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风筝 同步练习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专集。
2.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温暖春天的热烈憧憬。
3.重点突破
(1)找出描写“我”粗暴拆毁弟弟风筝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有何作用。
提示:描写动作的词语有“折断”“掷”“踏”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作用:描绘了“我”因对弟弟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粗暴行为,这种行为描写得越具体越真切越鲜明,就越表现了当时我的傲然和不在意,也就越增加了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越能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的崇高精神。
(2)作者首尾写对北京现实的感受,有什么用意?
提示: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北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阀统治下,时代社会一概未能有所变化,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作者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悲哀来自何方,这就是:个人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所以他才有了这样巨大的悲哀,才有了深深的厌恶现实之情,他才对故乡的久经逝去了的春天,对故乡春天里的风筝无比地向往和憧憬。其实,这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景衬情,这也正是首尾写景写感受的用意所在。
4.难点攻克
(1)文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叙写关于风筝事件的回忆,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提示一:这是鲁迅为了揭露封建家族制度、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崇高品质。
提示二:“我”在北京见到风筝而引起的悲哀,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现实的、社会的、时代的悲哀;关于风筝往事而产生的悲哀,则强化、深化了后一种悲哀。前一种悲哀虽是个人情怀的吐露,但更是深深地重重地打上了社会、时代的印记。儿时精神虐杀的一幕,应当是社会、时代的罪恶。所以说,这种悲哀来自对冷酷黑暗现实的深刻解剖,对其本质的认识和极度的憎恶。关于风筝的回忆,是服务于眼前的现实的。这大段的插曲并没有游离于文章的主旋律之外,而是使感情的主调更加深厚、深沉、丰富、充实。
(2)如何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提示一:这句话说得比较曲折,其实是进一步明确强调现在封建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还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决不能退缩、妥协。
提示二:这是“我”矛盾心情的反映。“我”当初参与精神虐杀,自认为天经地义,不当一回事;待到认识了这一做法的谬误以后,极度自责但无可挽救,所以愤而提出“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透过这个“躲”字,我们分明地感到了“我”对现实的无比愤恨,分明感到了“我”希望结束漫漫长夜,摧毁反动政治思想依然戕害人们心灵的政治局面。
5.结构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6.拓展延伸
鲁迅名言
①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蜈蚣(wú gōng) 伶仃(líng dīng) 嫌恶(wù)
B.憔悴(qiáo cuì) 点缀(zhuì) 诀别(jué)
C.嫌恶(xián) 瑟缩(sè) 苦心孤诣(yì)
D.虐杀(nüè) 堕下去(zhuì) 宽恕(shù)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湛,然而最喜欢风
筝。 ( )改为( )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旨地来偷做没出息
孩子的玩艺。( )改为( )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怒,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
改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冬天灰色的天空和肃杀的大地让人感到压抑。
B.老师打了个比方,他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C.他苦心孤诣地钻研球技,终于一举成名。
D.秋天到了,天气逐渐凉了下来,大地一片枯黄,到处是瑟缩的景象。
4.(黄冈中考)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心与爱心。”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毕节中考)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通过不懈努力,使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C.仲夏时节的毕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D.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6.请在括号内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3)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
(4)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
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意象鲜明又耐人寻味的
话。
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
仿句: ,不, , 。
学完《风筝》一课后,七年级(6)班准备举行一次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一个小组负责收集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准备在班上交流,请你写出一首。
你所在的小组要开展放风筝活动,你拿着做好的风筝正准备到郊外去放,迎面正好碰上
妈妈。妈妈以“放风筝是小孩子的游戏,你现在长大了,况且还耽误学习”为理由阻拦
你,你会怎样劝说妈妈?写出你的劝说词。
有一天,我忽然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 )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9.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1.请将“风筝事件”的六个要素补充完整。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2.文中画线句描写弟弟所作风筝的与众不同,有什么用意?
