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3: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三、东汉兴的衰
四、两汉的文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建汉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时空观念
西汉驷马安车
材料2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2、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汉初经济恢复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秦末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文、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背景
结果
“文景之治” 的出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增加农业劳动力
——重农抑商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赢得民心
——减少财政支出
——减轻农民负担
阅读材料,归纳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背景?
汉初统治者是如何恢复经济?效果如何?
“兵皆罢归家”,
商人不得拥有土地,
田租十五税一
汉高祖
减轻罪罚,
提倡节俭,
田租三十税一
汉文、景帝
启示:我们制定政策要将恢复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重视民生,“文景之治” 的出现是汉初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巩固新生政权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地方:郡国并行制
——兼采“周秦之制”
2、与秦朝相比,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损益变化是什么?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巩固新生政权
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力,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史记·吕太后本纪》
史料实证
吸收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
从俗而治,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确保刘家天下,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因功封王
因亲封王
壮大自己势力,安抚宗室和功臣的工具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材料一: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贾谊《汉书·贾谊传》
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巩固新生政权
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政治隐患?
王国:
42郡
中央:
15郡
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史料实证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1)地方行政:颁布“推恩令”★
意义:
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被分为多个小侯国,使“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十余里”,新封侯国归郡管辖。
二、西汉的强盛
(2)中央行政:内外朝制度★
影响:
①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②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3)选官:察举制
A.选官标准:
B.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中央组织考试后由中央任命。
理解:为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4)监察:设十三州部刺史★
职能:对……进行巡视监察
(5)打击违法: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目的:严厉打击……,加强……
西汉十三州刺史分布图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2.经济措施:国家统制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均输:武帝在郡国任命了均输官。其职责是将朝廷需要的贡品及时运往京师,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运到价格较贵的地区出售,所得钱财上缴大司农。
平准:武帝在各地设置平准仓。如果某种商品开始涨价,就迅速抛售,跌价时则大量购入。
(4)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二、西汉的强盛
3.思想文化措施:独尊儒术
结合所学,分析独尊儒术的影响。
①……主流意识形态;
②推动“大一统”;
③推动儒学的发展。
阅读史料阅读并结合所学,概况董仲舒独尊儒术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①大一统的需要;②思想不统一。
内涵:①罢黜百家;②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二、西汉的强盛
(1)对匈奴:
①战争夺取:卫青、霍去病……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
②设郡管理:“河西四郡”(地图落实)
(2)对西域:
①出使西域:张骞(目的;成果:开辟 “丝绸之路”——空间、意义)
②设置机构:西域都护府(注意时间!,职能)
4.边疆民族措施:反击与开边
(3)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更加有效
二、西汉的强盛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政治
经济
文化
拓疆
中朝制度
刺史制度
推恩令
出兵匈奴
改革币制
均输平准
盐铁官营
尊崇儒术
察举制
任用酷吏
抑制工商业
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
东南西南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西汉建立
前202
文景之治
前180年~前141年~前87年
武帝在位
王莽篡汉
9年~23年
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在位
25年~57年
“位面之子”
1、西汉灭亡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王莽改制:失败,绿林、赤眉农民起义爆发,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东汉兴衰
(1)东汉建立:25年,刘秀(“位面之子”)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
①政治:A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B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C裁并郡县,裁减官吏 D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③思想:重视儒学
三、东汉的兴衰
2、东汉兴衰
(3)东汉衰败
①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
②地方: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C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D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③选官:豪强大族控制地方人事权。
④东汉瓦解:黄巾起义动摇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格局局面出现,东汉名存实亡。
三、东汉的兴衰



袁绍
曹操
孙策
刘表
刘璋
刘备
袁术
张鲁
马腾



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演变
三、东汉的兴衰
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外戚王莽篡汉改新
西汉
外戚宦官轮流专政政治黑暗腐败,正直官员被镇压;豪强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
东汉
重视民生
保障
民生
抑制兼并
选贤任能

问题探究
四、两汉的文化
张仲景
四、两汉的文化
候风地动仪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缣帛
造纸术: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
四、两汉的文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域
人物
代表作品
特点
史学
司马迁
《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兼具3史学和文学特色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
五言诗
民间流行
科技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
中国和世界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
蔡伦
改进造纸术
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两汉的文化
两汉
汉初的统治
刘邦建汉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西汉的强盛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军事上
东汉的兴衰
王莽新朝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两汉的文化
史学
文学
科技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
思想
文化
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民族和对外关系
对外交流频繁,“东亚文化圈”向外扩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2024·汉口)汉高祖五年《罢兵赐复诏》中指出:战乱中逃往山泽的人,只要回到乡里,成为汉政府编户,就可以恢复旧日占有的土地和爵级。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这一规定( )
A.从法律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B.使国家掌握更多赋役人口
C.部分恢复了西周的井田制
D.极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
[解析] 根据材料“战乱中逃往山泽的人,只要回到乡里,成为汉政府编户,就可以恢复旧日占有的土地和爵级。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增加汉朝实际控制的编户,而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从而使国家掌握更多赋役人口,B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排除A项;汉朝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并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排除D项。
2.(2024·黑、吉适应性测试)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  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  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A
[解析] 根据材料“图例和郡、国分布比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从高帝到文帝时期,王国面积减少了,中央直接控制的郡的面积增加了,这表明汉王朝中央集权加强了,A项正确;仅根据材料“诸侯国和郡分布的宏观情况”,得不出土地兼并是否严重和人口是否增加,排除B、D两项;“推恩令”实行于汉武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3.(2024·长沙)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朝严禁民间藏书的“挟书律”。此后,汉文帝进一步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门,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汉初这些举措体现了( )
A.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 B.先秦文化格局的恢复
C.儒学主导地位的弱化 D.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
A
[解析] 根据材料“废除挟书令”“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可知,汉初思想学术氛围的自由,得益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A项正确;先秦文化格局是百家争鸣,材料只得出各家学说并立,不能得出各派之争鸣,排除B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较自由,未涉及文化教育的普及,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强化文化教育,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