口号中的“外争主权”是反抗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内除国贼”是反抗北洋军阀政府卖国。“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
北京学生演讲宣传
运动口号
学生打出“严惩曹汝霖”的口号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游行之后,为了更好地组织爱国救亡运动,5月5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成立联合会。5月9日,上海各校代表在复旦大学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6月16日,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
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或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背景:
①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②日本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爱国运动。
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扩大表现:
①全国二百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开展爱国宣传活动。
2.扩大表现:
②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城市 斗争主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5.4/6.3
第二阶段
北京
学生
罢课
6.5
上海
商人、工人
罢市、罢工
上海总工会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
材料一: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有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分别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什么作用?它对工人阶级而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工人阶级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3.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得到实现。
陆宗舆、曹汝霖、章宗祥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2.特点: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材料一:经过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组织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翻译出版了几十种马克思主义著作,创办了《劳动者》等工人刊物。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在新生代的知识青年中出现了有毛泽东、蔡和森的新民学会,有周恩来、邓颖超的觉悟社……许多早期的共产党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走出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百年祭》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3.历史意义:
①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历史地位
革命阶段 领导阶级 革命方向 指导思想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五四运动
思考总结: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革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资产阶级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马克思主义
反帝反封建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
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罢课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
结果: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运动经过
运动性质:一场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运动特点: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
历史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历史意义: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1.下列文字是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A.戊戌变法的内容 B.辛亥革命的成果
C.五四运动的性质 D.北伐战争的进程
C
随堂检测
2.《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
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思想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
A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D
《道路与选择》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五四运动的过程,客观、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政治、思想、社会实践与发展的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发展方向与道路的选择、人们在思想与文化上的认知与反思等。揭示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原因。
历史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