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5年是中法建交51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2.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中美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3.“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 “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年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像共产党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美国提出以上主张主要基于
A.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不复存在
B.与中国为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C.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美国不得不正视现实
D.认识到与中国结盟将将使美国在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
6.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推动了中、欧之间的同盟合作
7.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新中国成立后,这段话在外交方针上表现为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不结盟 D.另起炉灶
8.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9.2015年是《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3周年。关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美两国邦交关系正常化
B.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
D.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1.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12.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
方针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3.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14.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从1949—2008年,中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
B.中国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国家
C.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崛起
D.中国是多级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
1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16.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朕(朱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古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 ( http: / / www.21cnjy.com )违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1)据材料一,概括明初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影响。(4分)
材料二 史观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2)材料二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 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8分)
材料三 史论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6分)
1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年—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18.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4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 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 20世纪末和 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5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19.(18分)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对中美两国意义巨大,对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摘自《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B
试题分析:1964年中法建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因此A项错误。中法建交是法国独立自主的体现,也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因此B正确,受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影响1964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所以C不正确,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破产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D错误。
2.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能力。材料“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至71年前中美对峙的状态,这是因两极格局政治格局下,中美意识形态不同,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这是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
3.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B.“打扫干净屋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请客”是指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A.“另起炉灶” 指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C.“一边倒”是指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此题应选B项。
4.D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转向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重要标志,故 D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B项不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故 A项不正确。实行无敌国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5.B
试题分析:1969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表上述言论,表示美国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但两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依然存在,排除A项;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项错误;美国并非同中国结盟,D项不符合材料及史实。故选B。
6.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够核心和准确。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7.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A。
8.B
【解析】略
9.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尼克松访华结束时( 1972年2月28日) , 中美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即“ 上海公报”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并确认了从台湾地区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曾许诺, 如果他能得到连任, 他将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B、C、D符合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说法,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因此,选择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0.D
试题分析:日内瓦会议(1954年)后毛泽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11.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不符合题意,因为它的参与国没有西方国家。而C主要是涉及到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问题,D会议更是与共产党无关,此时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而日内瓦会议是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它有利于解决越南问题和朝鲜地区安全问题。因此A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A。
12.D
试题分析: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另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残余势力;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根据材料“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可知是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选D。
13.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可知,当时美苏冷战,形成两极格局。材料所讲的中美的态度正是这种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所以答案选A。
14.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 C D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
15.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问题的能力。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A项。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B、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
16.(1)特点:奉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建立“天下一统”的朝贡体系。(2分)
影响:宣扬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维护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持久和平;强化了传统华夷观念和妄自尊大的心态。(2分)
(2)运用了文明史观。(2分)
“历史深层的运动”表现在政治文明上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2分)在物质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2分)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等。(2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中国的崛起需要继承发扬中华文明,还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2分)
②近代以来的自大心态、自卑心态和现代的过分自尊的心态都是错误的心态,不利于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2分)
③我们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树立开放的、自信的、不亢不卑的、坦荡的、主动的、乐观的、负责任的大国心态。(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明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例如,郑和下西洋。以天朝上国自居,特别是建立了“天下一统”的朝贡体系,朝贡体系的目的也是在于宣扬国威。明初这种对外政策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宣扬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维护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持久和平。消极影响则是强化了传统华夷观念和妄自尊大的心态。
(2)论证大国崛起运用的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是指文明史观,例如,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主要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和科技方面。政治方面是指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方面是指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思想文化方面和科技方面则是指文艺复兴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等。
(3)中国崛起观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但是绝对不能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而应该树立开放的、自信的、不亢不卑的、坦荡的、主动的、乐观的、负责任的大国心态,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这样的的国家心态。
17.(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就: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l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对解除苏联威胁和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
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3)推行多边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发展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材料一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材料二介绍了中美建交的历史大背景。材料三主要介绍在新时期,中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1)由题中文字可知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举50年代的外交成就属于记忆的内容,如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等,应记住重大的外交事件。(2)中美关系改善原因依据材料即可,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改善作用也应分别阐述对两国的影响及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积极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定。(4)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中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外交成就,这些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地区和世界的政治和平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8.(1)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1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1分)
前者依据:①政治:唐代科举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②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③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后者依据: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1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2分)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1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3)1970年代初: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每点1分,任答2点得满分2分】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贸。(3分)
(4)言之成理即酌情赋分。(1分)如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却带有主观色彩。【说明:学生只要能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即可给分】
19.(1)态度:肯定和感激。(2分)原因:中共主张变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4分)
(2)态度:敌视与恐惧。(2分)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背景:美国实行“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新中国建立,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抗美援朝。(任意2点,4分)
(3)从对抗走向缓和。(2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影响: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对美国影响:有利于改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2分)
试题分析:(1)态度:根据材料一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和“民主的美国万岁!”可知对美国的态度是肯定和欣赏,根据“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可知态度是心存感激。原因:从材料一中的“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可知我们感
激的原因是美国对我们的帮助,而对美国的肯定原因应该考虑美国的民主与我们革命要达到的目标有一致之处。
(2)态度:根据材料二中的“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可以得出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态度是敌视和恐惧。时代背景:应该考虑1950年这个时间,由这个时间出发,考虑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3)变化:由材料三中的“福斯特 杜 ( http: / / www.21cnjy.com )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和“(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可以知道两国由对抗走向缓和。影响:应该从对中国和对美国两个角度来回答。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形势来考虑,对美国的影响应该从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面临的态势去考虑,即可得出答案。
左图为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封面,照片是毛泽东的头像,《时代》称呼毛泽东为“红色中国的老板。”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同期的《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写道:“4年前,毛泽东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上周,他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