13.站在“我”的角度想象一下,“我”不准弟弟放风筝、做风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14.不让弟弟放风筝做风筝,这本是一件小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使是当时,弟弟也没有怪我,以至多年以后,弟弟完全忘却了,而我却耿耿于怀,从这件小事上,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放风筝的那一天
富勒
①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
②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妈和柏太太在家里忙,两家都在忙着春季大扫除。这种刮风的天气,最宜于清理衣柜,大小毛衣已在后院晒衣服的绳子上飘扬。
③可是,男孩子们却溜到后面空地上去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不怕弟弟被扣下来打扫地毯。看来,今天的风筝要一飞冲天了。
④妈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风清峭,蔚 ( http: / / www.21cnjy.com )蓝的天空白云舒卷。漫长的寒冬已经过去了,今日已见春光。妈望望客厅,家具零乱,准备清扫,又回头望望窗外:“走吧,丫头们,我们送线去,看他们放风筝。”
⑤半路上遇见了柏太太,她赧然含笑,也带着几个女儿。
⑥像这样的天气放风筝再好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这种天气实在难得!我们带来的线都放完了,而风筝还在往上飞。只见天上几个桔红色的小点,若有若无。因为想看风筝扶摇直上,我们有时把一个风筝慢慢地收回来,然后又再放上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我们拉着风筝跑,看风筝婆婆生姿,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⑦连两家爸爸也放下锄头钉锤跑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两家妈妈也放了一下风筝,欢笑得像少女一样。她们发髻松散,披在两腮;花布围裙像旗帜似的飘扬。真想不到,大人竟和我们一起玩得这样开心!我偶然瞧了妈一眼,竟觉得她很漂亮,而她已过40了!
⑧那一天的时光,不知道是怎样过去的。天色渐黑,我们晒够了太阳,吸饱了新鲜空气,
,一步一拐地走回家。
⑨说也奇怪,我们后来就再也没有提过那一天的事。我觉得有点惆怅。别人显然没像我那样,念念不忘。我只好把这个记忆锁在心底深处专门存放“似假还真的事”的地方。
⑩岁月消逝,转眼又过了10年。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刚刚结束,柏家的小儿子从前线回来,我们整晚都在问他做战俘的经过。他本来滔滔不绝地谈,但是忽然沉默下来。良久不发一言。他在想什么 惨痛的回忆
“喂!”他莞尔一笑,“你还记得吗 你当然不记得了。你大概不会有我这样深刻的印象。”
“记得什么 ”我屏住气,几乎不敢说。
“我在战俘营里,每逢情况不好的时候,就常想到那一天。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 ”
冬天来了,柏先生去世,我非去看柏太太不可。但是我心里又有点怕。我真不敢想象柏太太以后的孤独日子怎么过。
我们谈着我家的人,她的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孙女,镇上的变化。然后,她沉默下来,低着头。我微咳一声。是的,我该谈到她不幸的境遇了。而她一定会失声大哭。
她抬起头来,面带微笑。“我刚才在想。”她说,“那一天,他真是 。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 ”
(选自《中外文摘》,有删减)
15.请将“兴高采烈”“惊喜欲狂”“意兴阑珊”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16.尽管那是很繁忙的一天,大人们为什么放下手里的劳动,和孩子们一起去放风筝呢
17.第⑦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8.第⑨段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
19.结合对全文的理解简要概括本文主旨。
【参考答案】
1.D[解析:堕下去(duò)]
2.(1)湛—堪 (2)旨—诣 (3)怒—恕
3.D(解析:“瑟缩”指身体因寒冷或受惊吓而蜷缩颤动。这里用来指景色萧瑟的意思,不妥。)
4.A(解析:B项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他说道”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D项 “史记”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5.C(解析:A项“安全不出问题”改为“安全出现问题”;B项缺主语;D项前后矛盾,前面说的是一个方面,后面说的是两个方面。)
6.(1)拟人 (2)比喻 (3)反问 (4)借喻
7.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 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8.(1)示例一:草长莺飞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示例二: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周。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2)示例:妈妈,放风筝是非常有益的游戏,大孩子也可以放。它可以锻炼我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够使我的思想得到放松,之后的学习效率将更高。妈妈,请您放心,放风筝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的。
9.惊惶 瑟缩 绝望
10.“我”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11.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便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我”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12.既写出了弟弟的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又表现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13. 示例: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了小兄弟将来能有出息,那是气恨,是恨铁不成钢。
14. 示例: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但作为兄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一旦明白自己错了,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鲁迅的自省精神,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15.意兴阑珊 惊喜欲狂 兴高采烈
16.这是因为虽然奔波于繁忙的生活当中,但人们并不会放弃享受生活,放弃感受生活中的轻松、愉悦和美好的东西。
17.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风筝给两家妈妈带来的欣喜和愉悦。
18.承上启下
19.本文叙述了两户人家放风筝的经过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事后对那一天充满了美好回忆的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珍藏一段美丽的往事,并且这段回忆会帮助我们理解生活、战胜人生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